吸血鬼骑士全集下载听过“大J小D”分享的一个关于育儿中父母如何管理自己情绪的学习音频,里面关于父母对自己情绪的意识水平分为了四重境界,深以为然。放在父母的育儿观及面对孩子行为时的思维水平上,也未为不可:
但随着自我学习与了解越多,思考也随之越多,也越来越发现各派育儿观都有其各自的闪光点与局限性。没有一种育儿观念可以“一招鲜”地搞定每一个孩子,但它们所提出的不同角度,倒是开卷有益。
李教授的观点多少充满些东方式育儿观的局限性,将孩子预设为天性恶的、自私的、需要管教的人,本质上是要培养乖巧的、服从的、听话的个体。
在这场“尹李之争”中,我也将自己的思考分享给了几位育儿路上的同行人,他们大多也看过许多李玫瑾老师的讲座视频,并感受益。对于孰对孰错,一时也分辨不出个是非。现在思来,
“李教授的教育观点站在家长角度看问题,家长不需要太多学习与提高,便可拿来操作;而尹老师的观点,是站在孩子角度看问题,家长如果不学习,不提高自己,很难理解与操作。”
这样不失为李派讲座受欢迎的一个原因。近年来国人育儿理念已经萌芽,这是好事,但传统文化意识和受教育水平在这里,自然需要一个更符合我们习惯的文化心理和操作水平的育儿“大神”,在万般头绪的育儿一线,带我们高效率地解决眼前的麻烦和焦虑,尽快走出这滩泥淖。包括我自己。
因此,一直以来,我都深以为孩子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行为,其根源还是在于父母。父母的成长意识、学习水平、开放心态等等,都会影响到一个孩子的心理与行为呈现。“父母多学习,孩子少遭罪”,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是对东方文化基因的一大挑战,毕竟,在传统东方语境下,“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孝字当先”。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学家武志红先生质疑孝文化的学说一经问世就引起极大争议的原因。在这种委曲求全的心态下,那些对父母的怨恨与爱相互撕扯着,年轻时并没有好好活出过自我的人,老了往往就成了“苏大强”,流露出一股难堪的吃相。
好在我自身从小就为匮乏感与不配得感所累,深知其中之苦,因此对于孩子的养育,还是会以满足加以平衡。对于孩子想尝试的事情,总是持鼓励的态度。鼓励她偶尔去品尝一下糖果的香甜,鼓励她去探索一下益智的电脑游戏,也鼓励她在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时不再顾忌地去表达与争取。
当然,这是一项有风险的实验,太需要父母有一颗强大的能够包容孩子一切行为及后果的心了。
因此,读育儿书学习育儿理论不是死学习,而会要灵活思考与运用。凡事都有两面性,物极必反。
当父母的思维从“如何让孩子符合我的意志”,转变为“我如何俯下身去理解孩子,用令孩子愉悦的方式帮助孩子成长为健康独立的人,允许孩子活出他自己”——好的家庭教育就出现了。
在这方面,不得不承认,西方是领先我们一大步的。因为经历了文艺复兴思潮,早已准备好了“以人为本”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