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蓓蓓昌平区龙泽苑东区2002年建成并入住,可因为产权之争,位于小区西门北侧的社区中心长达18年“铁将军”把门。一边是近4000平方米的社区配套资源闲置,一边是1400余户居民的生活需求无法满足。本报记者经过深入调查,于2021年3月15日以《社区中心建成18年为啥不开》为题进行报道。之后,社区中心属地昌平区、建设方所属西城区等多家部门介入协调督促,历经一年的重新设计、装修,近日社区中心终于开业了。
“社区中心开门了!您什么时候来看看?”“我前段时间去了健身房,大家都觉得很方便。”……最近,记者接到昌平区龙泽苑东区白冠军老人等多位居民传来的喜讯,称闲置18年的社区中心终于开门营业了!从65岁奔走呼吁到83岁,白冠军老人一直牵挂着社区中心开放的问题。
9月24日傍晚,记者再次来到龙泽苑东区。一进西门,记者便被灯光中一栋独立的三层小楼吸引,该栋小楼便是新开放的社区中心。
社区中心一层开了家连锁火锅店,二层是运动中心,居民可健身。“三层是儿童体能中心,孩子们刚下课,可能关灯了。”正在社区中心门前小广场打球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
记者按要求扫健康码进入火锅店,看到已有不少客人围桌就餐。在等候区,记者翻看两份菜单发现,精美的菜单上不仅有火锅,也有家常炒菜。另外,每道菜品的价格也分两种,其中会员价更便宜。店员告诉记者:“储值办会员就可以享受会员价,居民不用储值就可以直接享受会员价。另外我们还可以提供免费送餐服务。”
记者来到二层运动中心,只见里面摆满了跑步机、动感单车及椭圆仪等健身器械,“这些固定器械,全身肌肉都能练到。”一位教练说。即将离开二层,记者听到走廊东侧传来一阵音乐声。原来是数十名居民正在舞蹈训练室跟着教练跳操。健身队伍中,还有一名小女孩。在三层的儿童体能中心,记者赶到时,孩子们刚刚下课,被老师领着下了楼,蹦跳着离开。
在地下一层,空了18年的水泥坑经过装修,终于建成了居民盼望的泳池。游泳馆内,东南墙角建有一个扇形儿童戏水池,水面上漂浮着戏水玩具;中间是一有4条泳道的半国标泳池;西侧则建有一个儿童教学泳池,泳池内3名女童正在练习游泳。泳池两侧,两名教练坐在高凳上,时刻观察着泳池内的安全情况。
游泳馆负责人闫洋告诉记者,游泳馆可同时容纳100余人游泳,24小时过滤全天水循环,臭氧消毒,器材、场地、资料等也实现了规范管理。针对居民,游泳馆还特别推出了期限长达5年的卡,“价格有折扣,使用期限更长。”
据介绍,本报报道后,属地昌平区及建设方所属的西城区两地合力,协调并推进社区中心的装修及启动。社区中心产权方进行招标,引入北京文创兴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出资百万余元对社区中心进行装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吴清华告诉记者,社区中心的装修严格落实规划,“哪间房,哪面墙,我们对照规划一一执行,甚至不多装一颗螺丝钉。原规划中的餐厅、后厨、咖啡厅等功能分区都给予保留。”
施工期间,为将扰民降至最小程度,施工要求更为严格。按规定早8时之前、晚18时之后不准施工,社区中心的装修时间则特意延后30分钟开始,提前15分钟结束。周边有4栋住宅楼距离社区中心较近,吴清华带领相关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登门,感谢居民对装修的支持。
社区中心三层的规划业态为多功能活动区。运营方曾想多建几个房间,以提供更多种类体育项目进行培训,但由于具体规划业态是儿童体能与多功能厅,所以最终只设置了跳绳、小篮球、小足球及儿童体能等相关项目。
装修期间,北京市及两区相关部门对社区中心的装修检查也事无巨细。“社区中心所属的街道及城管等部门一直在跟进。”吴清华举例,曾有居民致电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称社区中心楼顶变了颜色,原来楼顶是灰色,现在却变成了绿色。接到投诉后,多家部门上楼查看,才发现楼顶仍是水泥颜色,只是楼顶铺上了一块假草坪,“装修一点儿没改。”吴清华说。
“社区中心根植于社区,只有融入居民,才能生存并走得更远。”吴清华说,为对接居民需求,属地街道及社区曾10余次协调运营方同居民代表座谈。小区内老人多,大家都盼望能推出老年餐厅等公益项目,可社区中心装修运营已投入大量资金,产权方及运营方又希望尽可能商业运行。如何兼顾居民、运营方及商户的利益,成为社区中心运营的平衡支点。
根据规划要求,运营方通过招标引入3家商户,一家经营餐饮,另外两家则分别经营健身和游泳馆。
今年6月,随着新冠疫情刚刚过去,餐厅就开门试营业。针对老人想使用老年卡刷卡买单的需求,餐厅负责人表示,他们已同相关部门进行了对接,“应该很快就能实现刷老年卡就餐了。”关于居民一再呼吁的老年餐厅,该负责人也表示,餐厅在加快推进,“我们会同社区、街道等部门进行沟通,比如采用错时就餐的方式推出老年餐,不仅在价格上更优惠,餐品也要适合老年人。”
目前健身设施、游泳馆对小区居民的优惠力度看上去还不太明显,但运营方及两家商户的负责人表示,对居民的相关服务将会逐渐推进,“运营社区中心不仅是商业,更是一份事业,我们会持续了解并关注居民的需求,在发展中给居民带来切实的便利。”
探访即将结束时,记者惊喜地发现,在社区中心一层还开辟有一处书画室,室内配有一张大桌,桌旁展示着小区内几位书法爱好者的书画作品,其中也挂着白冠军老人挥毫题写的“龙泽秀”,笔法苍劲有力。
“这里还举办过几场跳舞活动,算是老人的一个活动区域。”白冠军老人高兴地说,之前他曾奔走18年,向相关部门寄出30余件信函呼吁社区中心开门,如今他又写了一封信,专门感谢西城及昌平两区联手,推动社区中心的开张,也满足了居民需求。本报记者 张淑玲 文并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