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枕边游戏在一档名为《超级育儿师》的真人秀节目中,有这样一对母子,这个案例深刻地展示了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的影响。节目中的小男孩不到5岁,性格上表现出爱哭、爱发脾气、蛮不讲理的特点。他的母亲脾气暴躁,面对孩子的任何小过失,都会选择大声吼叫作为应对方式。
在一次逛超市的场景中,小男孩被周围的事物激起了好奇心,他不停地提问。但母亲显然对此感到厌烦,最终对着儿子大声喊道:“别再烦我了,不许再问!”另一场景中,孩子因为走累了想让母亲抱抱,但母亲的反应是愤怒的吼叫:“我拎着东西怎么抱你?”这些场景频繁上演,每次都是以母亲对孩子的怒吼结束。
孩子在面对吼叫时的反应,无论是沉默还是低头认错,都是他们在适应和回应这种教育方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机制,这些反应虽然在表面上看似是孩子的“乖巧懂事”,但实际上是他们内心对安全感的渴望和对自我保护的无声呼唤。
“讨好型人格”是一种心理学术语,用来描述那些过度追求他人认可、不断讨好他人以获得肯定和爱的人。这种人格特征的核心在于,个体往往将自己的价值感和自尊建立在他人的反馈和评价上,而不是基于自己内在的标准和价值观。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个体通常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会不自觉地忽略或者牺牲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以获得他人的喜爱和接受。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形成讨好型人格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家庭教育方式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当孩子经常面对父母的批评、吼叫或其他形式的否定时,他们可能学会通过讨好行为来避免冲突或获得父母的认可。这种行为模式很容易在孩子的心理中根深蒂固,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
具有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在长大后可能会面临多重挑战,比如难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求,容易在人际关系中感到不满足和受到利用,以及缺乏自信和自尊。因此,了解和识别孩子可能正在形成的讨好型人格特征,并采取适当的教育和沟通方式,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孩子在面对父母的斥责和吼叫时所表现出的两种主要反应,即马上低头认错和沉默不语,实际上揭示了一个深层的心理问题。当孩子选择低头认错时,这看似是对错误的承认和对规则的遵守,但在许多情况下,这更多是出于对父母愤怒的恐惧,以及对和谐关系的渴望。这种反应的背后,是孩子为了避免冲突和获得父母的认可,而压抑了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想法。
另一方面,那些选择沉默不语的孩子,可能是因为心理受到了伤害。他们不去争辩,只是希望封闭自己的真实想法,以此来保护自己不受更多的伤害。长期这样,孩子可能会变得性格自卑、冷漠,甚至在成长过程中丧失了与他人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许多家长可能会误解这些反应,认为孩子的这种表现是懂事和听话的表现。然而,孩子乖巧的背后,往往是他们在强忍着辛酸和小心翼翼地讨好。这种长期的讨好型行为,会导致孩子失去自我,形成“讨好型人格”。这种人格的形成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人际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面对孩子因为父母吼叫而产生的“讨好型人格”时,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来帮助孩子恢复和发展更健康的人格特质:
建立沟通桥梁: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一种更为健康和正面的沟通方式。这意味着减少斥责和吼叫,而是通过平和的对话来解决问题。这种沟通方式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父母的期望,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提高自我意识:家长需要提高对自己情绪反应的意识。在面对孩子的行为时,应先检视自己的情绪,避免在愤怒或失控时对孩子进行斥责。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创建一个更和谐的家庭环境,也是教育孩子如何健康处理情绪的榜样。
肯定孩子的感受: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即使它们与家长的观点不同。家长应当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给予理解和支持,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建立安全感:家庭应该是孩子的避风港,一个让他们感到安全和被爱的地方。通过一贯的爱、支持和理解,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内心的安全感,这对孩子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孩子在面对父母的吼叫时可能形成的“讨好型人格”,以及这种人格对孩子未来生活的潜在影响。我们通过真实的案例、深入的分析和具体的建议,试图揭示一个重要的育儿真理:家长的教育方式和与孩子的沟通方法,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在这个重要的成长阶段,家长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在塑造着孩子的未来。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无意中正培养着孩子的“讨好型人格”时,我们就应该停下来,反思并改变我们的行为和沟通方式。通过建立更为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法,我们不仅能帮助孩子建立起更加坚实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也能为他们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父母,我们的最终目标不应该是培养一个简单地遵守规则、讨好他人的孩子,而应该是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健康表达自己情感和需求的个体。这样的孩子,未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挑战,都会拥有足够的内在力量去面对和克服。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