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宝莲潮妆学院模特60年时光,弹指一挥间,中国的企业品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这一变化,河南,这一中原重省,其企业品牌也历尽沧桑,这期间有悲情陨落的明星品牌,也有经历风雨洗礼成长为扛鼎中原商界的全国驰名品牌。
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2007年4月在洛阳参观“中国一拖”的每一个细节:当时,省政协组织在外的100多位豫商回家考察投资,在洛阳一拖繁忙的生产车间里,一辆“东方红”拖拉机刚刚下线,湖北省河南商会的一位负责人非要“体验一下”,他坐在拖拉机的驾驶座位上,摆好姿势,认真地让随行的人为他拍了几张照片。
他对我说:“你可能不理解我们那个时代的人,对‘东方红’拖拉机的那种感情。”
参观结束后,随行的导游告诉我,一拖所在的路叫建设路,在这五公里左右的路两边,分布着一拖、洛阳铜加工厂(以下简称洛铜)、洛阳矿山机器厂(以下简称洛矿)、河南柴油机厂(以下简称河柴)和洛阳滚珠轴承厂等5家共和国长子企业。
“一五”时期,国家安排了156个这样的重点项目,其中有10个落户河南,分布在郑州、洛阳等多个地区。随后,由国家和河南承办的各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河南诞生、成长。
1959年,一个名为“开封日用化工厂”的工厂成立了,当时适逢举国上下学习《矛盾论》的热潮,新成立的开封日用化工厂就用了“矛盾”品牌,随后,“矛盾”洗衣粉风靡中国。1963年,一个名为“河南省交通厅郑州客车修配厂”的企业成立了,这是宇通集团的前身,如今,它已经成为一个销售收入超过140亿元的企业了……
这群企业,是河南诞生的最早的企业品牌。半个世纪以来,它们经历了诞生和成长,荣耀和困惑,自豪与伤感,但它们仍然坚强地走到今天,并且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有一个数据是值得庆贺的:2008年河南工业经济总量位居中西部省份第一,工业利润在全国第4位,进入“第一方阵”。但庆贺的同时,我们不能忘却河南最早的企业品牌,无论成功与失败,它们是河南工业品牌的基础,同时也是推动者,正是在这批品牌的带动下,河南工业经济60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在“”后近20年,河南品牌经历了无数次的大浪淘沙,诸多品牌如星光灿烂,但却一闪而过。
2008年年初,我亲历了郑州照相机厂的拍卖过程,这个诞生于1975年的国有企业,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以“嵩山”牌相机享誉全国,还是河南省第一个国有企业股份经营试点单位,开了河南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先河。但昔日的光辉阻挡不住今日破败的命运,最终,它以5800万元的价格被一家开发商竞买,而开发商所看重的,仅仅是残留的约86亩土地。
同样遗憾的还有春都,1987年,中国第一根“春都”火腿肠在洛阳诞生,并迅速在市场走红。“春都”成为中国火腿肠最初的代名词,整个上世纪80年代,春都成为河南最耀眼的名片之一。但自1993年起进行股份制改造,春都集团却始终没有超脱“家长式”的管理,在多元化的陷阱下,春都最终走向了落寞。
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是河南品牌最辉煌得意的年代,同时也是危机四伏的年代。只不过,四伏的危机要在十年后才能一一显现。
2008年,我在郑州见到了王矛龙——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他了,但在上世纪80年代,他是郑州赫赫有名的实业家,他讲述了去四川万县(现为重庆市万州区)贩卖橘子的情景:一听说河南的王老板来了,橘农用挑子挑着橘子,在码头上排起长长的队伍,下了船的王矛龙漫不经心地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用力向队伍的后方扔去,石头落在那里,橘子就收到那里。
这是河南第一批企业家,他们的风光是后人无法想象的,但更多的企业家在当时并不出色。1986年,樊胜武从烹饪技校毕业后,来到了郑州杜康酒店实习,和煤、洗菜、切菜、炒菜……20年后,他的“阿五美食”会在全国开20余家连锁店,成为豫菜复兴的领军人物。
同样不得意的还有思念食品董事长李伟,1990年,大学毕业的他踌躇满志地做过公务员、记者,几年后,辞职下海。先后卖过芝麻糊、开过电子游戏厅,这些小生意并没给他的生活带来转机,没有人想到,10年后,他创立的思念食品会成为中国速冻行业的领跑者。
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河南品牌在辉煌和沉浮、死亡与孕育中艰难成长。
河南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盈认为,主要因为河南地处中部,改革之风吹过来相对晚,直到1992年第二次南巡,部分河南人才抓住了机会。
此时,河南品牌开始走出国有企业的“垄断”,一批体制之外的企业则开始在上世纪90年代初萌动。万隆的双汇生产出第一根“双汇”牌火腿肠;赵启三的“金丝猴”奶糖横空出世;2007年的河南首富董书通承包了巩义耐火材料厂,后来他把企业改名为“中国镍资源控股”去香港上市,曾任鹿邑县皮鞋厂经理的朱文臣,率朱氏兄弟创建了河南三维药业,并在1997年成立辅仁集团;国有企业领头人李长杰酝酿实施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的创新,直至今日他的金龙铜管成为全世界铜管制造业的领军企业……
1993年10月,靠着借来的1.4万元,加上自己的积蓄,筹够了10万元,任长旺筹建的“食品商场”终于开业了。国营商场等着人家送货,任长旺就专门跑到很远的地方进货;国营商场的服务员干多干少一个样,任长旺就把业绩直接跟服务员挂钩。到1999年,任长旺的“食品商场”已经有了30多家连锁店。
就在任长旺的商场开业时,胡葆森正在为开发的“金水花园”卖不掉而发愁——他打出了“为有房人盖房”的口号,要做当地质量最好价位最高的小区,但销售一直未有起色。
后来,任长旺把公司改成九头崖集团,现在,他已经是横跨月饼、纯水、啤酒和商超四大领域,拥有“西萨”“七瀑”“欧伯”“九头崖超市”等知名品牌,产值数亿元的九头崖集团的掌舵人了。而现在,胡葆森的建业地产已经是河南最有名的本土地产公司,2008年在香港成功上市。
同样有创业冲动的还有思念食品的李伟,做小生意的他在1997年决定做汤圆生意,他的新厂房恰好盖在了三全食品厂的同一条街的斜对面。当年正值香港回归,李伟给自己的企业取名为“思念”。10年后,思念食品成为中国速冻行业的领跑者。
官方的说法是,GDP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五,人口全国第一,粮食产量连续9年全国第一,高速公路里程全国第一,粮食大省、工业大省、交通大省、教育大省、文化大省和旅游大省。
“第一”的背后,是河南一个个品牌的默默支撑,正是一个个“河南品牌”的珍珠,串成了河南经济璀璨的项链。
在食品工业上,一个耳熟能详的数据是:每10个速冻汤圆就有6个产自河南,每10根火腿肠就有5根产自河南,每10包方便面就有3包产自河南。“中国粮仓”正迅速升级为“中国厨房”。借助2008北京奥运会,思念让中国传统食品饺子、汤圆等节令性食品正式登上奥运舞台,让世界尝尝中国的味道。好想你,把红枣卖出了3.8亿元的价格,成为世界红枣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
在旅游上,少林寺、云台山、龙门石窟……一个个门票收入过亿元的旅游景点,成为河南旅游产业的亮点,而相关的文化产业开发更是多样——投资达3.5亿元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从2008年正式演出后,成为河南文化旅游新的名片。
由于“中原商战”对于郑州乃至河南的影响,造就了河南发达的商业,以郑州为例,商业业态从单一百货业态发展为以大百货为主,大量贩、连锁店、便利店、专卖店、家电连锁专卖等各种业态并存……
60年,一个甲子的轮回,河南,这一中原重省,其企业品牌也历尽沧桑,这期间有悲情陨落的明星品牌,也有经历风雨洗礼成长为扛鼎中原商界的全国驰名品牌。但无论悲喜也好,感慨也好,“河南制造”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