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太子妃大型音乐励志评论类节目《2022中国好声音》10月28日迎来总决赛巅峰之夜。作为国内最长寿的音乐综艺,《中国好声音》已经连续播出11年。节目突出的贡献不仅在于对华语乐坛音乐人才的输送、对年轻人音乐多元审美的培养,更在于它致力于用音乐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并不断打造精品。
《中国好声音》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对音乐市场的巨大贡献,始终坚持为所有热爱音乐的人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源源不断地为行业输送新鲜血液。
《中国好声音》诞生之初,就为中国综艺打开了通过重构人物关系实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节目通过“转椅盲选”的机制,创造了“导师-学员”间更加紧密的联结,进而借助战队组建和冠军争夺等进程,构建了一个全程相伴的人才培养体系。
节目一直坚持邀请华语乐坛在不同音乐沃土中成长起来的顶尖导师们为学员保驾护航。导师们将自身的经历与经验倾囊相授给学员,帮助他们提升音乐修养,精进在歌曲情感和技巧上的表达。从导师到制作团队都倾力保护着这群年轻人的音乐梦想,使他们在节目有限的周期内获得最全面的成长。
11年来,近2000名学员登上了《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从这个舞台上走出的许多优秀音乐人正不断成长,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中流砥柱。比如周深、张玮、吉克隽逸、吴莫愁等如今都成为了乐坛的中坚力量,黄霄雲、希林娜依·高、单依纯等也逐渐崭露头角。他们从寂寂无闻走向倍受关注,离不开这个舞台的发掘和培育。
在音乐节目井喷式增长的时代,《中国好声音》不变的是对音乐性的极致追求,不变的是希望助力华语乐坛发展、输送优秀人才的初心。
一路追随《中国好声音》而来的观众会发现,节目每一年都在对音乐形态进行开拓,诸如第一年对摇滚乐的推广,第四年对民谣的鼓励,后续对黑嗓、二次元音乐的融合探索,对爵士乐的重点发力等。今年节目对方言音乐进行探索,苗族情歌传承人蝶长演绎的苗语版《一生所爱》、来自广东汕头的年轻音乐人王以诺用潮汕方言演唱的《红头船》,都收获了很多好评。
而每季音乐侧重点的不同,都是对时下年轻人审美趣味的适应与引领。节目总导演金磊表示:“第一年的成功,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声音的背后是所在时代年轻人的画像,反映当下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而不同价值观的年轻人创作出来的音乐是完全不一样的。”
2012年至2014年间,年轻人普遍喜欢通过摇滚乐进行表达;从2015年开始,民谣、国风、说唱、电音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不断交替变换,引领潮流。《中国好声音》持续为流行之声寻找新的演绎方式,让音乐更好地引发大众共鸣。
《中国好声音》也始终致力于华语原创音乐的发展,并在2020年专门开放原创赛道,近两年来将原创比重进一步增大,让大众看到越来越多有着独特个性的年轻人的精彩音乐表达。比如本季王泽鹏的原创作品《请告诉他还有海》立意深远,李楚楚的《请为我开一扇窗》表达出自我态度,都令人印象深刻。
11年来,《中国好声音》始终保持着独创的精神和进取的眼光,不仅做到了让多元音乐绽放在同一舞台,也在社会中起到了引领多元音乐审美的作用。
自2012年横空出世以来,《中国好声音》逐渐成为了80后的梦想舞台、90后的青春回忆、00后的流行音乐启蒙课。回望节目走过的11年,第一季首位登场的“赤脚女孩”黄鹤,惊艳全场的表现对很多观众而言还历历在目,如今许多曾经在电视机前看过节目的观众也站上了舞台,用歌曲述说着自己的故事。
尤为明显的是,近几年的学员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让中国故事和时代精神实现了更为有效的音乐表达。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歌手用音乐传唱在地生活、传承地域文化,比如出生长大在新疆乌鲁木齐的依加用自由洒脱的节奏布鲁斯唱出了少数民族的热情和自由;彝族歌者沙楠杰在父亲诗歌的影响下采风,写出了献给大凉山和亲人的《等我到日落》。
这一代年轻人也在节目中唱出了面对自我与世界的崭新态度。比如王泽鹏的原创作品《半成品》传递出接受自我的勇气,鼓励大众学会欣赏自己的不完美;彭忠豪借助《浓缩蓝鲸》表达出渺小的磷虾也可以像庞大的蓝鲸一样,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
可以说《中国好声音》是综合运用现代视听语言和流行音乐语汇,对中国故事和时代精神的一次艺术阐释,是当代文艺工作者对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音乐作为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艺术形式一同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承担着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任。
作为一档面向全球华人的音乐类节目,《中国好声音》 11年来传播华语音乐的初衷不改,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心不移。早在2012年,《中国好声音》就曾前往新加坡乃至欧洲多地“寻声”,并在全球各地的电视台播出,如今在国外主流视频平台上,《中国好声音》的频道订阅者已经超过了40万,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传媒圈》专为广电、视频、影视、广告主、广告代理公司及融媒体业者服务,粉丝量和阅读量均领先同业。欢迎关注!欢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