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满意“新时尚”才能蔚然成风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5/27 19:04:04 | 【字体:小 大】 |
听风者票房习在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回信中强调,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以来,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逐步推行。脏臭的垃圾箱房逐步从市民身边消失,垃圾分类指导监督效率也大幅提升。但也有一些基层干部反映,一开始实施撤桶并点定时投放时,居民们配合度不算高,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有冒头迹象。
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各有不同。许多年轻人常常工作到深夜,回家早已错过投放垃圾的规定时段。老年人时间充裕,但跑到小区另一头的垃圾箱房扔垃圾太吃力。不经细致考量推行定时定点,一部分人的权益就会受影响,他们自然不愿意配合垃圾分类工作。
那么,应当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形成“积极参与、主动作为”的良好局面?解局其实不难。笔者发现,许多保留投放点、延长垃圾箱房开放时间的地方,也能管理得井井有条。杨浦区一小区在楼道里增设了一批分类垃圾桶,静安区有些居民区的垃圾箱房全天候开放,感受到便利的居民配合意愿大幅提高。即使没人监督,他们也会自觉准确分类投放垃圾。
基层一线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愿意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总能找到各类人群意愿的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推行定时定点前,有没有深入调研居民需求?撤桶以后,有没有用好用活空出来的公共空间,改善居民身边的人居环境?投放端实现了垃圾分类,后道的资源化利用成果有没有让老百姓看得见、感受到?归根结底,只有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满意,让大家切实感受到垃圾分类工作给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才会愿意“积极参与、主动作为”。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氛围后,还能往更深更细的方向进一步推进工作。浦东新区一些高档小区常有“淘汰”旧衣物的需求。有居民主动提出,希望公示两网融合中转站的废衣物去向。建言被居委会采纳、形成公示制度后,小区旧衣物精细分类投放的热情高了很多。闵行某社区居民志愿者在参与撤桶工作中发现,留下的空地可以改造成街角公园,为老人们提供一方休憩的天地。老人们看到原先臭烘烘的垃圾箱房变成幽静漂亮的小花园后,也更认可、更配合垃圾分类工作。
在上海推行垃圾分类工作的这几年,优秀案例不断涌现,背后的逻辑都是一致的:人民愈满意,愈愿意参与,而参与得愈多,对科学决策提供的有益参考也愈多,进而能让工作做得让人民更满意。开启了这样的良性循环,垃圾分类就能真正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同样的道理还适用于其他各方面的工作。过往有些“家长式”“拍脑袋”决策,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因教条主义等原因,最终没能实现最初的美好愿景,甚至造成了负面影响。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还是要真正理解并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深意,坚持问需于人民,问计于人民,问效于人民。如此,就能在各方面的工作中更好形成合力,打造更多美好的“新时尚”。
|
|
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