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荒纪落秋1979年春,国外著名设计师皮尔·卡丹应邀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时装观摩展。
我们在特殊时期之后举办的首场时装秀,受到了非常重视,门票控制严格,只允许外贸和服装行业代表入场。
皮尔·卡丹带着8名外籍模特和4名外籍模特走在万国文化宫的临时跑道上。金发女模兴奋地停在T台中央,掀起长裙的两片裙摆,露出内裤。我们穿着蓝灰色制服,屏住呼吸,在后台麻木了。
但时尚的种子已经播下。几年后,一群年轻人从我们当地的艺术学院走出来,渴望穿上他们设计的衣服。1984年,吴海燕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染织专业。
1993年,吴海燕开启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新机遇。“兄弟杯”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表演厅座无虚席,昏暗的舞台上灯光开始闪烁。又像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所有目睹这一幕的人都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他们从来没有想到我们的本土文化可以如此生动地表达出来。吴海燕一举夺得金牌。
吴海燕还成功吸引了国外的关注。外国三菱集团找到吴海燕,想把他的作品推到国外。对方诚意十足,甚至心中已经有了具体的筹划方案。正当双方准备大干一场时,三菱集团交出了一份让吴海燕大惑不解的合同:这不是销售合同吗?[2]
三菱承诺让吴海燕成为我们的“森森”,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当时,欧美时尚圈几十年来一直痴迷于外国设计。
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相继走红,“日本美学”风暴席卷全球,久久不肯离去。
然而40年后,我们与国外在时尚界的立场发生了转变——作为原宿时尚的代表品牌,BAPE在2011年黯然卖给了香港的I.T集团;在伦敦、纽约和巴黎,UmaWang、HAIZHENWANG等设计师品牌已成为购物者的最爱。
改变时尚话语的力量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设计师等待这一天的到来已经太久了。
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设计都是国外设计的实习生。吴海燕留校任教时,中国还没有完整的时尚教育体系。她没有教案、教材,也没有实践经验,只能靠着回国的朋友寄来的一系列服装设计书籍来学习裁剪。1992年,浙江美术学院开设服装设计系,同年成立服装服饰学院。
成长于20世纪90年代的UmaWang,则经历了另一种花了几年时间才成名的情景:1996年从东华大学毕业后,她先是在香港品牌Lacoco担任首席设计师三年,然后走远。前往伦敦圣马丁学院学习,开始以UmaStudio的名义接受一些海外公司的设计订单。
“经纪人告诉我不能用UmaWang。如果每个人都知道她是我们的设计师,就会影响销售。”王智在接受Numero采访时回忆道[3]。2006年,UmaStudio产品在巴黎销售。效果很不好。“外国人认为我们只会复制,并不真正相信我们来自线年,王智将品牌改为UmaWang。他从面料开始研发,从庞贝古城、教堂文字和电影屏幕中获取灵感,并逐渐打入国际市场。继VeraWang和AlexanderWang之后,又一位备受瞩目的王。
直到2010年,他们与UmaWang、HuishanZhuang、MashaMa、JiCheng等众多设计师一起,背靠背出现在四大时装周上。直到那时,西方媒体才对我们的设计师越来越感兴趣。《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我们的时装设计师正在迎来上升期”。
成长于经济高速增长、设计影响力大的20世纪80年代的设计师们也开始把目光重新转向我们:毕业于伦敦圣约翰学院的邱浩。之后,周翔宇从荷兰海牙服装学校毕业,回国找到了XanderZhou。
邱浩和周翔宇决定回国创业,引起了当时媒体的广泛报道。但很快,年轻设计师的回归不再是新鲜话题。HAIZHENWANG、CENPENG、Häälda、MARCHEN、JUNWEILIN……这些拥有海外背景的设计师陆续回到中国。
他们不再仅仅希望得到国际设计界的认可。相比之下,我们这个数以亿计的人越来越愿意为设计买单的市场就充满了巨大的吸引力。
在一个想象中的大众市场中,一个初创品牌只需要找到一万名种子用户,就可以靠回购和口碑生存。这个前景是巨大的,但设计师目前面临着很多困难:
首先,品牌起步难。在我们这里很难留住熟练工人,也很难找到布料和工厂。张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做时装公司很难,独立设计师的市场还很小[4]。
另一个是品牌建设的难度。这就需要设计师转型为企业家,除了埋头设计之外,还能处理企业管理的很多问题。不仅如此,国内的商业体系尚不完善。买手店屈指可数,小品牌无法挤进时装周。从曝光到拿到订单,到处都存在问题。
所以2015年左右,被认为是我们独立设计师品牌的鼎盛时期,当设计师加速进入一个更加耀眼的世界时,他们有点困惑。
以上海时装周官方展览为基础,先后打造了Ontimeshow、Ontimeshow、Mode。作为大型陈列室,它们组织佣金交易会,连接设计师品牌和买手店,并在帮助设计师宣传方面发挥新作用。
时装周的作用在于它能够在短短几天内将业界不同的力量聚集在一起。无论是大品牌、设计师、模特、买手还是媒体,都可以快速完成服装展示、交易下单、协作沟通、内容制作和曝光。
受时装周、定制展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内设计师品牌在此期间出现爆发式增长。参加完2016上海时装周后,外国时装策展人杰玛·A·威廉姆斯(GemmaA.Williams)形容新设计师“就像一股冲击波,比之前的冲击波大三倍”[5]。
相应地,我们整个设计师品牌市场也在迅速扩大。2014年,上海约有70家买手店。到2016年,这个数字增加了四倍多;2014年,该品牌首届展会年收入规模为4400万。四年后,这一数字急剧上升至2.2亿。。
年轻设计师们疯狂奔跑,竞相进入时装周。AngelChen、YIRANTIAN、SHUSHU/TONG等海外设计师品牌刚刚起步,急需用绝妙的创意、华丽的面料、华丽的灯光、华丽的表演来打动人心。
然而,时装周的狂欢仍然属于少数人。买手店1000家,收入2亿元。他们很难被称为“破圈”。圈外,了解设计师的人仍然不多。设计师仍然关心金钱、人脉和曝光度。
作为上海时装周特约评论员,时尚专栏作家冷云在亲自参加2017年上海时装周后做出这样的评价:“这些设计师是探索性的,但还不代表商业转型”[6]。每个人的时尚
2023年,来自保加利亚的小众设计师品牌ByFar走红荧屏,给我们的设计师带来了新的思路:
保加利亚是欧盟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人均GDP不足1万美元。然而,这就是ByFar诞生的地方。这个从来没有参加过时装周、没有开过店的小品牌,居然制作了不止一款我们联系代购的包包。
一段时间以来,研究ByFar如何利用Instagram走红成为时尚媒体和设计师的热门话题。它的成功证明了一件事:自上而下的时尚话语体系正在崩溃,而社交媒体的兴起放大了每一个声音。
对于设计师品牌来说,这意味着更多的创造力和设计。他们的成长道路不再局限于连卡佛和Farfetch,但他们可能会找到另一种在线崛起的方式。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也从只通过“买手店”互不见面进行交易,转变为直接与数千名用户聊天。
但对于一个习惯了自己设计的人来说,主动与消费者沟通是很困难的。幸运的是,通过研究,我们设计师找到了一种适合我们的对线年的李晓(XIAOLI小李)有着令人羡慕的成长之路:她多次获得国际奖项,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是国际时装周的常客。李晓认为,好的设计可以自己说话,但三年来他逐渐改变了想法。
2023年,当他决定回归发展时,投资人和店主给他上了一课:“小红书博主”的出现比“明星”的代言更重要。回家路上,她在巴黎机场下载了APP,但首先给她买了三支口红。他对这种内容植入产生影响的速度感到惊讶,并意识到如果我们要“做生意”,这将是一个必然的平台。
社交媒体的力量并没有让他失望。XIAOLI小莉开始经营小红书店后,越来越多的粉丝开始在平台上直接下单,主动分享自己的衣服。80,最高120。”XIAOLI小丽标志性的针织语言和设计风格被更多人传播,在我们时尚消费圈中家喻户晓。
OudeWaag成立于2017年,在巴黎展厅仅开业五年。在品牌的发展过程中,其经理尹经伟真切地感受到了社交媒体的催化作用:“我们非常擅长营销,没想到这么多人喜欢我们。”
如今,几乎每个小红书博主都拥有OudeWaag的经典小黑裙。“没想到发展这么快。”尹经纬感动地说。“如果不是小红书,也不会有这么多人认识我们。”
设计师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也从单方面传递设计理念转变为大规模的互动实验。JUNWEILIN的品牌原本定位为男装,但发现很难吸引消费者下单。
观察社交平台上时尚内容和博主的动态,她发现性别模糊的中性设计越来越流行。这促使他将自己对男装的掌握运用到女装设计中,为帅气、自由奔放的女性设计。也为他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消费市场。
一方面是设计师看到新趋势后的主动选择。另一方面,爱间接促进了设计师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可能性。过去三年,设计师品牌最初依靠线下买手店的销售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因此,线上曝光和渠道尤其新鲜。
社交媒体的一端是设计师品牌试图开辟新的自救方式,另一端是时尚内容消费和购物的繁荣。短短一年时间,就有超过200个设计师品牌入驻小红书开店,全平台搜索“设计师品牌”即可获得278万条备注。
“挑剔”的年轻消费者正在成熟不同的设计品牌:无论是谦虚内敛的UmaWang,还是明快活泼的XIAOLI,都赢得了万千粉丝;在设计师品牌扶持计划IP“REDlabel”中,5000元的芭蕾舞鞋可以像398元的牛仔裤一样被抢购一空。
嗅到商机的国际时尚品牌也纷纷发出邀请。他们期待与我们的设计师品牌合作,让自己变得更酷,跟上年轻人的迭代喜好。
Diesel提出了Pronounce这个集体名,第一个地点是潮流中心德克萨斯州淮海市;SusanFang成为我们第一个与ZARA联名的设计师品牌,今年双方联合推出的系列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争议;Valentino也来凑热闹,与CarolineHu联手推出了两款高端连衣裙。
如今,我们的设计师也开始频繁出现在国际时装周上。在刚刚结束的2023秋冬巴黎时装周上,共有9位中国设计师进入官方日程,5个设计师品牌以走秀的形式发布最新系列,4个设计师品牌以静态秀的方式发布最新系列。
事实上,能获得参加巴黎时装周的品牌邀请并不容易。受到组委会长期监测和筛选的品牌或许有机会。过百万的成本也意味着品牌必须有良好的市场指标,才能承担得起追逐梦想的成本。独立设计师品牌社交媒体的兴起正在加速这一过程。
近日,设计师品牌CHENPENG首次进入巴黎时装周官方日程。飞往巴黎之前,品牌经理陈鹏送了9个大箱子,登机时又和其他同事一起搬了7个。
经过近十天的准备,5月6日凌晨2点30分,他完成了模型最后的Casting(面试)和Fitting(样品试穿),凌晨5点起床,前往展会。管理所有媒体采访。
而节目最终的呈现效果也没有让这些压缩的档期失望。她在笔记中写道:“巴黎时装周,媒体评论,我一开始很震惊。”
1984年上映的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中,女主角是一位在上海一家纺织厂工作的乡村姑娘。穿上红色裙子是她做过的最离谱的事情。片中,一位同事一脸严肃地说服他:“露得太过分了,穿上衬衫也不错。”
那时,人们的生活很统一,衣服统一是灰、蓝、绿。如果你想穿得与别人不同,你就必须付出更多。片中,女主角为了这件红裙卖掉了自己的衣服,再加上76元(相当于三个月的工资);生活中,为了买一件14元的绣花衬衫,女孩子们要在王府井益民店门口排几个小时的队。
如今,服装设计早已失去了其政治象征意义。时尚已经逐渐超越物品本身,融入日常生活。
从“北京民族文化宫”到“卢浮宫”,我们的独立设计师品牌也从单纯想推一场国际时装周秀,演变到将最前沿的时尚潮流带回街头。从走秀的野心,到如今融入更多普通人的衣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