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疼蓝央广网北京8月23日消息 今日处暑。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的原义即有“止息”“停下来”的意思,处暑即有“出暑”之意,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已经结束,逐渐向秋高气爽的金秋时节过渡。处暑时节如何养生?如何化解“秋乏”?央广网综合健康中国、北京卫健委、云南卫健委消息,为您解答。
处暑时节的养生重点在于养阴护阳。日常起居方面,要适当延长睡眠时间,做到早睡早起。此时早晚温差增大,应注意适时增减衣物。
处暑之后要重视精神调养,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遇到不顺心的事,应主动排解不良情绪,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
盛夏季节,气候闷热,人们往往出汗较多。《黄帝内经》说“炅则气泄”,尤其是气虚的人度过一个夏天后容易出现气虚的现象。处暑后,人体出汗明显减少,进入生理休整阶段,机体于是出现疲惫感,产生“秋乏”。
缓解秋乏,《黄帝内经》提出要“收敛神气”, 要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要尽量避免熬夜,也不易长时间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饮食清淡,秋季饮食不宜过食辛辣,可以适量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如葡萄、苹果、石榴等,有利于收敛肺气。秋季要重视养肺,百合、杏仁等药食同源的食物都是很好的选择。
根据个人爱好、身体状况和客观条件,秋季运动可选择快走、慢跑、登山、打球等项目,但相比夏季应该适度减少负荷,尤其不应该大量出汗。因为大量出汗的运动方式比较耗气,不符合秋季养生原则。运动时间最好选在白天,《黄帝内经》提出“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处暑后夜间雾露逐渐增多,夜间剧烈运动会导致腠理开泄,不符合中医秋季养生原则,因此中医不建议处暑后夜跑等锻炼方式,而是建议早睡早起,保障充分睡眠。
秋季是一个阳气渐收,气候干燥的季节,很容易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干咳、喉咙疼痛、皮肤干燥等。预防秋燥,保持健康,可以通过饮食来调整。而在秋季养生中,润肺“四宝”被誉为最佳选择。
梨是秋季盛产的水果之一,也是润肺的佳品。梨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梨中富含水分、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可以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还能有效缓解咳嗽和喉咙干燥的症状。入秋后常吃梨,不仅可以滋润肺脏,还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百合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也是秋季润肺的上佳之选。百合性味甘淡、微寒,能够清热润肺,滋养阴液。百合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C以及钙、磷等元素,不仅可以滋养肺脏,还能提高代谢和免疫力。入秋后,可以用百合煮汤或煮粥,每天适量食用,对于预防秋季干燥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非常有效。
银耳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菌,也是秋季润肺的重要食材。银耳具有清热润肺、补虚养身的作用,尤其适合常年面对空调和电脑辐射的人群。银耳富含胶质蛋白和多糖类物质,有助于保护呼吸道黏膜,增强免疫功能。可以将银耳炖煮成羹或者加入汤中,既美味又能给肺部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缓解秋季燥咳等不适。
蜂蜜是一种天然的保健食品,也是润肺的良好选择。蜂蜜具有滋润肺脏、润喉止咳的作用,可以改善呼吸道干燥和咳嗽的症状。蜂蜜中富含多种有益物质,如维生素、微量元素、酶类,对增强免疫力、抵御秋季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帮助。步入秋天后,可以将蜂蜜加入温水中饮用,或者与梨子、柚子等食物一起食用,以增强润肺的效果。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容易出现脱水现象,因此要适量增加水分的摄入。比如,多喝白开水、多吃富含水分或者汤类的食物等,保持身体水润。
控制进食量,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油炸油腻食品和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不易消化,引发肠胃不适。
入秋后,适合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所需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当然,也要合理摄入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健康脂肪等,保持营养均衡。
秋季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多摄入富含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坚持下去。
今日处暑。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的原义即有“止息”“停下来”的意思,处暑即有“出暑”之意,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已经结束,逐渐向秋高气爽的金秋时节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