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冲原型这么多年以来,陆续有许许多多关于回忆毛主席生平事迹的文章和书籍出版发行,其中有对他一生大事件的详细叙述,也有许多他身边的亲近人员关于他的回忆。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毛主席身边的保健护士吴旭君对他的回忆,在她看来毛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却可以像交朋友一样去和她相处,每当毛主席心事重重的时候总喜欢和她交流。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个更立体的毛主席。在其中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这个伟人独特的人格魅力,他的平易近人,乐观和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她以一个平常人的视角去解读毛主席,在她的眼里,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人,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像父亲的角色,又像一个朋友。
在吴旭君的回忆里,她把毛主席放在了一个平常人的视角,不再是那个处在国家领导层,整天与国内外政客交流,处理国家大小事务的领导人。他可以开玩笑,插科打诨。
她和毛主席的相处之中,在她照顾护理毛主席的21年里,可以和毛主席讨论生活中大大小小事,也可以和毛主席进行辩论,有时也会意见出现不合。她在和毛主席开玩笑谈论事情时也是随意发挥,不是说非要按照刻板的规矩来发言。我们更能了解到毛主席为人的包容性和可亲的态度。
吴旭君,出生于福建德化。后来从事医学工作,毕业于上海国防医学院护理科。在1953年开始担任毛主席的保健护士,护理毛主席的日常生活。然而毛主席在放弃治疗的时候,没有她在身边,这也是毛主席曾经对她的嘱托。其中就有毛主席对生死的看法,以及他乐观的态度。
据吴旭君回忆,她说毛主席对党内同志的要求非常严格。他希望党内干部像他一样,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他们自己也能做到,而不是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不能起到带头作用,更不能脱离群众做事。
在六十年代后期的时候,有一次在游泳池,毛主席主持了一次大区书记的会议,这个会议开得很是热闹,时间开得也很长。快到了吃饭的时候,还没散会。这时候大家都该吃饭了,这时候就去请示毛主席,说是要不要搞点东西给大家吃。毛主席就说:“那好呀,不要搞多了,每个人吃一碗面条就好了。”
当时她就觉得主席很奇怪,后来吃完饭,主席很高兴。她就问主席:“今天来开会的都是一些高级领导,到了您家了,你才给他们一人吃一碗面条,您真是太小气了。”
毛主席听完就笑了,他说:“正因为他们是一些高级领导,平时谁敢让他们饿肚子,总是吃得饱饱的,但是来我这不能让他们吃饱,让他们尝尝饿肚子的滋味。”他又说“官当大了,容易忘了还有吃苦的人。”
五十年代初期,毛主席和吴旭君聊天的时候。吴旭君称赞毛主席说:“主席,你真伟大啊。”
毛主席听完这句话就很慈祥地笑了。他用很平静又很认真的态度,用夹杂着浓浓湖南湘音的普通话对她说:“这话不能这么说,有了功劳不要记在一个人账上。在整个的历史过程中,个人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你可以忘记我,但是不能忘记那些先烈们”
紧接着他就问吴旭君:“你还记得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是怎么写的吗?”吴旭君想了一下,就说:“我看过,但是记不太清了。”
后来毛主席就说:“我还是主张像碑文上写的那样,来算这笔账。”紧接着,他就很流畅地背起了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军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军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对于生死,毛主席同样有着十分达观的心态,他从来不避讳与人谈论死亡。从吴旭君的回忆中我们更能发现毛主席有着对生死独特的见解。
毛主席在不同场合和时间都谈过自己的死,毛主席生前多次谈到自己的死,不仅跟吴旭君谈,在不同年代,不同场合也跟其他人谈。
在1961年,毛主席在游玩了长江之后和英国的元帅讨论过死亡的话题,那时候他也想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
1964年军队开干部会议,他也和同志们谈到了死亡,他说“下来,就一条路见马克思。人如果负担太重,死是很好的解脱办法。”在1973年会见澳大利亚总理时候说自己已经和上帝打好了招呼。
毛主席对死亡尤其伤感的时候,就是在1963 罗荣桓将军逝世以后,毛主席和吴旭君谈论了自己的生死观。
1963年12月16日,毛主席来到医院最后一次看到的竟然是罗荣桓的遗体。他站在窗前,非常惆怅,心情很是低沉。回到家以后,吴旭君就发现主席每天睡不好,整天心事重重的。毛主席后来还写了一首诗来悼念罗荣桓。大意就是君去以后,如果国家有难,该向谁发问呢?谁又能替我排忧解难。可见毛主席对昔日战友无限地怀念。
有一次,毛主席睡不着觉,然后就开始找吴旭君聊天。开始回忆自己的母亲,说起母亲的时候,毛主席很是开心。他说自己的母亲为人大方,善于与别人打交道,非常地受人尊敬。在他母亲去世的时候,跑来奔丧的人都排成了长长的队伍。而说起他父亲的时候,他却说他父亲为人苛刻。
她和吴旭君讨论起来,他总是喜欢问吴旭君一些家常小事。他问吴旭君的母亲身体如何,家里几口人。吴旭君也喜欢和毛主席拉拉家常。这样主席就会很开心,也会很放松。吴旭君也有自己对死亡的看法。她认为我们应该在父母生前好好孝敬他们,不要等他们不在时候再去祭奠。
毛主席也想到了自己的长辈,他觉得自己在父母生前没有尽到做儿子的责任,整日忙碌,甚至没有时间回家乡看望。这可能是毛主席最遗憾的事了。
毛主席曾经说他想把自己的骨灰撒向大海喂鱼,他觉得自己吃了太多鱼,希望互相转化一下。这可能是毛主席带着哲学角度来坦然地面对死亡。人早晚会有一死,毛主席相信物质的转化规律,人也是一样的。他对生命的理解,是站在一个广阔的视角,这样毛主席更加地坦然了。
毛主席后来对吴旭君说道,如果哪天我死了,一定不会让你在我身边,这样你就看不到我痛苦的样子。给你留一个完美的印象,我不想人们看见我痛苦。从这段文字中发现,毛主席超凡的生死观,以及对人生豁达的态度,显现出了一代伟人的非凡的人格魅力。
毛主席也对生死有着辩证的思维,他认为这是自然规律,有生必然有死。他也主张火化,可是后来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实现。
1972年美国大选时候,毛主席选择了共和党,并且计划邀请尼克松访问中国。后来事情的发展和毛主席预料的一样。尼克松顺利地赢得大选,他顶着巨大的压力来到中国。毛主席要帮助这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原定的十五分钟的访谈,却谈了一个多小时。而且当时毛主席的身体还刚刚生了一场大病,非常虚弱。
毛主席特别看重中美的关系,这次访谈进行得还算顺利,毛主席也了了自己的一桩心愿,他的这次会谈,直接把中美友好关系拉到了高潮。在七十年代,中美很多协议达成一致。
只是可惜的是,毛主席没有等到那一天。没有亲眼看见中国变得越来越好。他去世时候,吴旭君答应了与毛主席的承诺,没有在他的床前照顾。主席放心地离开了,留下了他最好的形象。
毛主席为了新中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把所有都献给了人民,他让我们中国人从世界之中骄傲地站了起来。他面对强敌,没有丝毫畏惧。我们如今能有今天的生活,都是许多领袖们用一生换来的。
毛主席的节俭,他的乐观与智慧感染着我们一代代青年。中国人民是不可以小看的,我们应当铭记主席的教导。为祖国的未来奋斗。
吴旭君作为一个医务人员,在主席身边二十一年。吴旭君知道,主席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充满着人情味,是我们敬爱的人。
后来吴旭君多次纪念毛主席,我们更应该永远向毛主席学习。在面对困难时候,我们更要迎难而上。如今的中国,外部攻击不断,但是他们永远阻挡不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