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爱上青楼里的我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数据,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8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530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8.8%。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1个省份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数据进行了梳理,总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全国31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均实现正增长。其中,8个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速高于全国平均线个省份。北京与上海的人均收入与支出仍然呈现明显领先的局面。
同时,今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还体现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等特征。这得益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以及部分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取得成效,一方面提升了居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运行形势企稳向好。
2023年前三季度,上海和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万元,分别为63681元和61718元。浙江、天津、江苏已迈过4万元门槛,分别为49821元、40713元、40286元。在3万亿以上水平的还有广东、福建、山东,分别为39325元、35439元、30567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8元,上述的8个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了全国平均线。
所有省份中,处于2万元到3万元区间的省份有20个,占比超六成,相比2022年同期又增加了4个省份。
具体来看,山东在今年首次从2万元俱乐部晋级,跨过了3万元门槛;而吉林、黑龙江、云南、青海、西藏则是首次进入2万元队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依次为21210元、20594元、20367元、20180元、20147元。
剩余省份中,贵州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814元,距离2万元只剩一步之遥,甘肃、新疆虽排名靠后,但今年三季度的名义增速分别为7.6%和6.4%,超越了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从增速来看,西藏、甘肃、吉林、海南、宁夏、上海、安徽、陕西、湖北、河北、新疆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全国。其中,中西部表现较为亮眼,西部的西藏、甘肃、宁夏、陕西、新疆名义增速依次为8.1%、7.6%、7.3%、6.5%、6.4%;中部的湖北名义增速为6.4%。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认为,中西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表现突出,一方面得益于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区域重大战略的不断推进,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中西部地区获得了政策和投资等方面的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提速。
另一方面,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提高居民收入的核心途径。目前,中西部多地均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加大力度培育新兴产业。例如,湖北近年来提出“51020”产业体系,锚定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和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从全国收入来源的构成来看,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6747元,增长6.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7.0%。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比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且逐月好转。就业形势的好转也是经济恢复向好的重要指标之一。
除地区之间的对比外,同一个地区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是值得关注的另一个维度。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42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二者之间的比值为2.51,较2022年同期的2.57下降0.06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在当前阶段,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仍然将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率,通过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农民收入实现增长,从而实现居民整体收入的增长。同时,也要进一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加快深化农村改革,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农村居民享受到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据国家统计局消息,前三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万亿元,同比增长6.8%。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4.8%,稳稳占据拉动经济增长的冠军位。
在新发展格局下,消费对于经济平稳运行、复苏向好所发挥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是与居民收入高度相关的重要指标。
数据显示,31个省份中,上海、北京、浙江3个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超过3万元,分别为39969元、34783元、31390元,其中浙江是首次在三季度迈过3万元大关;江苏、天津、广东、福建4个地区超过2万元,分别为25843元、25719元、25481元、23262元。除此之外,其余省份均在1万元到2万元区间。
上海和北京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明显领先,一方面由于作为直辖市、经济大市,人均收入较高;另一方面与两地的居住支出水平较高有很大关系。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人均居住支出17170元,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的40.2%。
除居住支出外,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构成还包括食品烟酒、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一般而言,居住支出体现出地区差异较大的特征。同时,居住成本较高也会对其他类别的支出造成一定挤压。
从今年前三季度首次迈过人均支出3万元门槛的浙江来看,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最快,较上年同期增长24.7%;其他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也快速增长,分别增长19.7%、16.7%、10.4%;而居住支出小幅增长,增长3.7%。
从增速情况来看,31省份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吉林、上海、青海、内蒙古、陕西、广西、海南、宁夏、天津9个省份名义增速均超过10%;共有15个省份增速跑赢全国9.2%的平均线。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在较高的人均消费支出总额下仍然取得了较高同比增速,与2022年同期相比名义增速为21.91%。这主要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关,数据显示,上海2022年前三季度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出现了下滑。随着疫情影响过去,上海消费活力已经明显复苏。
除上海外,陕西今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较高。根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发布数据,前三季度,陕西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310元,同比增长13.0%。
例如,广东在今年的全省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提出,要加快促进消费复苏,抓好各类促消费活动,积极扩大汽车、住房、家居、电子产品、文化旅游等消费,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和激发新的需求,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江苏在10月19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暨省委财经委员会会议上提出,聚焦季度特点,着力打开消费新业态、新热点、新群体的“增量空间”。山东在10月19日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议上提出,要精心办好促消费系列活动,完善消费券等配套措施,充分释放大宗商品、文旅、房地产等消费潜力。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当前,扩内需促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促消费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发力,包括拓展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业态、打造消费环境,以及举办消费节、发放消费券等,鼓励居民进行消费。但当务之急是促进市场主体的稳定、促进就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是改善消费的根本途径。同时也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振居民对未来收入和保障的预期,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从而增强居民消费意愿。(研究员吴文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