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泳皇后权健事件的余热已经逐步散去,但对于养生保健行业的监管和规范还在继续,而且变成长期持续,但众多养生保健企业仍然处在迷茫之中。养生保健行业的未来将走向何处,2020年,也成了业内人热议的话题。
养生保健行业能否拨开云雾见青天,除了应对当下情形,或许还要看其能不能回归本质。
让养生保健行业回归本质的声音并不是第一次在行业中响起。早在几年前,电商、微商异军突起,养生保健业务受到影响之时,就有不少行业人士认为,养生保健行业回归本质迫在眉睫。
如今,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监管、行业口碑急剧下降等情况,回归本质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养生保健行业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直应该如何回归本质?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养生保健行业本是舶来品,起源于国外,在中国生根发芽也不过30年年的时间。但是中国养生保健行业并非是欧美养生保健的复制版,而是有着很大的不同,有着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特色。
可根据如今的发展情况与社会背景,当初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早已与现实脱节,甚至限制了养生保健行业的良性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专家学者认为,真正能够解决中国养生保健行业弊病的,不是政策和监管,而是充分的开放与充分的市场竞争,让更多行业之外的市场力量来进行优胜劣汰。
如今,电商、微商等产业做得风生水起,产品类别应有尽有,而养生保健产品还局限在六大类,市场压缩严重。
适当放开养生保健行业产品范围,反而能降低行业产品的高度同质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夸大、虚假宣传。
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手机普及、微信流行、在线支付、物流畅达、人流频繁,对企业来说,跨区域经营是一种常态,不跨区域经营反而显得另类。
显然,养生保健行业这种“画地为牢式”的经营区域限制是不科学的,也是另类的。
这不仅束缚了企业的手脚,也给养生保健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很大的困惑,同时还增加了监管难度。
其实,养生保健行业并不缺乏好产品,但是因为有很多滥竽充数、价格却奇高的产品存在,让很多消费者对养生保健产品产生了一种价高质低的印象。
产品是企业立根之本。好的产品就是企业的造血机制,是影响购买行为的核心和关键。好的制度、销售渠道、市场优势,都是建立在好产品之上的。
如果脱离了工匠精神,养生保健企业的产品制造就会与其产品导向的市场规划背道而驰,想锁定忠实客户、实现长久发展,难于登天。
如今活跃在一线市场中的大多数是老一辈人才,而年轻群体的培养期非常漫长,养生保健市场人才青黄不接现象明显;
如今,不少企业开设商学院,将服务人员、经销商等培训工作推向系统化,这是一个好现象。为了挽留人才,每个企业都应该把人才培养机制提上日程,为年轻群体提供合适的培养方案。
2019年权健事件使得养生保健行业在大众的印象中大打折扣,养生保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自纠自查,并制定相应的企业、经销商、服务人员管理规范。
长远来看,提高行业公众形象建设,需要每一家企业都回归正确轨道,脚踏实地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自身经营行为,远离违规违法。
在养生保健行业回归本质的路上,除了监管部门相对地放宽限制与完善法制监管外,养生保健企业也应该从产品质量、人才培养与企业形象等方面来提升企业口碑。将产品放在第一位,以人才为中心,把讲诚信、加强自律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做到“内外兼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