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72手电筒林菁,女,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故事片导演方向),开心麻花签约导演,毕业作品《少年青马》,北京电影学院2020届艺术硕士展映最佳导演奖得主。
(毕业评语)《少年青马》“富于青春气息,是一部符合当下年轻人观影风尚的喜剧片。该片在剧作、视听、表演等方面完成度很高。导演把握住了该类型电影风格,并且树立了强烈的个人风格。”
印象深刻……《少年青马》看的时候会觉得导演应该是一位男导演,后来发现是一位女导演,很惊喜!这是我近年来看过的青春片里最具青春感的,而且国内很少有青春片能拍出“漫感”。“漫感”这种东西,在国产片里很少有这种感觉,而且这种感觉一旦把握不好,反而会成为极大的劣势。我估计很多导演都有尝试过拍出这种感觉,但目前为止,我觉得拍的最好的就是《少年青马》,完完全全出乎意料。我非常期待林菁导演未来的第一部长片,一定会持续关注!
《少年青马》,这部片子会让很多投资人喜欢,有很强的类型元素,既能拍喜剧又能拍青春片……漫画感很强,表达的也非常完整。
《少年青马》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导演特别鬼才,看的时候觉得每一秒钟都跟不上导演的脑洞。特别棒,是让我非常意外的一部短片。
国家大剧院2022年“春华秋实”艺术院校精品展演周:“光影之声”微电影赏析
美国罗德岛国际电影节叙事短片单元半决赛(有奥斯卡、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和加拿大银幕奖资质)
因为好看的地理老师,废柴少年林青马开始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学习之旅,并最终爱上了地理。老师离开那一天,一句没听清楚的话成为了林青马的遗憾。多年以后,林青马无意间领略到老师曾说过的诡奇景色——魔鬼城日落,才突然明白了那句遗失多年的话。
(了解一位导演的最好途径是通过作品,以下为由导演毕业作品《少年青马》为出发点展开的问答)
“因为逐渐体会到喜剧的厉害之处,我想要尝试让大家轻松投入地度过看片的时间”
毕业作品为什么想创作《少年青马》?我想“毕业展映的时候是夏天,那么来拍一部适合夏天观看的片子吧”,而对我来说夏天是热情流汗后喝到最清爽的汽水、满足地把嗝打出来的季节;又因为喜欢矢口史靖的电影,我想拍摄那样生动又让人觉得“投入热情的人生充满价值”的电影;因为听卢广仲的歌而萌生了“想让大家健康和快乐”的愿望;因为逐渐体会到喜剧的厉害之处,我想要尝试让大家轻松投入地度过看片的时间;我想这部片子的制作过程可能会长达一年,借此机会又能看看地理书是一件还不错的事情;我想像林青马一样只是被什么吸引着而全情奔跑;我想讲一个跟自己没有直接关系、有相当程度的客观标准的故事,我想只是努力去讲清楚、讲好这个故事——这些念头都是我创作这部短片的初衷。
修改剧本的过程中,我切实地感到无力。因为困惑于人物的单薄、发展的乏味,我尝试写了几个新的版本,然而引发了更多新的问题,原来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尝试解决关键问题。“如果只有一件事情不能放弃,我应该紧紧抓住的是什么?”我清楚地记得当某天我这么问自己,我脑子里蹦出来的是“(男主)林青马的生命活力”。
(男主)林青马在本片中的变化是从“混沌少年”到“地理爱好者”,其实质是从“缺乏真正的热情”到“找到热情所在”、从“幼稚”到“成熟”。林青马“追逐”着雷宛听,获得了他实际上需要的“热情所在”——对地理的喜爱。因为林青马最后的落点是“去看更大的世界”,所以他的起点应该小而具体。“地图册——真实的世界”“一道靠死记硬背做对的题——真的魔鬼城”“蚊子包——雷宛听最后的留言”都是对“小和大”的描述。
我个人认为林青马的人物塑造的主要问题是困难不够强。由于自己的喜好,我没有把林青马和雷宛听的关系引向真的“师生恋”。中学阶段的“师生恋”在我们所处的道德评价体系中是禁忌,天然具有困难,但我的倾向一开始就是“明快”而非“纠葛”,所以放弃了这个方向。
坦率说,《少年青马》对林青马要克服的困难、困难的强度、克服困境将获得的奖励或未能克服困境将面临的后果表述不足。应该对人物所在的低点和人物要挑战的高点有清晰可见的标识,因为它们直观地展示了困难的强度。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中被斩断全身、只剩一只手的阿丽塔独自面对经过全副改造的敌人,动画《火影忍者》中毫无忍术天赋全靠咬牙的“努力天才”李洛克和冷血的杀人怪物我爱罗对战——它们对人物的弱小和敌人的强大做了充分的展示。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为林青马设置一个具体可见而且强大的对手。林青马的困难在于“幼稚而缺乏真正的热情”,那么他真正的对手应该是一个“成熟而抱有真正热情”的人。韦斯·安德森的电影《青春年少》为主人公马克斯设置了一个同样喜欢老师的对手赫尔曼。一个是装成熟的少年,一个是幼稚的商业大亨——两个忘年之交喜欢上了同一个女老师。因为主人公最大的对手是老师已去世的男友,但最大对手的存在没有实体,所以设置一个存在实体、力量不相上下的对手就十分必要。
主要人物占据影片很大的比例,他们的色彩会强烈地影响影片的调性。因为希望片子“又燃又好笑”,希望林青马不消极被动,而是一个渴望寻求自我价值和真正的快乐、胡乱使劲的混沌少年,我塑造了林青马“热血笨蛋”的性格。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热血”的解释是“借指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热情”,对“笨蛋”的解释是“蠢人”。将两者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把“热血笨蛋”理解为“有热情的蠢人”。
“热血笨蛋”往往外向乐观,拥有想要达成某种目标或坚持某种观点的强烈愿望,并为之付出积极的行动。他们有明显的缺点,通常是明显的智识和能力上的不足,这让他们实现愿望的过程充满困难,使得他们的“热血”带有冲动幼稚的色彩。
“热血笨蛋”是冒险、体育、动作等类型喜欢使用的主人公,通常是青少年,带有喜剧色彩。典型的“热血笨蛋”包括《火影忍者》的鸣人和李洛克、《海贼王》的路飞、《灌篮高手》的樱木花道和《五个扑水的少年》的铃木智等。
“全力奔跑”“坚持信念”“团结伙伴”是“热血笨蛋”时常被强调的三个特质。“全力奔跑”强调人物情绪能量和行动的强度和可见。“坚持信念”表现为“热血笨蛋”的观点和对观点的坚持需要被清楚地表达。他们往往在登场不久便会强烈地表达一个极难实现、被众人嘲笑、听起来很幼稚的愿望。“团结伙伴”表现为“热血笨蛋”会拥有一起作战的伙伴,不会放弃伙伴,甚至不会放弃敌人(化敌为友)。他们所在的冒险之路或事业往往需要团队协作才可以完成。
参照着“热血笨蛋”,我塑造了林青马性格上的头脑简单、幼稚热情和智识能力的不足:当发现有小混混在欺负女孩,他的第一反应是“笑”,因为“行侠仗义”对他而言是可以“大展拳脚”;大张旗鼓要去逞英雄,却一转眼就被踩在地上,只能用“你的鞋是假鞋”来还手;当爷爷问“你到底想干什么”时他眼里只有一颗好看的蚊子包;明明才因为问不出问题而在雷宛听面前出了糗,当雷宛听对他发出任务“找到地图册的错误”,他却转眼又在看片。同时,让林青马使用夸张和幼稚的语言:用“令人发指”形容女孩好看;雷宛听问他为什么突然说起“想成为一个很酷的大人”,他直白地说“有一行字从我脑子里飞过去”;对于“不知道如何成为一个很酷的大人”,他决定“先换一个很酷的发型”。
在本应煽情、严肃、崇高的地方投放不合时宜的元素。如,林青马的内心独白说着“好看到令人发指的姑娘出现了”时穿着香蕉图案T恤的雷宛听在认真地吃包子。林青马和雷宛听在天台说话,本来应该是“林青马偷看雷宛听”,但我在剧本里写的是林青马发现雷宛听“胡子非常厉害”。因为雷宛听的演员艾特毛发不重,拍不出“胡子非常厉害”,所以临时换成了“林青马发现雷宛听抠鼻子”。一般来讲,此处应该塑造雷宛听的“美”,但因为是林青马的主观感受,他的兴趣点应该幼稚又奇怪,而且两人关系在这场戏里变成了“朋友”,所以此处我倾向于塑造雷宛听的“真实”。
人物外在和真相之间的反差也通常会带来喜剧性。如林青马出场时,和菜鸟茂气势汹汹赶往天台打架,踢开铁门,但门却总是不合时宜地弹回来。因为开场是两个人一同行动,我想在交待“这是林青马的好朋友”的同时强调“这是主人公林青马”。同时,因为林青马是“小丑”,所以片中用踢门和推强调“气势汹汹”,用镜头长度以及音乐、动作的反复等视听的手段强调“出糗”。
宏观来看,少年部分的空间是炎热潮湿的热带海岛,充满市井气和通透的户外走廊,视觉季节是夏天,是要搭配成长于市井家庭、热情幼稚的林青马;成年部分的空间是寒冷开阔的魔鬼城,视觉季节是冬天,是在描述长大后林青马发生了大变化,去到了很不一样的地方。原本出于预算的考虑,我计划在北京拍摄少年部分。后来将少年部分的拍摄地改到了海南,主要是为了突出少年和成年两个空间“炎热潮湿”和“寒冷干燥”的地域差异,为了获得一群南方特征明显的人物,也为了获得更长的筹备时间,以找到一个更合适的林青马。
卧室是人物最私人的生活空间。卧室的大小、使用痕迹、视觉风格都是对人物的描述。因为我设想林青马生长于一个烟火气十足的市井家庭,林青马的房间应该是小而杂乱的,会有男孩热衷收集的一些卡牌、玩具、漫画和海报,甚至有为了精准翘课而制作的课程表。
带涂鸦的天台是少年部分的第一个空间,是林青马翘课的时候会去的地方,其功能类似于卧室,是他在学校的私人空间。片中有三次使用了这个天台:第一次是第一场戏,林青马和菜鸟茂翘课,林青马在懒散地看漫画;第二次是雷宛听说要找出错误之后,林青马又在天台看漫画,但他恍神间看到漫画主角说出了“找出地图册的错误”这样的对白;第三次是他被菜鸟茂认为是作弊得到高分,一气之下离开教室,来到天台。选择有涂鸦的天台,一个重要原因是涂鸦和废弃的课桌椅让这个天台有“懒散”“荒废”的特质。这和林青马的初始状态是契合的。
因为筹备期分镜的滞后、美术工作量巨大、美术组人员变动频繁和我在现场的疏忽,美术指导关于空间的一些很有意思的想法和精心布置的细节没有被纳入银幕空间中,对人物塑造和影片趣味有一些减损。另外,原本想让天台林青马和雷宛听的对话发生在一个有“楼缝”的环境中,想强化少年时看到的日落是被遮挡的日落,长大后才看到了广阔的日落。但开拍前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也没有来得及做好嫁接空间的方案。
我在构思之初常想:林青马作为主人公的片子应该是一部怎么样的片子?——它应该幼稚又快乐,很好理解,节奏明快,不太规则,像游戏一样,甚至有点廉价。
因为片子分为少年部分和成年部分,少年部分的风格应该和少年林青马、热带岛屿成一体,而成年部分应该跟成年林青马、魔鬼城成一体,二者应该有明显的区别。少年部分,我希望通过推拉、甩、跳切增加片子的速度感;增加林青马的主观镜头,增加特写;强调阳光的存在感、热带岛屿潮湿炎热的质感。成年部分的关键词是“神奇”。这部分应该相对稳定,开阔,强调魔鬼城干燥的质感,从视觉和听觉上塑造魔鬼城的神奇感。
声音方面,我希望可以不必太考虑声源的客观性,而根据林青马的主观感受来塑造声音,尤其魔鬼城部分,希望通过对“风”的塑造,描绘魔鬼城的诡奇。音乐方面可以试着混合使用音响和音乐,音响和音乐之间、音乐和音乐之间的切换可以突兀;可以尝试一些奇怪的配器和节奏;希望控制全片音乐的比例。
景别方面,片子在需要人物大声说话或做出夸张的肢体动作时使用从特写、近景到全景、远景(由紧到松)的切换,如林青马说“你的鞋是假鞋”、林青马喷果汁和林青马在魔鬼城对司机师傅大喊“请您调头”。在人物流露细微的内心情感时,因为想让表演的幅度尽可能小,又想让观众像贴在林青马脸上的螨虫一般能感同身受,所以我选择了大特写。在主观镜头里,为了表示林青马观看的心理距离,也为了明显区别于客观镜头,使用了有呼吸感的特写。
拍摄时因为焦点的原因,导致一些镜头拍了很多条。剪辑时再看素材,却发现虚焦的一些好处,比如:在操场上雷宛听突然回过头来,切到了林青马惊讶的单人镜头。这个镜头用带点虚实变化的会比全实的要好,能更准确的表现惊讶、慌张的心情;林青马上语文课却在看地图册的一个主观镜头,选择焦点由实到虚的一段,会产生“睡着了”的意思。
其中也感知到了一些问题。如林青马在地理活动室外透过窗缝偷看、雷宛听睡午觉醒来的镜头。因为是林青马的主观镜头,我想如果我是林青马,我会想观看雷宛听醒来的整个过程,看她把脖子上的汗擦掉。但粗剪完成后,有几个人都提出这一镜太冗长。我意识到是这个镜头没有把雷宛听的脖子拍好。因为这个镜头本身顺利表达出原本表达意图中包含的信息和趣味,可看性不足,导致了观众开始意识到“怎么要看这么久”,于是产生了“等待”的感觉。
人物是故事的最终载体,是观众情感投射的对象和理解故事的媒介,也是创作时系统地思考整部片子的好线索。人物塑造是一项要历经从剧本到后期制作所有环节、由所有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也会是我将来要一直学习的科目。
因为兼具编剧和导演两个身份,可以在创作过程中根据演员、场地等种种情况,不断调整。但如何限制自己,在一定的时间之前结束上一阶段的工作,哪怕情况不如意,也要往下一阶段推进——这是我在日后的创作中要注意的问题。
藉由本片的创作,我接触到许多在真实世界生活着的个体。他们的生动程度让我对自己的创作能力感到惭愧。日后还要多观察,多积累,持续好奇,带着热情,去看更大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