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ip追踪器我最好的朋友们都不在我身边,我时常想念他们。孤单的时候,思念野蛮生长,就质疑自己,为什么总选择和大家不一样的路。但通常在回忆后,又会感受到朋友们给我的力量,支撑着我继续追求我的方向。虽然大家都奔走在各自的路上,但是每每见面,总是让我觉得,我们好像从来没有分开,一起没完没了地说傻了叭唧的玩笑话,然后时不时冒出一两句“点睛之笔”,给我带来无限启发。分别的时候虽然难舍难分,但也觉得被爱填满。Smoothie小姐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
之所以叫她Smoothie(奶昔),是因为我们最近一次见面,竟然不约而同地在好几十种brunch(早午餐)选项中选择相同的奶昔。人与人的相投可能是超越语言的。Smoothie小姐是我到法国后认识的第一个法国朋友,和她一起的故事穿起了我离开家后的各个阶段。
那时我到法国不足一个月,法语不管是听还是读都只能懂个大概,说和写也是茶壶里装饺子——倒不出来,感觉我和外界的信息交换好像被一个坏了的过滤器阻隔掉了大半。入学第一天,搞不懂注册的步骤。有几个很热心的女孩,看到我们几个一脸懵的中国学生,就过来给我们解释。不过她们只会说法语,所以解释半天我们也没有更明白。其中一个栗子色头发的女孩索性主动提出来带着我们去各个地方把注册手续办完,她就是Smoothie小姐。
跑了一圈注册,最后就剩了我们两个人,决定一起去食堂吃饭。那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顿30分钟简餐。不到3分钟,我会的法语都用尽了,接下来的3分钟,她也用尽了她的英语。之后,我们吃着寡淡的食堂午餐,脑子里绞尽脑汁想还会说哪些话题。两个人虽然都没出声,但都一脸认真思考的神情,几次欲言又止,最后我们都笑了。可能这也算是无声的交流吧,直觉告诉我她是一个相处起来很轻松的善良人。
除了一些课在一起,我们并不经常见面。一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我的法语也有所进步。学期结束那天因为我们都要去巴黎,所以就约好一起坐火车,还去逛了香榭丽舍大道,看了凯旋门。回想那时候,对初到法国的我还有在法国东部阿尔萨斯洛林长大的她,巴黎已经是花花大世界,并不知道巴黎之外的世界正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如果用时间为横轴,友谊情深为纵轴,有的朋友可能是线性增长,有的是指数式增长(或下降)。我和Smoothie应该是阶梯式增长的:不常见,但有几次非常高质量的见面,都会在一起聊很多很多,然后觉得这个人真是我的朋友,真的太相投。
大二的下学期,她选择了来上海交换,在Facebook上分享她畅游祖国大好河山,尽享珍馐美食的照片。有一次她分享了北京的照片,我特别激动地给她发信息,问她喜欢吗。毕竟那是我长大的地方,宣南琉璃厂,西四北大街……再平凡的街道我也有说不尽的喜欢。更别提各种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古典现代要什么有什么,这还不得给她震翻了?
“不是很喜欢。北京污染太严重了,而且去的那几天天气不好,我还是更喜欢上海。”PONG! 我一听到,心里就炸了。已经忘了对话是怎么结束的,我只觉得脑子就停在她说不喜欢北京的那一刻了。我可能从来都没意识到我那么喜欢北京。准确来说,我是那么希望我的朋友和我一样喜欢北京。
那一阵我都没怎么再和她发信息。临近年末,我邀请她和我们家一起过春节,因为我想通了,我自己心里过不去更多是我的原因,喜欢一个城市与否应该是个人的自由。假期回国和家人团聚,与好朋友在欧亚大陆另一端相聚,还有正月里的年味,数不尽的好吃的……我被幸福淹没了。我们在我爸爸长大的村子田间散步,和乡下亲戚一起吃他们养的鸡鸭、院子里种的菜,一起用大碗喝葡萄酒,热情的亲戚们一直用“嗨皮牛耶”和她碰杯,大家都开心极了。
她说到对中国的喜爱滔滔不绝,当然对不适应、不理解的地方也很坦诚。慢慢地,我明白我为什么那么在意她不喜欢北京这个事情:我把北京看作我身份认同里很重要的一部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好比她不喜欢北京就也不喜欢我一样,但这显然不是事实。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原来我们深深喜爱的、给予我们精神力量的,并不能定义我们,更不等同于我们。我终于释怀,主动和她敞开心扉聊起北京。我也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北京,意识到这座让我觉得熟悉温暖的城市对于初来乍到的人是那么的巨大繁复,甚至可能冰冷无情。
年过完,她回法国,我回北京。我们一起在浙江农村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彼此敞开心扉聊异国经历带来的新视角,给对方带来的启发,实在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相同年龄探索新国家的相似经历也让我们都体会了远离家人独自生活的苦,发现了新世界新自我的甜,彼此更近了一步。
大二结束后我们选了不同的专业,见面机会少了很多。后来实习、交换都很不巧地错开,很难再有长时间地一起相处,只是每学期抽时间一起喝几次咖啡,吃次饭,转眼就都毕业了。毕业一年后,她追随男友搬去了瑞士苏黎世,只偶尔回巴黎。18年夏天,她回巴黎待一个周末,借住我家。
那时候,我的生活让我觉得特别困苦失控。从表面上看,我的生活应该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我被《福布斯》报道,在法国最好的孵化器和伙伴创业,公司刚完成融资;男友在去纽约工作一年,我在巴黎和纽约之间来回旅行。但实际上,我的内心已经焦虑到枯萎——公司有干不完的事、解决不完的问题,和合伙人有吵不完的架;和男友异国一年,心里充满忐忑,旅途奔波让我疲惫不堪;身边非常亲近的朋友也陆续搬离巴黎……我时刻觉得生活在失控的边缘,自己要崩溃了,没有力量再支撑我走下去。Smoothie来住我家,像是让我从快要淹没我的泥潭中探出头来,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
她那阵压力也很大。工作任务艰巨,人际关系也很复杂,自己已经在burnout(工作倦怠)的边缘。男朋友状态不佳,两个人的关系很别扭,她也很费解。我们两个见了面,就忍不住竹筒倒豆子,把各自的难题毫不避讳地全部告诉对方。如果难题有具体的形状,我俩应该噼里啪啦摊了一大桌。如此畅快地说完,我俩都觉得心头的重量轻松了很多。
“你知道咱俩都需要的是什么?”我俩在塞纳河走着,她的问题像夏日的晚风一样,带着一缕清凉,“咱俩需要relativiser,就是退一步看问题。可能咱们有时候都太认真、太较劲了、太上头了。退一步看,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或者我们有更大的空间来做更多的选择。”
她的自问自答,在那一瞬间让我从另一个视角看这个世界,我的生活。是啊,有时候早上醒来,我连支撑自己坐起来的力量都不够,更别说出门了,就想在家躺着。而第二天早上,我又会想做一千件事,并痛恨自己昨天为什么要躺一天,然后心情无比沉重灰暗紧绷。但退一步再看,那一天我就真的是太累了啊,没做的那些事,也没有让天塌下来啊。
从我不再责怪自己的那一刻开始,心就不那么紧绷了。好像自责带来的坏心情,远比那些没做的事情负面影响更大!那个学会的新词,是我思维方式转折的开始。我不止一次在最艰难的时候想到relativiser,然后不责难自己,退一步,给自己一个海阔天空。
18年之后,因为各自生活的变化和疫情的影响,大家都不太走动,我和Smoothie一直是通过短信发节日生日祝福,汇报各自生活里的重大改变。有时看到她发来的信息,虽然满心情绪想要回复,但不得不马上进入一个会议,只能把信息放在一边,等一天忙完终于可以回复的时候,满心的情绪已经化成一身疲惫,落到屏幕上,也就剩短短几个字的回答,还有心里沉沉的愧疚。有时想约电话聊聊,但时间总是被身边的人和事抢占,也是一拖再拖。当她得知我犹豫不决是否要跟随对象远走美国的时候,她提议一起打电话聊聊吧!
那段时间我心里很矛盾。他有一个调动到美国的工作机会,我当然为他高兴,希望可以支持他,但是代价是我要放弃在巴黎的工作生活朋友圈。我内心思绪万千理不清,非常犹豫。我一直追求精神独立自由的生活,以及一个长期符合自己身份认同的事业。不需要高薪高位,只要衣食无忧。当我在法国生活了12年,终于克服语言、文化障碍,筑起一个我可以享受独立自由的经济基础和一个稳定的内心秩序,我又要在另一个国家重新开始了吗?
我犹豫,一方面是不想失去投契的朋友,稳定的工作,精彩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质疑自己,对稳定生活的依赖会不会禁锢我对自由的追求?为什么我不再有18岁离家来法国,23岁只身去丹麦交换的勇气?有的朋友为我放弃巴黎的一切而感到不值得,有的朋友因美利坚的无限可能为我激动。虽然知道他们都是出于关心,但内心的焦虑已经多到要把我吞噬了,所有外界替我想到的困难或者机会都喂给焦虑更多的养料,长得更加遮天蔽日。也是因为不知道如何面对朋友的关心,Smoothie的电话,我也一拖再拖,没有约时间。
最后我做了决定:趁着没孩子,去闯一闯。当然与此同时,我和对象对到美国重建生活做了非常翔实的计划,六个月后会进行一次复盘评估。如果生活不开心,或者我找不到工作,就撤回来。决定后,我们开始火速准备各种手续,做签证,搬家。临走前一天,我打包收拾得昏天黑地的时候,Smoothie发来短信说她在巴黎出差,如果我还没走就见一面。“那必须得见!”
我们在家旁边的咖啡馆见面。坐下来后,她也没多拐弯,简单的“ca va”打招呼之后就说:“我知道你现在心里肯定特别忐忑。我当初搬去苏黎世之前也是这样的。”
“对,我之前就想问你当时怎么下的决心、怎么适应的。不过这几个月我心里太乱,过得也潦草。难得有心情舒展的时候,又只想享受当下,不愿意再想这些。就一直拖着没给你打电话。”
“没事,咱俩这不也没错过嘛。简单来说,就是你要做好准备。像我们这样换一个国家开始,没有本国学历和职业经历,很有可能会需要退一步,从更基层的做起,去学习当地的工作方式。一旦学会了,你会感觉像是一个跳板,先往下压,之后会跳的更高。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很危险的事就是去和别人比较。对我来说,最难的是第一年末到第三年之间。那时候我巴黎的朋友们都晋升了,我还在做类似学徒的工作,压力很大,很失落。但回过头来看,那些我在学徒期间积累的东西我今天做资深经理还在用。那些看似弯路的经历,其实都不是白走的。只要自己好好看着自己的路往前走,就会感受到经历的事情带来的价值。”
见面不到5分钟,一颗大大的定心丸已经给我吃下,果然对抗焦虑最有效的是人具体的经历。她的亲身体验打破了我的患得患失。之前,当别人说我“为爱远行”的时候,我内心其实是很排斥的——我害怕这个决定会让我失去自我。但是Smoothie让我看到了我一直忽略的:我决定为“爱”改变我的生活轨迹,并不代表我把我生活的主宰权让渡给“爱”或者我的爱人,我依旧是我生活的主人,不论在巴黎还是在哪里。
心门一打开,所有困惑的情绪和对情绪的困惑都得到了解答。一杯咖啡的时间,给我之后六个月的生活打了一剂强心针。我时常觉得自己很幸运,在生命中关键的时刻,常会有朋友出现,带给我尚不知晓却是最需要的解药。临别时,她大大的拥抱让我觉得暖暖的,还有她经典的贴面礼——在法国这么多年,大多数人的贴面礼都是意思一下,亲空气听个响,有的人连响都没有。但她从来都是真亲在脸颊上的。这就是她实在性格的写照。
转眼来美国快一年了,我做新工作也快半年了。因为听了Smoothie的建议,我在找工作时心态更平和,能屈能伸,最后找到了非常合心意的。Smoothie五月有一周假,来美国看我。能在大西洋的另一端见面,我们实在是太激动了。她之前一直没见过我对象,一见面自然少不了讲起之前的糗事。我们惊觉,转眼已经认识13年了。
那几天,我们一起玩飞盘,在湖上划船,做饭聊天,远离日常喧嚣,活出内心最本真直率的样子。我们聊各自的生活变化,聊她这几天的游历,聊我在美国中西部的生活,聊那些我们欣赏的,我们无法认同的,希望可以努力改变的。虽然工作多年,在很多事情上,我们还是少年心气不改。虽然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但是我们都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让事情变得更好。
划船划累了,在湖心看着夕阳感受着微风时,她对我说:“你这个对象找对了。他很合适你,你们一起好好过。”她略带玩笑的认真让我很感动。在学校里,她经常开玩笑说她是我的“教母”。这么多年,在不知不觉中,她总是在一个我们非常舒适的距离里关照着我,希望我更顺利、更好。在我自卑困顿的时候,给我自己足够的空间消化尴尬狼狈,提供适度的帮助;在我春风得意时,她没有格外殷勤,仍是一切如旧;而在我需要的时候,给的支持是那么刚好,不多不少。没有特别热烈的大开大合,在风轻云淡之间,彼此的牵挂只多不少。
下次相见,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会在哪里。但我一直觉得,相识多年,各自走过不同的人生境遇,可是每次我见到她,她还是那个让我有说不清缘由的好感,会真真实实亲在我脸上的善良姑娘。
盛夏将要到来的日子,我们大口喝着冰镇果汁,听着旧日的歌曲,一起在“果汁班”开启关于友情的故事篇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