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然语风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从1636年皇太极称帝开始,到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历十二帝,享国祚二百六十八年。清朝政治上专制的极端化,对内思想的禁锢文字狱,对外闭关锁国的政策,中止了明末的西学东渐。清朝对中国的祸害是罪深重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是最不值得称颂的朝代。清朝之后从此中国不再有皇帝了,但是无形的帝王思想却存在民众心中。
清朝(Qing Dynasty,公元1636年~1912年),又称“大清”(鞑清,满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州女真,后改为“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清朝共传十二帝,享国祚二百六十八年。清朝政治显尊奴才化,对内文化的禁锢文字狱,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止了明末的西学东渐。清朝对中国的祸害是罪深重的,专制皇权到极致,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后期腐败无能,与各国列强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度国家,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是最不值得称颂的愚蠢朝代。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20年10月20日,在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国,即大汗位,改年号为“天聪”,成为金大汗。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1636年5月15日),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占明朝国都北京,明朝正朔灭亡。吴三桂倒戈相向,多尔衮率清军趁势入关,政治上推行剃发易服,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逐步掌握全国。从北京开始,在整个中原大地屠杀了三十八年,汉族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二,从近亿杀到只有三千多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造成十室九空,当时整个四川的人口几乎被清兵杀绝了。
清朝入关后的十位皇帝分别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后,由于高产作物番薯的广泛种植,人口得以增长,国家财富有所累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所谓的“康乾盛世”(康雍乾盛世)仅是清朝最鼎盛的时期。这一切主要归因于美洲作物番薯,被戏称为“番薯盛世”。。清朝的一切就是为了维护统治,海禁主要是防止反清势力,终其整个朝代都在提心吊胆,担心自己被赶回老家。清朝中后期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内部矛盾激化、逐步落后于世界。清朝将专制主义也推向了最高峰,为防止和知识分子的反抗,禁锢思想,对文学作品控制极严,大兴文字狱,清朝的文字狱案件多样,可以说贯串整个清朝一代,尤以清初顺治、乾隆时期最甚。其中顺治帝施文字狱7次,康熙帝施文字狱20多次,雍正帝施文字狱20多次,乾隆帝施文字狱130多次。除了极少数事出有因外,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
大航海时代后的欧洲殖民侵略已经遍布全球了,满清统治者却和沙皇俄国签订第一份边界条约割地,开启了胜利却割地的先河,大肆宣传康熙的文治武功,扪心自问这是胜利吗?如果清朝战胜了,为什么割地的反而是清朝?明末中国对西方世界的优势已经逐渐减弱,从火炮的制造工艺上便可以看出。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同世界及时接轨,中国还不至于落后。到了乾隆时代,中国已经走向低谷,英国特使马戈尔尼在日记中写道:“满洲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在马戈尔尼看来,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军人”,轻轻一碰就能把他打倒在地。
1840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自从1845年英国《上海租界章程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各个国家也不断向中国签订条约规定自己的租界,至1902年奥匈帝国设立天津租界,前后共有27块租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开始进行戊戌变法,但是变法失败。1900年的夏天,八国联军为了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侵略中国。清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满清是中国历史的耻辱和最大的伤疤,封建制度的落后性和封闭性,闭关自守,不思进取,让中华民族落后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在其末期,孙中山的中国同盟会曾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政治纲领号召人民推翻满清政府。
满清的入关对中国来说是一场全面的大倒退,满清是中国古代专制王朝社会形态的终极完成态。它继承了中国2000多年专制王朝的经验和糟粕,把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扰乱政权的因素基本杜绝了,没有权臣、没有武将造反、没有外戚夺权、没有宦官干政。至于什么康乾盛世,什么奠定了中国现在基本版图的论调实在是无稽之谈。康乾盛世不过是奴才的盛世,再大的版图圈的不过是一群奴才,对内人民没有福祉,对外割地赔款,这样的国家再大也没有用。清朝的入关是中国从政治、经济、文化的大逆转,在满清统治时期给中国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从此傲然立于世界东方的大国沦为世界三流小国,直至清朝被推翻才开始慢慢同世界接轨。清朝最后七十年是一部充满了屈辱和血泪的历史,一份份割地赔款的条约、一次次对外战争的惨败,已经把这个政权钉在了耻辱柱上,纵使它前期多么文治武功,但是屈辱史还是屈辱啊。
清朝十二位皇帝是指(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皇帝、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嘉庆皇帝、道光皇帝、咸丰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宣统皇帝;
1、努尔哈赤 天命 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皇太极 天聪 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3、顺治皇帝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继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而至顺治朝结束时,清廷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4、康熙皇帝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他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5、雍正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6、乾隆皇帝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7、嘉庆皇帝 清仁宗 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顒琰亲政后,立即铲除贪赃枉法蠹国肥私的权臣和珅,使人心大快,复多方采取措施,力图保持康乾之盛世,但内忧外患重重,积重难返。由于腐败势力甚强,又缺乏新生机制,终难摆脱江河日下的命运。
8、道光皇帝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在位期间,由于国力开始衰落,故极力提倡节俭,改革盐政,部分弛禁开矿,并整顿吏治。但由于腐败成风,阻力过大,奏效甚微。对鸦片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对时势无知,主要大臣懦弱无能,战略动摇无定,反而迫害禁烟主力,不能抵抗列强的侵略,酿成百年遗憾。
9、咸丰皇帝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在位期间,正逢清朝乱世,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国即在金田起义,且三年左右就危及北京,咸丰帝屡派兵将太平天国及各地农民起义。战火未息,英法联合侵略军又迅速攻占天津、北京,奕詝从圆明园逃往避暑山庄。只命奕欣留北京与英法讲和。侵略军竟野蛮地焚掠了圆明等园。不得已奕詝与英法等国签订了数宗不平等条约。奕詝纵有重整江山之心,已无回天之力。
10、同治皇帝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间(1861年至1875年),清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了太平天国起义。先后平定陕甘回变,同时兴办洋务新政,清朝后期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皇帝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1912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后日本投降被苏联俘获转交给中共改造,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清朝历史,若从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称汗并建立后金开始,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结束,则历经十二帝,有296年的历史;若从皇太极1636年称帝并建立大清开始,有276年的历史,相当于明朝;若从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全国开始,有268年的历史。
明朝末期,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在东北赫图阿拉建国称汗,国号大金。1626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继承汗位,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从此大清成为与大明并立的政权,并将入关作为战略目标。
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定都北京,从此清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并迅速统一了中国。1662年,康熙帝玄烨登基。康熙于1682年平定了三藩之乱。 1683年收复了被郑氏盘踞已久的台湾。后来打败了入侵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军队,1689年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此确立了中国与沙俄在东北的疆界,奠定了中国版图。然后三征噶尔丹并且创立了多伦会盟巩固了蒙古的稳定,使蒙古成为中国北方的长城。并且协助西藏的七世入藏,加强了对藏区的管理。经济方面,鼓励开荒,减少农民赋税,实行“永不加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雍正帝在位时期,平定了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并设立了军机处。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以管辖西藏事务。并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将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1727年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乾隆帝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1771年蒙古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康雍乾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并且满蒙、满回联系得到加强,稳固了清朝统治。大清帝国达到了全盛时期,也是封建经济的全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1796年,嘉庆帝即位,他执政的二十五年间,统治上较无作为,并爆发了大规模的白莲教、天理教起义,清朝出现了统治危机。1821年,道光帝即位。英国向清朝大量输出鸦片,使清朝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朝社会各阶层深受鸦片毒害。1839年,道光帝决心禁烟,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主持禁烟。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烟,即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之后,1840年英国对清朝宣战,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至1841年清朝战败求和,1842年与英国签定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历史。
1851年,咸丰帝即位,同年在广西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1864年曾国藩的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英法联军于1856年至1860年在美国、俄国的帮助下对清朝宣战,即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英法联军攻占并焚毁了圆明园。后清朝被迫于各侵略国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了。
1861年同治帝即位,慈禧太后在奕䜣的帮助下垂帘听政。洋务派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认识清朝的新变局,主张“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1868年清朝平定了多年的捻乱。左宗棠收复了新疆。1894年清朝与日本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
由于甲午一战清朝战败的震撼,1898年光绪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宣布进行变法维新。但这次变法只持续一百零三天,后世称之为“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朝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1900年以英、美、法、俄、日、德、意、奥组成的八国联军进军清朝,史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逃亡西安。1901年,清朝战败签定了《辛丑条约》。
清朝统治日益腐败,致使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各地组织反清团体,主张暴力推翻清朝。其中,孙中山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1905年,孙团结世界各地的革命力量,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仅仅两个月,全国就有十八个省宣布独立并支持革命,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2月12日,宣统帝被迫退位,清朝灭亡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过去的中国朝堂上,太监跟权臣并不是罕见的人。一个是权势极重的大臣,一个是皇帝身边的私人家奴。对于皇帝而言,这两种人都是可以用的。权臣势力太大了,可以用太监对付。太监势力太大了,可以调权臣打压。当然,要是操作失误,就可能把皇帝自己搭进去。在中国历史上,被权臣、太监扶持成傀儡,或者被直接杀死的皇帝并不在少数。权臣造反,太监干政,这两种情况,很长时间内,一直都有存在。
直到清朝的时候,这种情况才被彻底杜绝了。纵观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有过太后垂帘听政,却没有权臣造反,更没有太监干政。虽然有鳌拜、明珠这些人,但他们难以直接威胁到皇帝的地位。至于李莲英、安德海这些太监,充其量只能算是得到恩宠的家奴,翻不了天。清朝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因为皇帝基本较为勤政,能把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外,更多的还是因为清朝有整套极为严密的制度。
自明朝废除丞相以后,皇帝一个人身兼相权、君权,权力便真的是大过天了。虽然后来产生了内阁首辅,但他们只能给皇帝提供建议,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没有办法再向过去唐宋时期的宰相那样,可以直接封驳皇帝的命令。所以,再大的权臣,再飞扬跋扈的太监,也抵不过皇帝的一道旨意。
在清朝,上层一共有三套制度。一套是议政王大臣会议,这是满族宗室贵族议政的机构。一套是继承明朝的内阁制度,平常处理日常事务。一套是军机处,处理重要事务。不管是军机大臣,或者是内阁大学士,都是皇帝身边的办事人员。特别是军机大臣,虽然能够参与重要大事,但也只是皇帝的秘书,品级不高。通过军机大臣,皇帝可以把全国的军政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其他人大臣手中根本没有可以跟给皇帝抗衡的资本。
这是朝廷中枢的情况,在地方,这些封疆大吏同样没有办法跟皇帝抗衡。名义上,地方最高长官总督手上掌握着军政大权,掌管一大片地区。但这些总督又要受到巡抚、御史,以及地方检察官的监督,他们手上掌管的,更多是军队的武将,以及少量军队。如果想要调动大量军队,需要有朝廷的调令。军队并不直接归他们管辖。没有枪杆子,他们怎么可能跟皇帝对抗。
至于那些太监们,他们的权力来自皇帝清朝的时候,皇帝的勤政,让他们很少有干政插手的机会。再加上,清朝有非常严格的制度,清朝的太监不仅不能结交外官,甚至连走出皇宫也不被允许。他们的官职品级也被限定,不能超过四品。种种做法,就是为了禁止太监干政。乾隆皇帝就认为,明朝的灭亡,并不是因为流民,而是因为太监。
正是在这些严密制度下,才将权力牢牢的抓在自己手中,不给其他人夺去的机会。
嘻嘻网一站式提供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热门电子优惠券免费下载打印。电子优惠券均来自商家,保证真实有效,并在第一时间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