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拳侠传中国封建时代一般认为,历代皇朝既没有也不需要“国旗”,中国与西方列强密切接触是在19世纪晚清时期,因发现在外交场合无旗帜代表中国,在窘迫的情况下,清朝政府才开始颁布正式的、现代意义的国旗。古代的中国虽有多种多样的旗帜,但一般都是战争时用的军队旌旗或是皇室用的御旗。
中国历史上,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一共使用过三种国旗,分别为黄龙旗、五色旗和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此外,从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局势动乱,一些割据或傀儡政权,也称本身是“中央政府”,亦设有各自的“国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规定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黄龙旗作为中国正式确立的第一面国旗,是在清朝晚期出现的。此黄龙旗指的是长方黄龙旗,而之前出现的三角黄龙旗并非正式国旗。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原来闭关自守的清王朝同各西方列强的交往日益增多。李鸿章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列国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无旗可挂,深感有失“天朝威仪”。于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场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国的旗帜,请求颁制国旗。慈禧就命李鸿章负责设计图案。经过多方征集筛选,李鸿章上呈了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种方案,供慈禧太后选定,1862年决定使用黄龙旗为大清国旗,当时的黄龙旗是三角形的。黄色及龙都是大清皇帝的象征,以黄龙旗做为国旗有“朕即国家”的意思。而据五行学说,认为中央属土,黄色。以黄色代表中国。
直至1881年(光绪七年)9月,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回国后,由于三角形的旗与西方各国军舰上的国旗皆不相同,为和国际接轨,李鸿章经清廷批准制定了北洋水师军旗的质地、章色,并将黄龙旗改为长方型。旗为羽纱质地,正黄色,用羽纱镶嵌青色五爪飞龙,龙头向上,分为大小四号,头号横长1丈5尺6寸,宽1丈6寸5分;二号横长1丈3尺9寸,宽9尺5寸;三号横长1丈1尺5寸,宽7尺6寸;四号横长9尺6寸,宽6尺三寸。军旗提督用五色长方旗,诸将用三色长方旗,上角饰以锚形。并于1888年(光绪14年)《北洋海军章程》颁布与确定本为海军旗的“黄底蓝龙戏红珠图”为大清国旗(俗称“黄龙旗”)。
而在1917年7月1日,发生“张勋复辟”事件。张勋、康有为等迎清朝末帝爱新觉罗溥仪出御太和殿,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张勋受命为议政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黄龙旗又在北京城出现。此次复辟仅历时十二天即告结束。1917年7月12日,段祺瑞率军入京,张勋遁入荷兰使馆,爱新觉罗溥仪再次退位。黄龙旗又被废除。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1月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虽倡导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国旗,但五色旗原为清朝海军一二品的官旗,革命党革命时期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多用此旗。因此五色旗在当时国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各界一致认同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则被定为海军旗。
1912年1月10日,临时参议院通过专门决议,使用五色共和旗(或称五色旗)作为国旗,含“五族共和”之义。同时通过的还有十八星旗为陆军旗。1913年(民国二年),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除了上述三种使用上较普遍的旗帜外,其他地区亦使用其他的旗帜。此时五色旗亦被用作海军舰艏旗。
五色旗由红、黄、蓝、白、黑组成,分别象征中国汉、满、蒙、回(穆斯林)、藏五大民族。另有一说五色旗是根据清朝的五色官旗改变而成。而此五色也是五行学说代表五方的颜色。
五色旗由于产生于革命时期,对当时民众影响很大,在国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正是因为这样,它又被当时各军阀所利用,托革命之名,成为笼络人心的工具。
最后其中国国旗的地位于1928年(民国十七年)12月17日,北伐成功后,被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1935年后的各种政权不再采用五色旗(除了附日的傀儡政权外)。
在民国政府废除五色旗后,五色旗变成了抗日战争时期亲日政府的代表旗帜,伪满洲国“国旗”就是由五色旗衍生设计外,其他像“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北平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华北政务委员会前身)或南京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等政权都采用五色旗为基本元素。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由“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提议,将陆皓东设计之青天白日旗置于红底旗帜的左上角而来,经国民政府立法定为国旗,并在北伐征战结束后颁行全国。《中华民国宪法》于第一章总纲第6条明定“中华民国国旗定为红地,左上角青天白日。”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采用蓝、白、红三色。“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象征自由,也代表民族主义。“白日”象征光明坦白、大公无私,指示人们要有光明洁白、毫无污点的纯正心地与思想;白色象征平等,也代表民权主义。“红地”象征革命党的热血,指示人们要有牺牲奉献、勇敢奋斗的精神;红色象征博爱,也代表民生主义。
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1949年7月由曾联松设计。其中红色象征革命;五星呈黄色,有象征中国人为黄种人之意。大星代表中国,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即原“士、农、工、商”之所谓“四民”,但依意识形态,顺序被改为“工、农、士、商”)。四颗小星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象征中国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拥护。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简称筹备委员会)在北平正式成立,该会的筹备工作包括制定中国的新国旗,并指定由筹备会的第六小组负责。这个小组的成员有16人,他们是:马叙伦、、张澜、郭沫若、陈嘉庚、马寅初、蔡畅、李立三、张奚若、、田汉、郑振铎、欧阳予倩、翦伯赞、钱三强、沈雁冰。
1949年6月16日,筹备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决定成立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小组,并向中国全国发出征稿启事。
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国内各大报刊刊登了筹备委员会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一个月后,筹备委员会共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及海外地区寄来的应征图案3012幅。
后于9月开议时,审核通过的共有38幅,最后敲定8幅国旗样式作为备选国旗。当时最受欢迎的是以红底配上黄星,以及一条代表黄河的黄条而成。红底与黄星为征求新国旗设计稿的必备基本要素,黄星代表或中国人民。但部分人士认为,中国并非只有黄河一条大河而已,于是衍生出另外两个草案:二黄条代表黄河、长江,三黄条代表黄河、长江、珠江。但张治中向表示,黄条分割红地,如同国家被分裂,应另选作品。接下来选中了五星红旗。
由上海人曾联松所设计的五星红旗,原本的构想主要是表现出中国四个主要社会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中国领导下。但由于五颗星自上而下排列,似乎隐含阶级地位之分,于是改为环绕大星的设计,并在大星中加入了锤子与镰刀的标志。
后来将锤子与镰刀删除,因为一来认为五星红旗中大可不必出现镰刀、斧头,一颗大星就代表了中国的领导;二来这样与苏联国旗太相似;三来考虑既已用四颗小星表示工、农、士、商平等,若再加入工人与农民的象征物,似乎又变得不平等了。国旗就此定案。
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五星红旗获得主席,周恩来总理和会议代表一致通过,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的国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广场升起,标志着五星红旗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嘻嘻网一站式提供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热门电子优惠券免费下载打印。电子优惠券均来自商家,保证真实有效,并在第一时间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