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8320刷安卓一座国家公祭鼎,凝固着国家记忆,见证着民族勇毅前行;一套公祭读本,承载着一代代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和平心声;一张全家福,见证从幸存到幸福,也见证家族记忆的代代传承;一枚紫金草徽章,象征两万五千多名紫金草志愿者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平凡……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在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一部反映守护历史记忆、传递和平理念的微缩摄影短视频《共同的记忆》今天(12月12日)起在多个平台发布。
该视频由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南京报业传媒集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出品,龙虎网制作。视频围绕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理念,讲述了不同人群为传承和铭记历史、坚守和捍卫和平作出的努力。
阮泽宇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阮家田的玄孙、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阮定东的侄孙。86年前,阮定东还是襁褓里的婴儿,爷爷阮家田为了保护他,被日军刺成重伤,后来不幸身亡。2014年12月13日,在首个国家公祭仪式上,阮泽宇作为少先队员代表,和习以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一起为国家公祭鼎揭幕。国家公祭鼎正面铭文共160个字,以民族血泪写成,见证着中华民族对遇难同胞的哀悼和祭奠。这座大鼎给阮泽宇留下了珍贵记忆,也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影响。阮泽宇现在是东南大学的一名医科生,他表示,希望自己将来能救死扶伤,让更多家庭远离疾病和死亡。
“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从2021年开始,中华中学的学生承担起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朗诵《和平宣言》的任务。这种用声音凝固记忆的方式,让学生们心中种下了和平的种子。2014年,为配合国家公祭日活动的开展,加强青少年学生南京大屠杀历史教育,南京市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中华中学教师张媛媛表示,每年国家公祭日前夕,全校学生和南京600多所中小学的学生一样,都会围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采用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形式,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孩子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从历史记忆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南京大屠杀惨案的亲历者,他们为这段历史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8位,幸存者后人接过了传递历史线岁,她的父亲和大哥被侵华日军杀害,她自己也被日军戳了三刀,后来躲进难民区幸存下来。如今,97岁的石秀英有了一个幸福的四代同堂大家庭,家族的人们也都加入到传承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队伍中。她的曾外孙女、7岁的王紫瑄说,作为一名历史的小小传播者,我要让这份家族记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一枚小小的紫金草徽章,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紫金草志愿者的象征。这支以和平之花命名的志愿服务队目前注册总人数达已两万五千多人,来自41个不同的国家。
河海大学的美国外教乔纳森是一名紫金草国际志愿者,他用自己的特长和语言,通过志愿讲解、翻译史料、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等多种方式,向世界讲述历史,去年他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授予“紫金草文化传播使者”称号。
67岁的李国荣是团队中工作年限较长的一位,自2019年加入紫金草志愿服务队以来,她已接待观众约10万人次。李国荣表示,当戴上这枚徽章,志愿者们就把传播历史、守护和平的责任共同扛在了肩上。
记忆永不磨灭,和平照亮未来。《共同的记忆》短视频采用微缩摄影创意形式,通过放大场景与微缩人物的构建,以全新的视角、浓缩的情感进行讲述,展现出南京大屠杀历史已从个人记忆、家族记忆、城市记忆、国家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表达出南京始终守护传承历史记忆、向全世界传播和平理念的担当和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