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天尊下载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五千年的文明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而凌家滩则是其最璀璨的明珠之一。这一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距今约有5800年至5300年,是长江下游地区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之一,除了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共同辉映,其所承载的文明印记更是让现代人惊叹不已。
走进故宫博物院文华殿,2022年开幕的“文明先锋——凌家滩文化玉器展”宛如一次时空穿越,通过399件展品,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一古老文化的非凡魅力。展览的策展人徐琳,作为故宫器物部的研究馆员,带领我们在这些珍贵文物中探寻凌家滩人类的文明之路。
徐琳介绍,展览中近90%的文物为首次公开,包括令人叹为观止的“玉钺王”和新石器时代的玉勺等,展示了凌家滩人超凡的治玉工艺。这些玉器的造型多以动物为题材,充满灵动之美。兔形玉梳、龙凤首分体玉璜、双虎首玉璜等形象,既表现了当时人类的艺术创造力,也折射出他们对自然的崇敬与神秘的信仰。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双面刻雕的玉鹰,令学者们争论不休的则是它腹部的传统纹饰,这种纹饰在凌家滩刻图长方形玉版及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皆有发现,含义复杂而深刻。这不仅体现了当时匠人的精湛技艺,更是对古代宇宙观念和宗教信仰的深刻理解。玉鹰的构造大胆、纹饰丰富,似乎在提示着我们,古人心中的天地之神与太阳信仰。
他指向另一件重量惊人的玉猪,关于其用途的猜测迄今仍难以统一。這隻“野猪”不仅是同时代最大最重的玉器,更可能象征着财富和繁荣。徐琳回忆起这件文物出土时的情景,深刻感受到古人对于生命的敬畏与对财富的渴望。
9000年的时光里,凌家滩人以其与生俱来的匠人精神,将玉文化推向了巅峰。展览中还特别展出了2007年发现的玉虎首璜,正如徐琳所言:“一件是在1987年出土的,另一件则时隔30年被发现,它们在地下沉睡了5000多年,如今再次合璧,实在令人感慨。”
不单是玉器技术的展现,凌家滩文化更是展现了先民们开放的交流与共生的态度。通过这些遗址的发掘,学界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探索变得愈发清晰。其实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其他地区的文化也在不断积累与交流。像是庙底沟文化、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这些文化互相借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在展览的布置上,策展团队利用沙盘和镜子,将观众的视野拉高,立体展现凌家滩这个考古遗址的宏观与微观结合。而四件界定凌家滩玉人身份的文物——三件立姿与一件坐姿的玉人,皆是高等级贵族巫师的象征,呈现出当时社会的层次与文化的复杂性。
这些面容严肃、双臂紧贴胸前的玉人,仿佛是对神灵的致敬。每一件玉人的细节都显示出制作的精良,背面的设计更是将肉体的线条展现无遗,钻孔技术甚至达到1.5毫米的惊人精度,充分证明了当时工艺水平之高。
展示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凌家滩沧海桑田的见证,仿佛在向后人叙说着古人思维的丰富性与创造力。其中,凌家滩重环玉璧的设计灵感还远至2022年冬奥会金牌,极致的工艺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赋予了现代人更多的思考。
展览中名为“九洲共辉”的部分,展示了来自不同文化的玉器作品,传递着平和与包容的理念。在这里,每一件文物都讲述着一段跨越时空的历史,仿佛在召唤着人们珍惜当下,也让我们深思未来。
此展示不仅仅是为了赞颂古代匠人的技艺,更是希望通过历史的透视,启发观众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徐琳表示:“文明的连续性与创新性并存,包容性与统一性相辅相成。”这不仅是对凌家滩文化的敬重,也是对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思索。
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借助现代科技,故宫还将在官方网站推出线上展览与系列学术讲座,力求将这段历史传播至更广泛的观众中。
凌家滩,这一神秘的古村落,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非凡的艺术成就,成就了中华文明不可磨灭的印记。通过这场展览所展示的珍贵文物,我们不仅是观众,更是亲历者。五千年光阴,虽已渐行渐远,然而与之交融的精神与内涵,依旧闪耀着璀璨的光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