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车遭人开13枪《治家:中国人的家教和家风》是广西人民出版社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风故事读本,是该社继《家风十章》《齐家:中国人的家风》之后的延续之作。
广西人民出版社再次邀请长期从事中国传统哲学、儒家文化研究的李存山教授,由他率领8位来自不同高校的青年学者以“家风”为题,立足于各自的研究领域,选取20位历史人物、通过二十篇章,深挖“家风在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生活和圣贤崇高人格生命中的‘活’的特点”。
本书的主编李存山教授在书中写到:“家风是家文化的灵魂,家庭是家文化的载体,而家风的传续是通过家教来实现的。因此,重视家庭、重视家教是传承和弘扬家风的前提。而优秀的家风并不局限于一家一姓,它不仅有助于一个家庭和家族的和睦兴旺、代有人才出,还指向了“家国天下”的一体之仁,确立了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价值的“三不朽”(《左传》)。”
于是,我们可以在《治家:中国人的家教与家风》一书中,看到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同济大学、河北传媒学院、山东大学八位学者笔下具有崇高人格的圣贤,例数他们能够成为中华民族杰出的代表和人们争相效法的楷模的缘由。这些人物和故事集结成册,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够看到推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精神,以及它们之所以能够世代传承和不断发扬光大的机制所在。
优秀的家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一直认为家风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民族非常重要。《治家》这本书从故事的角度,选取了自周公到孔子、孟子,到陶渊明、苏轼以及清代的曾国藩,甚至到民国的梁启超以来,在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圣贤家风故事,来阐释家风的精神。
家风文化,从开始就贯穿了我们中国整个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国人从出生到成长、到走上社会,整个家风文化的熏染是贯穿于他整个人的一生,特别是像中国古代的一些名人,他的家庭家风家教的一些名言到今天都还有非常深刻的启示意义。
我们做《治家》乃至“家风”系列,一直秉持的一个非常核心的观念,就是一定要做出人人可读的经典常销书。所以《治家》获得的社会效益也好、经济效益也好,我想它是实现了初步的构想,它也回应了我们时代的需求,比如说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建设家庭、家教、家风的现代文明。
谷继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博士毕业,现任教于同济大学。除了第一章“周公:忠诚树模范、礼乐治家国”,谷继明还是本书“嵇康:守志坚定,立身清远”“颜之推:勉学立身,中道齐家”以及“朱熹:读书巡理习礼义”的撰稿人。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另外非常有名的一篇就是《无逸》,在《无逸》这一篇里,他告诫成王一定不要骄奢淫逸,因为对于当时的周民族来说,他们取得了伐商的胜利是非常来之不易的。在周公这个时代,家族原理和建国的原理是同构的,也就是说周公对于家的一些管理的理念也就是整个周王朝管理的理念。
由古及今,教育始终是时代以及家庭的重要责任。研究中国文化和文学的河北传媒学院老师肖磊以“万世师表”的孔子起笔,写下了“孔子:诗、礼庭训明仁义”“马援:大丈夫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陶渊明:但使愿无违”“李世民:非威德无以致远”“苏轼:至言莫过于身教”和“陆游:汝曹切勿坠家风”等六个人物的家风故事,以对时势审视的思考,着墨于“家庭教育”。
我们把家风、家训列成条目、列成文字,看起来蛮好,但是效果怎么样也不好说。有的时候家长能够做一些事情,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言之教,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像孔子教育他的儿子,叫做孔氏庭训。他儿子走到了中庭,孔子对儿子孔鲤说,你过来,我有几句话问你,然后教育就完成了,他随时随地的教育。向下发掘、向上引导,就是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身教”更多的是一种伴随。
从小得益于家风重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馆员胡士颍,是《治家》一书:“吕坤:立身行己,德泽教化”“黄宗羲:以风节立世,以诗书传家”“陈宝箴:学行统一,坦荡君子”三个篇章的撰稿人。
义宁(今修水)陈家号称一门三代四杰,乃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和陈寅恪祖孙四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曾为封疆大吏的陈宝箴,在政治上推行新政,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地方自治实验,在文学上,他不仅本人诗文俱佳,还是儿子陈三立的引路人,他无私的道德品质和深重的忧患意识,更造就了义宁陈氏一门“中国近世之模范人家”。其风气凝光,一代代传承,才有了陈氏一百余年英才辈出的辉煌局面。
陈宝箴他为官卸任以后到地方上读书办学校育人;他的儿子陈三立是宁愿饿死,也不去给日本人出任当时在北平的官;他(陈三立)的儿子陈寅恪,在中国历史学、中国国学研究领域的大家,他被称为“教授的教授”。通过书里面的梳理,呈现出他们这一家人的家风家教,是通过陈宝箴父辈不断地传承和进行。
在书写了“王昶:诫子十其,遵先人之教”“房玄龄:孝亲勤补,清白忠良”“范仲淹:廉俭持家,造福乡梓”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馆员王正以“梁启超:知、情、意以成才”做为《治家》的终章,写下了全书与当下最接近的一位历史人物梁启超“家教”与“家风”的故事。梁启超的学问与事功既继承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又更具有中国近现代的学者人格。他身居古今、中西之变的巨大涡之中,他在教育子女时也面临着古今、中西教育理念的争斗,我们了解梁氏家风,不仅是走进一位伟人的心灵,而且是走进一个伟大的家庭。
梁启超对孩子一方面讲理性的指导,另一方面讲个人情趣、个人趣味,对生活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感受一下大千世界的鸟鸣、山水,这样你才是一个真实的生命。梁启超强调第二点就是一定要生活有趣味,也就是情感的问题。第三就是知情意的“意”,就是意志,就是坚定、坚持、毅力,梁启超特别强调自己的孩子们一定要能有毅力去坚持做一些事情。
加上“孟子:身承母教,浩然传家”“诸葛亮:志存高远”“曾国藩:清慎勤敬养家风”三个篇章,20位中国历史上优秀家教、家风,代表人物在《治家》一书中悉数出场。一位位先贤通过《治家:中国人的家教与家风》这本图书,为读者们呈现了历史长河里温情而肃穆的中国家风故事读本,“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中华家风文化。
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很重要的,就像绵绵的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好的家风可以塑造一个健康积极自信的人格。从小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是比较严格的,比如诚意做人,用心做事,对长辈尊敬,对兄弟姐妹、亲人朋友包容善意。
之前觉得家风可能是一个很远、很高的一个话题。参加了家风活动之后,我就会很时常就会想起胡老师(《治家》作者之一)说的话,更多的是教会我怎么样去跟家人相处,怎么样去了解家人。对于我自己家庭还是挺受用的。
眼前一亮,这本书既有每一个先贤、每一个人物的家风要点,又有一些家风故事,因为家风要点很容易让大家去学习,去记住。家风故事,大家都喜欢听故事,不会觉得很枯燥。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我们还是要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
“家风三书”前两部作品《家风十章》《齐家:中国人的家风》出版以来重印多次,销量超 20万册,都为国家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广西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治家:中国人的家教和家风》为“家风三书”收官之作,这部以时间为轴,以史实为纲,简洁晓畅的文笔,严谨活泼的优秀图书一经出版同样入榜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2024年中国好书8月榜、党建好书 2024年8月书单、长安街读书会干部学习新书书单。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家”与“国”始终紧密相连。良好的家风、家教有利于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这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这是一种传承的力量,这是一种穿透书本春风拂面、温暖人心的力量——中国人的优秀家风润物无声,中华传统美德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