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我与你共成长”家长育儿经验征文(三)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21 18:45:23 | 【字体:小 大】 |
做生意如何谈判本期是由新星幼儿园余高中一班张馨阳妈妈带来的育儿故事“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让我们共同走近聆听吧!
我大学读的师范学校,27岁教育学研究生毕业,28岁结婚,29岁生第一个孩子,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在养育孩子的十多年里,我也遇到过很多很多的问题和困惑:睡觉尿床、喜欢吃零食、要看动画片吃饭、不想上幼儿园、和小朋友抢玩具......上幼儿园是不是应该学拼音和算数?学钢琴学舞蹈觉得太难了不想学了可以放弃吗?孩子屡错不改打还是不打......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曾经讲过道理、发过脾气、批评过、鼓励过,彷徨过、崩溃过。但是我不能回避,“子不教 父之过”,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查阅书籍、网络,以试错的方式不断摸索,不断调整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长。初为人母的我是多么希望能得到“正确答案”!
随着今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子不教,父之过”这一传统道德理念上升为法律,它也像一场及时雨,给中国的父母们指明了家庭教育的责任、内容和形式,我学后收获颇多:
对我来说,感受最深的,影响最大的一个词是“引导”,全文用了6次“引导”,我觉得这个词非常确切、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家长并不会用。那么什么是“引导”?360百科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引导,广义上来说是指通过用某种手段或方法去带动某事物的发展。”也就是说,引导者总是在被引导者的前方,处于主动位。引导不是指导、不是驾驭、更不是批评、指责。指导者总是在旁边评价,驾驭者总是在后边驱赶,而批评职责则更是凌驾于马背之上。
比如当孩子屡屡犯同样的错误的时候,作为父母,我们总是非常生气,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说:“你怎么这么笨!”“说你几次了?怎么屡教不改?”这就是高高在上的感觉,我们只是发泄了自己的情绪,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渺小、很懦弱,降低对自己的评价和认可、更拉远了孩子和父母的心理距离。孩子吃饭或者写作业拖拉磨蹭,我们就会一直催催催,“快点儿!快点儿!”“看看都几点了!”“再不快就迟到了!”“别干别的!”这就是驱赶,让孩子觉得没有自主感,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时间久了要么你说你的,他磨蹭他的,毫无作用;要么和父母对峙,不干了。
孩子在自己烧饭、做手工或者跟小朋友玩的的时候,家长总是怕他们出错着急地在旁边告诉孩子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其实这样的指导我们以为是保护了孩子、让孩子走了捷径,其实是在磨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不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他就感受不到成就感,那样她就会像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雨。有些生活经验需要孩子自己去经历和总结的。
而“引导”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引导是走在前面,是榜样,是思想、动作、行为的先行者和示范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提到要引导孩子“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追求和良好学习习惯,增强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引导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那么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首先就要做到、要拥有这样的品质!引导不是指教、直接告诉她怎么做,让她听你的话,因为不管你有多成功,都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长。我们要做艾莉森高普尼克《园丁和木匠》里的园丁而不是木匠。我们要做的是做好榜样、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我们要创造条件、做好舵手、让她自己尝试;我们要把问题当资源、相机而教、寓教于生活;我们要尊重差异、相信鼓励、全情陪伴,和孩子共同成长。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国家和社会都给家庭教育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我们作为家长更要重视和行动起来!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