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艳神今天,送你10个教育孩子的黄金法则,助力你成为更好的家长,养出更优秀的孩子。
许多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厌学、沉迷网络、撒谎等问题,最大的成因通常和家庭环境有关。
一个孩子,若是看不清自己在家里的位置,感受不到和父母的亲密联结,就容易产生强烈的缺失感。
知乎一位网友分享,打小记忆里都是父母争吵、打架的画面,365天安静的日子屈指可数。
每当家里锅碗瓢盆摔一地,咒骂声接连不断,他满脑子都是“他们不爱我,我不属于这个家”。
因此,与其想方设法给孩子创造好的物质生活,不如让孩子在家里感受到最基本的理解和接纳。
却不知,否定的话,或许能激起孩子一时的进取心,但长时间的打压,只会让孩子自暴自弃。
魏书生曾把一位只考了8分的学生叫到跟前,先是任由学生吐槽抱怨“怎么学都学不会”。
“你看你自己,不听课、不写作业、不看书,还能考8分,不正说明有天赋吗?”
真正的好教育,不胡乱给孩子下定义,而是看到孩子的闪光点,鼓励他,夸奖他。
纪录片《富哥哥穷弟弟》里的千万富翁哥哥和一贫如洗弟弟,让人看到教育的参差。
什么事都不用做,想吃东西睡觉随他去,无聊就跑去学校和教堂破坏公物,卖小黄书买烟。
而弟弟,懒惰闲散惯了,只会向别人伸手索取,活得落魄不堪,连一间容身的地方都没有。
育儿专家陈美龄在《家长不要做的35件事》中主张“不要在孩子向你提问时说‘等一下’”。
她当下立即关掉煤气炉,耐心聆听儿子的问题,并带领儿子一起寻求答案,满足儿子的好奇。
大部分孩子的问题,在父母看来可以“等一等”,但孩子想的却是“快点回应我”。
许多父母一到孩子青春期,想和孩子说说话却得不到任何回应,于是责备孩子叛逆不懂事。
然而一切都有因果,十五六岁的孩子不愿开口说话,极有可能是他五六岁时说话父母不听。
从小父母教他吃亏是福,跟别人分东西时,一定要把更多的一份给别人,自己拿更少的一份。
可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他一言一行都贯彻着父母美好的修养品德,最终成就了他的“新东方”。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父母通情达理,孩子善解人意;父母辛勤能干,孩子积极上进;父母严以律己,孩子自觉自律。
一个常青藤高材生,放弃令人羡慕的offer,却跑到大街上贴广告看谁家需要保姆。
但沃西基选择尊重、忍住不说,虽然心里觉得可惜,但还是相信女儿有自己的打算。
不久后,女儿“终于”回心转意,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并创办生物公司,成为亿万富翁。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好好思考、探索,他才会知道什么是自己将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当孩子的表现不如人意或做错事时,就用惩罚的方式告诫孩子,纠正孩子的行为。
打手、罚孩子面壁、不准孩子做喜欢的事情、破坏孩子心爱的东西、剥夺孩子某些权利……
简单粗暴的教育,无法给孩子真正的反思和觉醒,反倒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阴影。
生性好动的他,只要稍有反抗,就会面临更严苛的惩罚:不许动、自己打自己的手掌心。
和惩罚相比,孩子通过切身体验感受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自我纠正的成效更好。
因为担心他在车上喝洒得到处都是,妈妈试图劝他不要喝,可是越劝,儿子越坚持。
孩子说不听,要他往东他偏往西,多说几句就吵起来,打起来,还理直气壮打电话报警说自己被“家暴”;
而是以接纳、尊重孩子为前提,以柔克刚,更好地走进孩子内心,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邻居家小孩14岁那年去外地游学,自己收拾行李、订车票,独自坐了十几小时火车。
第一次出远门,又遇到这种事,他没有慌乱害怕,而是淡定拨打电话,告知父母情况,并表示自己能够处理。
等到地陪终于接上他,意外发现他全程一个人对接所有事情,不由得心生敬佩,夸赞他独立。
能够独自面对一切的孩子,不管在哪里,遭遇什么事,都能游刃有余,不让人担心。
孩子独立得越早,越能直面未来的风风雨雨,也越能凭借满腔底气,扛着这个世界的不易。
“孩子的成长,对于我们每个成年人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挑战的不仅是我们的耐心,还有我们的眼界。”
只有父母不断学习,及时转换、调整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做孩子一生的榜样,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 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内驱力从哪里来?学会这5招,不打不骂养出“高自觉”的孩子
来源:本文来源于妈妈抱团(ID:mmbaotuan),妈妈的辛苦和幸福,我们都懂;妈妈们的成长交流平台,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