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皇后之恶女当道11月26日晚,央视《新闻调查》播出新一期节目《致命的欺凌》,一个15岁少年,两次自杀,留下三封遗书。正直青春年华的少年选择喝剧毒农药。他被同学欺负,被迫夜里给同学跳舞,用热水就会遭同学殴打,向老师诉说却反被骂学习不好…最终他用最为强烈的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的痛苦!
陶成鹏是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的一名初中学生,在儿童节这一天,他喝下一整瓶剧毒农药,结束了自己年仅15岁的生命。
在整理孩子遗物的时候,家人意外发现了陶成鹏留下的三封遗书,其中一份遗书是写给老师、父母和弟弟的,在这份血迹斑斑的遗书上他写道:你们的学生、孩子、哥哥对不住你们,我因受不了几名同学的欺凌,所以选择离你们远去了。
在这些带着血迹的遗书中,陶成鹏讲述了自己长期被同学欺凌的细节:拿饭盒,打开水、洗饭盒、倒洗脚水、洗头,还有殴打,由于无法继续忍受欺凌与侮辱,所以选择轻生。面对校园暴力,这些未成年的受害者自己通常难以承受也不知道如何正确解决。
因为踩了小张同学的袜子,被要求还5元,家境贫寒的农民父母了解不到这个,他也没有还,每个星期还要5元的涨价欠款,6个人殴打,催款。这使得他频繁借同学钱,再还钱。求助家长,家长不知严重性,求助班主任,反而被班主任当着家长的面说“你不欺负别人,别人怎么欺负你。”逃学,厌学,最后忍无可忍,导致三次自杀,最后喝毒药死亡。
视频中,记者采访班主任老师,他说:“我只是数学老师,又不是心理老师。”可怜而又懦弱的父母,恐怖无知加甩手不管而秉持“受害者有罪”心理的班主任,年少又邪恶还用谎言开脱自己的6位少年,都是主动被动将15岁陶推向死亡的人。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联合其他八部门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学生欺凌为何会频繁发生?暴力伤害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对策与办法又在哪里呢?
据报道,在青海、贵州和内蒙古等地,相继出现过受害者因遭遇校园暴力致死事件。新闻频道今年5月份也曾报道过山西运城绛县卫庄镇下村,15岁少年张超凡在网吧被6名同学殴打长达四小时后死亡的案例。
在校园暴力事件中,施暴者与受害者都是孩子,尚未成年,为何会对同龄人出手施暴?学校、家庭又应当担负什么样的作用?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法制应该怎样矫正与预防校园欺凌?
针对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首先对如何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提出了要求,强调各中小学要认真开展预防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提高学生对欺凌和暴力行为严重危害性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在预防措施方面,《指导意见》强调各级中小学校要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指出,家长的作用很大,但是学校的责任更大。发现孩子情绪有异常、学习成绩突然下降,“你要了解背景,要把这事真正重视起来,发现这样的问题应该及时处理,学校校长要作为第一责任人”。
《指导意见》专门强调要把学校周边作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的重点,实现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测预警、实时监控、轨迹追踪和动态管控。
佟丽华指出,“校园周边的环境,学校和家长是解决不了的,我们那么多的父母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希望孩子走出学校依然是快乐的,而不是一个恐怖的场所,很多案件都暴露出这个问题,校园周边社会秩序非常糟糕。这个工作公安机关一定要把它做起来,有责任去净化校园周边的环境”。
针对近期频繁出现的将校园暴力视频上传网络的做法,《指导意见》也强调对严重的欺凌和暴力事件,要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联络公安机关介入处置,严格保护学生隐私,特别要防止网络传播等因素导致事态蔓延,避免受害学生再次受到伤害。
在依法依规处置方面,《指导意见》强调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既真诚帮助又充分发挥教育惩戒措施的威慑作用。情节较重的,公安机关应参与警示教育,对情节恶劣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
专家指出,《指导意见》对解决校园欺凌和暴力给出了详细可行的规定和建议,最重要的是如何让这些意见不仅指导,还能落地,各个部门既要各负其责,也要形成合力,让欺凌与暴力早日远离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