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鹰河“育儿嫂并非一项普通工作,不是什么人都能担任!”11月17日,在家政行业从业多年的梅子(化名),听说合肥有育婴师捡起掉在地上的磨牙胶,直接塞到孩子嘴里后,直接发怒。
日前,合肥市民孙女士在监控里发现,高薪请来的育婴嫂,看起来笑呵呵,暗地里对只有5个月大的宝宝“下黑手”。而在此之前,频频发生的育婴嫂“虐待”孩子事件,让很多宝妈对这个行业“心凉”。“除非有熟人介绍,否则我不会从市场上找育婴嫂。”一位三岁女宝的妈妈如此直言。
作为家政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育婴嫂这个行业到底怎么了?11月17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就此展开探访。
根据报道,孙女士是从合肥某网络平台请到了育婴嫂。为此,她给平台交了一年6000多元服务费,并且每月要支付给育儿嫂5000多元工资。但是最后,家里的监控视频显示,这位育婴嫂并不称职,不但把掉在地上的磨牙胶“直接塞到孩子嘴里”,还重重拍打孩子……
虽然警方称,育婴嫂行为不构成违法,但孙女士没想到,经常从新闻中才看到的育婴嫂虐待孩子的事情,竟然真实地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记者注意到,近些年,育婴嫂打孩子的事情频频见诸报端。2017年10月,本报也报道了一起育婴嫂打孩子的事情。据悉,当时合肥市民周女士和丈夫带女儿外出购物,把7个月大的儿子悠悠(化名)留在家中交由聘请的育婴嫂赵女士照看。当日下午,周女士通过与家中监控联网的手机,发现了赵女士的恶行。 监控视频显示,育婴嫂赵女士在客厅中抓起孩子在半空中用力摇甩,还多次推倒坐在沙发上的婴儿,并扭孩子的脸、打孩子的屁股……
“的确听讲过有育婴嫂打孩子的事情。”梅子承认,有不少行为恶劣的从业人员,她自己也开除过类似人员。合肥市家政协会会长张立发也承认,行业内这种现象的确不少,也遇到很多客户的投诉。
育儿嫂也叫育婴师,主要从事0~3岁婴幼儿照料、护理和教育,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其工作范围包括婴幼儿生活照料、指导母乳喂养,按照月龄进行辅食制作、合理营养配餐,培养婴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为婴儿进行生长检测、预防接种观察、常见病护理等等,甚至包括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
育婴嫂为何“频频”对孩子下手?在多名从业人员看来,行业准入门槛低,育婴嫂的职业道德感缺乏,是其中重要原因。
合肥市家政行业协会提供的《合肥市2019年家庭服务业调查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显示,在参与合肥市“常住居民家庭使用家政服务员情况调查”的401个家政服务员中,初中及以下的355人,占88.5%;高中的29人,占7.3%;中专14人,占3.5%;大专的3人,占0.7%。
“初高中的学历,有健康证,经过一段时间培训,我们就能上岗。”在合肥市蒙城路某小区,一位有7年从业经验的育婴嫂柯女士这样说。“但只靠这几天的培训,就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很明显是不可能的。”
今年43岁的柯女士来自皖南山村。四年前,她来到合肥从事家政服务。“这个行业其实对职业道德要求蛮高的。”在柯女士看来,一旦失去了职业道德,就算有一流的技术也是空谈。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宁愿让家里的老人带孩子也不愿请育婴嫂的原因,“他们不敢担这个风险。”
记者注意到,合肥市许多小家政公司在招聘育婴嫂时,条件只有“年龄25~55岁”“初高中学历”,还有“有无经验均可”。记者以帮亲戚找工作为由,致电合肥多家家政公司被告知,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就可以去面试,后期公司会提供短期培训。
在行业门槛低之外,这个行业的“中介制”经营模式,也使得从业人员频繁流动,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无论是月嫂,还是育婴嫂,只要是好的,一个难求。”11月17日,从业多年的梅子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个行业模式,让各家家政公司的人才流失率极高。
“走私单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好一点的月嫂和育婴师都会在私底下接单。”梅子说,无论是月嫂还是育婴师,从本质来说,其实并不是家政公司员工。“家政公司不给她们买保险,她们的工资是客户给的;反而家政公司还从她们的收入中抽成。”这也导致了好的保姆想拿高薪而私自接单。
“家政公司是没办法约束她们的。”梅子介绍,一旦私底下接到单后,育婴师或月嫂会以家里有事,向家政公司请假。而好的月嫂或育婴师流失后,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家政公司或从其他公司“撬”人,或招没有经验的新手。
分析报告指出,目前合肥市家政行业仍以“中介制”为主流。而更利于人员队伍稳定的员工制家政服务员占比很小。2019年,员工制户均家政服务员为29人,仅占3.7%。
此外,在张立发看来,行业培训标准不统一,营养学知识的不达标,也造成了行业从业人员遭雇主投诉的现象屡有发生。
在梅子看来,如此“恶性循环”,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或许今后,借助互联网和其他科技,这个行业会有更健康的行业模式出现。“行业抱团,对月嫂或育婴师有统一的严格考核,肯定是有好处的。”
“比如如果多次打骂孩子,就收回她们的职业等级证书,行业内通报……”梅子设想,一旦在从业者头上加上“紧箍咒”,必然会对她们的行为加以有效约束。
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样的行业内通报并不存在。“很多人是在这家干不好了,又跑到另一家去干了。”柯女士坦诚,确有不少同行在给行业“抹黑”,但即便是在同一个城市里,这家家政公司也不知道另一家家政公司的员工“背景”如何。
据悉,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提出了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36条政策措施,其中,提到“两个着力”,一是着力发展员工制企业,二是推动家政进社区。
张立发表示,在合肥市家政行业发展的调查中,大部分的员工制企业生存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另外,有企业提出,开设家政服务社区店门槛较高,绝大多数家政企业无法达到开设标准。于是,分析报告建议能加大政府补贴力度,降低社区店开设门槛,从而加速员工制的推行和家政服务业进社区的推进。
同时该报告提出,要完善行业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家政电商、家政教育、家政培训等新业态服务标准和规范。将健康体检中“乙肝五项”“胸片”“幽门螺杆菌”等项目纳入家政行业从业者检查项目。构建家政服务信用平台,稳步提升家政服务的安全性水平。
张立发告诉记者,目前国家逐步重视家政行业发展,政府部门对家政行业的管理也在规范中。“之前,包括合肥市发改委、人社局等多部门成立了家政行业联席办公室,正在慢慢规范对行业的管理。”
与此同时,近期,人社部印发通知,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贯通机制。这意味着,快递员、育儿嫂等“蓝领”,也能像医生、工程师等“白领”一样参加职称评定了。“这都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张立发说。
“育儿嫂并非一项普通工作,不是什么人都能担任!”11月17日,在家政行业从业多年的梅子(化名),听说合肥有育婴师捡起掉在地上的磨牙胶,直接塞到孩子嘴里后,直接发怒。
日前,合肥市民孙女士在监控里发现,高薪请来的育婴嫂,看起来笑呵呵,暗地里对只有5个月大的宝宝“下黑手”。而在此之前,频频发生的育婴嫂“虐待”孩子事件,让很多宝妈对这个行业“心凉”。“除非有熟人介绍,否则我不会从市场上找育婴嫂。”一位三岁女宝的妈妈如此直言。
作为家政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育婴嫂这个行业到底怎么了?11月17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就此展开探访。
根据报道,孙女士是从合肥某网络平台请到了育婴嫂。为此,她给平台交了一年6000多元服务费,并且每月要支付给育儿嫂5000多元工资。但是最后,家里的监控视频显示,这位育婴嫂并不称职,不但把掉在地上的磨牙胶“直接塞到孩子嘴里”,还重重拍打孩子……
虽然警方称,育婴嫂行为不构成违法,但孙女士没想到,经常从新闻中才看到的育婴嫂虐待孩子的事情,竟然真实地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记者注意到,近些年,育婴嫂打孩子的事情频频见诸报端。2017年10月,本报也报道了一起育婴嫂打孩子的事情。据悉,当时合肥市民周女士和丈夫带女儿外出购物,把7个月大的儿子悠悠(化名)留在家中交由聘请的育婴嫂赵女士照看。当日下午,周女士通过与家中监控联网的手机,发现了赵女士的恶行。 监控视频显示,育婴嫂赵女士在客厅中抓起孩子在半空中用力摇甩,还多次推倒坐在沙发上的婴儿,并扭孩子的脸、打孩子的屁股……
“的确听讲过有育婴嫂打孩子的事情。”梅子承认,有不少行为恶劣的从业人员,她自己也开除过类似人员。合肥市家政协会会长张立发也承认,行业内这种现象的确不少,也遇到很多客户的投诉。
育儿嫂也叫育婴师,主要从事0~3岁婴幼儿照料、护理和教育,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其工作范围包括婴幼儿生活照料、指导母乳喂养,按照月龄进行辅食制作、合理营养配餐,培养婴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为婴儿进行生长检测、预防接种观察、常见病护理等等,甚至包括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
育婴嫂为何“频频”对孩子下手?在多名从业人员看来,行业准入门槛低,育婴嫂的职业道德感缺乏,是其中重要原因。
合肥市家政行业协会提供的《合肥市2019年家庭服务业调查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显示,在参与合肥市“常住居民家庭使用家政服务员情况调查”的401个家政服务员中,初中及以下的355人,占88.5%;高中的29人,占7.3%;中专14人,占3.5%;大专的3人,占0.7%。
“初高中的学历,有健康证,经过一段时间培训,我们就能上岗。”在合肥市蒙城路某小区,一位有7年从业经验的育婴嫂柯女士这样说。“但只靠这几天的培训,就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很明显是不可能的。”
今年43岁的柯女士来自皖南山村。四年前,她来到合肥从事家政服务。“这个行业其实对职业道德要求蛮高的。”在柯女士看来,一旦失去了职业道德,就算有一流的技术也是空谈。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宁愿让家里的老人带孩子也不愿请育婴嫂的原因,“他们不敢担这个风险。”
记者注意到,合肥市许多小家政公司在招聘育婴嫂时,条件只有“年龄25~55岁”“初高中学历”,还有“有无经验均可”。记者以帮亲戚找工作为由,致电合肥多家家政公司被告知,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就可以去面试,后期公司会提供短期培训。
在行业门槛低之外,这个行业的“中介制”经营模式,也使得从业人员频繁流动,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无论是月嫂,还是育婴嫂,只要是好的,一个难求。”11月17日,从业多年的梅子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个行业模式,让各家家政公司的人才流失率极高。
“走私单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好一点的月嫂和育婴师都会在私底下接单。”梅子说,无论是月嫂还是育婴师,从本质来说,其实并不是家政公司员工。“家政公司不给她们买保险,她们的工资是客户给的;反而家政公司还从她们的收入中抽成。”这也导致了好的保姆想拿高薪而私自接单。
“家政公司是没办法约束她们的。”梅子介绍,一旦私底下接到单后,育婴师或月嫂会以家里有事,向家政公司请假。而好的月嫂或育婴师流失后,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家政公司或从其他公司“撬”人,或招没有经验的新手。
分析报告指出,目前合肥市家政行业仍以“中介制”为主流。而更利于人员队伍稳定的员工制家政服务员占比很小。2019年,员工制户均家政服务员为29人,仅占3.7%。
此外,在张立发看来,行业培训标准不统一,营养学知识的不达标,也造成了行业从业人员遭雇主投诉的现象屡有发生。
在梅子看来,如此“恶性循环”,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或许今后,借助互联网和其他科技,这个行业会有更健康的行业模式出现。“行业抱团,对月嫂或育婴师有统一的严格考核,肯定是有好处的。”
“比如如果多次打骂孩子,就收回她们的职业等级证书,行业内通报……”梅子设想,一旦在从业者头上加上“紧箍咒”,必然会对她们的行为加以有效约束。
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样的行业内通报并不存在。“很多人是在这家干不好了,又跑到另一家去干了。”柯女士坦诚,确有不少同行在给行业“抹黑”,但即便是在同一个城市里,这家家政公司也不知道另一家家政公司的员工“背景”如何。
据悉,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提出了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36条政策措施,其中,提到“两个着力”,一是着力发展员工制企业,二是推动家政进社区。
张立发表示,在合肥市家政行业发展的调查中,大部分的员工制企业生存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另外,有企业提出,开设家政服务社区店门槛较高,绝大多数家政企业无法达到开设标准。于是,分析报告建议能加大政府补贴力度,降低社区店开设门槛,从而加速员工制的推行和家政服务业进社区的推进。
同时该报告提出,要完善行业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家政电商、家政教育、家政培训等新业态服务标准和规范。将健康体检中“乙肝五项”“胸片”“幽门螺杆菌”等项目纳入家政行业从业者检查项目。构建家政服务信用平台,稳步提升家政服务的安全性水平。
张立发告诉记者,目前国家逐步重视家政行业发展,政府部门对家政行业的管理也在规范中。“之前,包括合肥市发改委、人社局等多部门成立了家政行业联席办公室,正在慢慢规范对行业的管理。”
与此同时,近期,人社部印发通知,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贯通机制。这意味着,快递员、育儿嫂等“蓝领”,也能像医生、工程师等“白领”一样参加职称评定了。“这都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张立发说。
“育儿嫂并非一项普通工作,不是什么人都能担任!”11月17日,在家政行业从业多年的梅子(化名),听说合肥有育婴师捡起掉在地上的磨牙胶,直接塞到孩子嘴里后,直接发怒。日前,合肥市民孙女士在监控里发现,高薪请来的育婴嫂,看起来笑呵呵,暗地里对只有5个月大的宝宝“下黑手”。而在此之前,频频发生的育婴嫂“虐待”孩子事件,让很多宝妈对这个行业“心凉”。“除非有熟人介绍,否则我不会从市场上找育婴嫂。”一位三岁女宝的妈妈如此直言。作为家政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育婴嫂这个行业到底怎么了?11月17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就此展开探访。[案例]监控中,育儿嫂对宝宝“动起了手”根据报道,孙女士是从合肥某网络平台请到了育婴嫂。为此,她给平台交了一年6000多元服务费,并且每月要支付给育儿嫂5000多元工资。但是最后,家里的监控视频显示,这位育婴嫂并不称职,不但把掉在地上的磨牙胶“直接塞到孩子嘴里”,还重重拍打孩子……虽然警方称,育婴嫂行为不构成违法,但孙女士没想到,经常从新闻中才看到的育婴嫂虐待孩子的事情,竟然真实地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记者注意到,近些年,育婴嫂打孩子的事情频频见诸报端。2017年10月,本报也报道了一起育婴嫂打孩子的事情。据悉,当时合肥市民周女士和丈夫带女儿外出购物,把7个月大的儿子悠悠(化名)留在家中交由聘请的育婴嫂赵女士照看。当日下午,周女士通过与家中监控联网的手机,发现了赵女士的恶行。监控视频显示,育婴嫂赵女士在客厅中抓起孩子在半空中用力摇甩,还多次推倒坐在沙发上的婴儿,并扭孩子的脸、打孩子的屁股……“的确听讲过有育婴嫂打孩子的事情。”梅子承认,有不少行为恶劣的从业人员,她自己也开除过类似人员。合肥市家政协会会长张立发也承认,行业内这种现象的确不少,也遇到很多客户的投诉。[缘由]准入门槛低、中介制经营不利行业健康发展育儿嫂也叫育婴师,主要从事0~3岁婴幼儿照料、护理和教育,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其工作范围包括婴幼儿生活照料、指导母乳喂养,按照月龄进行辅食制作、合理营养配餐,培养婴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为婴儿进行生长检测、预防接种观察、常见病护理等等,甚至包括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育婴嫂为何“频频”对孩子下手?在多名从业人员看来,行业准入门槛低,育婴嫂的职业道德感缺乏,是其中重要原因。合肥市家政行业协会提供的《合肥市2019年家庭服务业调查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显示,在参与合肥市“常住居民家庭使用家政服务员情况调查”的401个家政服务员中,初中及以下的355人,占88.5%;高中的29人,占7.3%;中专14人,占3.5%;大专的3人,占0.7%。“初高中的学历,有健康证,经过一段时间培训,我们就能上岗。”在合肥市蒙城路某小区,一位有7年从业经验的育婴嫂柯女士这样说。“但只靠这几天的培训,就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很明显是不可能的。”今年43岁的柯女士来自皖南山村。四年前,她来到合肥从事家政服务。“这个行业其实对职业道德要求蛮高的。”在柯女士看来,一旦失去了职业道德,就算有一流的技术也是空谈。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宁愿让家里的老人带孩子也不愿请育婴嫂的原因,“他们不敢担这个风险。”记者注意到,合肥市许多小家政公司在招聘育婴嫂时,条件只有“年龄25~55岁”“初高中学历”,还有“有无经验均可”。记者以帮亲戚找工作为由,致电合肥多家家政公司被告知,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就可以去面试,后期公司会提供短期培训。在行业门槛低之外,这个行业的“中介制”经营模式,也使得从业人员频繁流动,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无论是月嫂,还是育婴嫂,只要是好的,一个难求。”11月17日,从业多年的梅子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个行业模式,让各家家政公司的人才流失率极高。“走私单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好一点的月嫂和育婴师都会在私底下接单。”梅子说,无论是月嫂还是育婴师,从本质来说,其实并不是家政公司员工。“家政公司不给她们买保险,她们的工资是客户给的;反而家政公司还从她们的收入中抽成。”这也导致了好的保姆想拿高薪而私自接单。“家政公司是没办法约束她们的。”梅子介绍,一旦私底下接到单后,育婴师或月嫂会以家里有事,向家政公司请假。而好的月嫂或育婴师流失后,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家政公司或从其他公司“撬”人,或招没有经验的新手。分析报告指出,目前合肥市家政行业仍以“中介制”为主流。而更利于人员队伍稳定的员工制家政服务员占比很小。2019年,员工制户均家政服务员为29人,仅占3.7%。此外,在张立发看来,行业培训标准不统一,营养学知识的不达标,也造成了行业从业人员遭雇主投诉的现象屡有发生。[声音]“员工制”和“诚信制度”需确立在梅子看来,如此“恶性循环”,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或许今后,借助互联网和其他科技,这个行业会有更健康的行业模式出现。“行业抱团,对月嫂或育婴师有统一的严格考核,肯定是有好处的。”“比如如果多次打骂孩子,就收回她们的职业等级证书,行业内通报……”梅子设想,一旦在从业者头上加上“紧箍咒”,必然会对她们的行为加以有效约束。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样的行业内通报并不存在。“很多人是在这家干不好了,又跑到另一家去干了。”柯女士坦诚,确有不少同行在给行业“抹黑”,但即便是在同一个城市里,这家家政公司也不知道另一家家政公司的员工“背景”如何。据悉,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提出了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36条政策措施,其中,提到“两个着力”,一是着力发展员工制企业,二是推动家政进社区。张立发表示,在合肥市家政行业发展的调查中,大部分的员工制企业生存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另外,有企业提出,开设家政服务社区店门槛较高,绝大多数家政企业无法达到开设标准。于是,分析报告建议能加大政府补贴力度,降低社区店开设门槛,从而加速员工制的推行和家政服务业进社区的推进。同时该报告提出,要完善行业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家政电商、家政教育、家政培训等新业态服务标准和规范。将健康体检中“乙肝五项”“胸片”“幽门螺杆菌”等项目纳入家政行业从业者检查项目。构建家政服务信用平台,稳步提升家政服务的安全性水平。张立发告诉记者,目前国家逐步重视家政行业发展,政府部门对家政行业的管理也在规范中。“之前,包括合肥市发改委、人社局等多部门成立了家政行业联席办公室,正在慢慢规范对行业的管理。”与此同时,近期,人社部印发通知,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贯通机制。这意味着,快递员、育儿嫂等“蓝领”,也能像医生、工程师等“白领”一样参加职称评定了。“这都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张立发说。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陶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