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汪人有一次,我在菜市场买菜,见一卖菜的妇女正在打其小孩,当即上前劝阻,答曰:“我打我自己的小孩关你什么事?”“小孩子不打不成人。”
父母观念包括父母的儿童观、发展观和父母观三个方面。儿童观包括怎么看待儿童的地位,如何尊重儿童的权利等;发展观是指父母对儿童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观点与看法;父母观是指父母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看法。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生命的延续,孩子是希望与未来,孩子是父母未来的财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能力的综合展现。因此,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核心是理所当然的。
孩子的状况是父母极为关注的事情,独生子女政策使父母在子女成材问题上“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感觉越来越沉重。
家长在孩子身上的赌注越来越大,“一锤子买卖”的事实逼得家长们不得不狠心“压榨”孩子,“我管你是为了你好便是家长“施刑”后最多又是最好的借口。
家长给予了孩子生命,孩子理应属于父母的私有财产,可是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孩子在属于父母的同时更属于社会,生命尊严的理念表明孩子在属于其父母的同时更属于他自己:
在人格上,孩子是有个性而独立存在的人,不因为生活依附于父母而决定了他处于从属或依附地位;
在生活中,孩子的自由和兴趣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不是处处服从家长的安排;
可现实中,多少家长打着“为了孩子,关心孩子”的幌子,完全忽视孩子的需要与自由,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
多少家长在利用孩子“编织”着自己未来的梦,要求孩子实现自己未竟的理想,哪管孩子的兴趣与期望?
多少家长“绝对服从的亲子观仍在作祟,采取鞭打、体罚的陋习扼杀孩子的个性?
世界《儿童权利公约》指出了处理与儿童的关系的四大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中国文化传统中“尊老爱幼”与“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是基本一致的,而“当面教子”(当着别人的面教训孩子)践踏儿童尊严的训条则是与“尊重儿童尊严原则”相背道而驰的。
“童言无忌”从某种角度上体现了“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而让“小孩子家别多嘴”、教孩子“多听少说”、不认真对待叫“儿戏”、父母称“家长”等未免对孩子带有“歧视”色彩。
我国的很多法律对儿童所享有的权利,如生存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受安全保护权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每个家长、每位教师都应该去读一读,增强儿童权利意识并落实到行动上来。
这个儒家讨论了几千年的问题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方式:善就“存养、扩充、求放心”,恶就要“化性起伪”。
而今社会已经对墨子的“素丝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孩子出生时如白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人性本无善恶,后天环境与教育决定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
外在动力固然重要,但内因才是决定性因素,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判断意志。离开儿童主体性发展,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
学习成绩反映的是孩子智力的情况,孩子的发展除了智力因素外还包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思想品德的发展、身体健康水平的发展等许多方面。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片面发展是畸形的。
家长意味着是家庭的“长”,即领导者或管理者,而科学的亲子关系不应如此,父母的角色远不止“家长”。
注重优生优育,避免孩子“先天不足;注意科学喂养与营养膳食,保障孩子体魄强健;为孩子的教育做力所能及的支付,保证孩子受到较好的教育。
因为父母是孩子精神生活的支柱:通过言语、表情、动作、身体接触等各种途径向孩子传达“我很在乎你“我爱你”“你对我来说很重要等信息;
时刻让孩子了解到你在关心他的生活学习、身心健康、思想品德、兴趣爱好、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
让孩子体验到你对他恰当、热切、真诚的期望;不失时机地鼓励孩子“你能行”“加油”、“别灰心”、“再试一试;
一旦孩子有好的表现就表扬他“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了不起、“我真为你感到骄傲与自豪”等;
一旦孩子遇到挫折就及时安慰他,帮助他分析原因,鼓励他继续努力,相信他能成功。
在孩子无助的婴儿时期父母是孩子安全的守护神,在无知的幼儿时期父母是孩子安全的知识引导者,在无畏的小学生时期父母是孩子安全的监察员,在无聊的初中时期父母是孩子安全的知心朋友,在心灵容易受伤的青年时期父母是孩子安全的避风港湾。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威胁人类健康的隐患一一交通事故、高层建筑、食物与药物中毒、“电老虎”、“气老虎”、水火无情、烧灼烫淹、玩具隐患、辐射与噪音、各类传播媒体及网络的影响等越来越多。独生子女政策使每个孩子对家长来说都是百分之百,哪里也马虎不得。
良好的行为期待着你的奖励,不良的言行需要你的矫正与约束,错误的行为表现需要你给予必要的惩罚,身边的各种现象需要你给他评判一一一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需要家长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培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