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战士高达seed-destiny潍坊市作为教育部赋予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诸多试点区,坚持系统发力,综合施策,不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育人方式变革、教师队伍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等工作,让“双减”迅速从概念到理念、从认知到行动,并转化为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行为自觉,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潍坊“双减”做法入选全国十大典型案例,先后被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简报,央视《新闻联播》《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专题宣传推介。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汇报一下主要做法:
近年来,潍坊市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不动摇、遵循规律不折腾、改革创新不懈怠”的发展理念,扎扎实实办教育,呈现出“各类教育协调、区域优质均衡、体制机制灵活、群众满意认可”的教育生态。但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方面,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待破解。从学校看,有的学校尚未树立全面的人才观、科学的质量观,片面追求学生考试成绩;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研究不深入,课堂教学方式不科学,作业设计质量不高、量大题难导致学生课业负担重并失去学习兴趣。从近几年统计数据看,我市每年收到反映学生课业负担的投诉达920余件,占投诉总量的10%左右。从家庭看,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过分看重学生考试成绩、考试分数,存在盲目攀比和“鸡娃”心态,要求孩子“赶场式”到学科类培训机构学习,加重了孩子学业负担。从社会看,校外教育生态有待进一步优化。受利益驱动,有的校外培训机构夸大培训效果、过度宣传竞争,推高家长焦虑情绪,导致家长给孩子频报补习班、多报兴趣班,造成学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从调研情况看,未开展校外培训治理前,我市义务教育学段每年有近44%的学生参加校外培训,其中学科类培训占17%左右。
潍坊市坚持综合改革、系统治理,坚持走“轻负优质”之路,以科学的育人方式,让教育更符合规律、教学更有质量、学习更加科学,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全面又个性发展的教育。
坚持理念转变。“双减”的核心是转变育人理念。对党委政府来说,就是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加快实现由单纯追求升学率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转变;对学校来说,就是坚持立德树人不动摇,加快实现“育分”向“育人”转变;对家长来说,就是树立科学的成才观,由过度关注学生学业成绩到更加注重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转变。
坚持评价引领。“双减”的关键是教育评价引领。通过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引导党委政府将对教育的关注点放在资源保障、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上,引导学校将对教师的考核点放在师德师风、教学实绩和专业发展上,引导教师将对学生的引领点放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引导家长将对学校的期盼点放在促进孩子全面个性成长上。
坚持科学育人。“双减”的本质是科学育人,提升教育质量。要“五育并举”,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学为中心,变革教与学的关系,扭转只关注教、忽视学的传统做法。要突出素养导向,更加注重学生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要突出因材施教,关注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实施分层作业和个别化培养。要优化学程,包括学习目标、课堂实施、作业管理、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各环节,切实提高育人科学性、有效性。
坚持系统治理。“双减”的根本要靠综合施策、系统发力。要紧紧围绕校内提质、校外规范,统筹推进教学改革、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家庭教育、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一系列工作,努力形成家校社协同发力、全环境立德树人的“双减”工作新格局,让“双减”改革落地见效,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为检测“双减”政策实施成效,去年11月份,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大样本调查,从统计数据看,全市98.65%的小学生和97.49%的初中生基本能在校内完成或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97.31%的小学生和98.14%的初中生没有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99.6%的小学生家长和99.4%的初中生家长认为学生负担较为适宜;98%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
当前,“轻负优质”已成为潍坊教育的新生态:培养个人兴趣爱好、进行体育锻炼、阅读课外读物是学生们安排课余时间的三大选择;一些不愿意去学校的“磨蹭”孩子愿意上学了;一些长期教授音体美的“副科”教师更受欢迎了;课后服务越来越有味道了,放学后孩子们“赖”在学校里不走,操场上运动助威喊声更响了、教室里研讨气氛更浓了、校园里歌声更亮了;家长不再忙着“报班”了,亲子时光更有质量、孩子的欢声笑语更多了。
潍坊市始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将“减负、提质、增效”作为工作出发点,重点开展了10项具体工作。
1.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让“双减”推进方向不偏。我们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改革的牵引作用,制定《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工作清单》,细化7个方面、75项重点任务;出台《潍坊市新时代教育治理评价关键要素模型》,建立“1+4”评价模型,构建起潍坊特色教育评价体系;制定《潍坊市县市区办学水平评价实施方案》,明确4个学段办学水平具体评价办法,开展办学水平评价“311工程”,即3年一个评估周期,每年评价300余所学校,将“双减”落实到底。
2.强化教育督导机制建设,让“双减”带电长牙。升格市级教育督导委员会,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担任主任,每年年初“一县一方案”发布党委政府履行教育发展职责清单,以强有力的督导推进“双减”落实。市里完善督学责任区组织设置,建立起市级督学包镇街、县级督学包学校、学校视导员抓自查整改的市县校三级工作体系,全市150名市级督学、1064名县级督学和3229名学校“双减”专员深入教育一线指导保障“双减”实施。
3.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改进行动,让“双减”课堂更有质效。我们从“教与评”“评与学”两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规程,提升教学效益。深入开展区域、学校备课专业化行动,引导教师坚定学习立场,以学生“学好”为第一标准,灵活设计教学活动,及时开展课堂评价,调控学习过程,实现由教师“结论教学”向学生“思维学习”转变。
4.创新作业管理“三个十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按照“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导向,探索建立《作业设计十项原则》《优秀作业十项标准》《作业评改十条策略》一整套作业管理机制,切实提升作业育人效能。目前,全市97%以上的学生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特别是,我们推出的“作业超市”“作业自助餐”分层作业,让学生可选择、个性化,深受广大学生欢迎。该做法入选全国“双减”十大典型案例。
5.优化升级课后服务,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自2014年率先开展课后服务以来,去年,我们又创新出台了课后服务工作规范和45条实施细则,将课后服务划分为作业时间、自主时间、微主题时间“三个时段”,“一校一模型”构建“育人课程超市”,实现课后服务与课程改革、校外教育、家校共育融合共进,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目前,全市11510门课后服务课程、825名校外专长人员(志愿者)走进校园,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求学生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有效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6.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跑道。潍坊市自2005年实施中考改革,2021年以市政府名义再次出台新中考方案。坚持“多次考试、等级表达、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优化考试科目设置、评价方式、成绩呈现等标准,将原先的5个呈现等级细化为8个等级,凸显基础学科重要性。我们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自主权,允许高中学校采取特长录取与综合录取相结合的方式,从理化生政史地六科中选择四科作为第二录取组合,既有效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又注重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7.创新“三定三聘三评”改革,让教师育人活力充分涌现。实施“定编制总量、定岗位总量、定绩效总量,聘工作岗位、聘职称岗位、聘层级岗位,评师德素养、评业绩表现、评专业水平”的教师管理“三定三聘三评”改革,“三定”将激励资源打包给学校,学校自主实施,引导学校自主办学;“三聘”“三评”在评聘中调动教师教学育人、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引导主动落实“双减”。全市810名优秀学科教师、987名导师型教师和3612名专家型教师成为“双减”的坚定指导者。今年7月5日,《中国教育报》1版头条对我市教师队伍建设典型做法进行报道。
8.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赋能师生成长发展。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以信息化助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我们高标准建成市级线上学习平台、教育大数据中心,启动全市智慧校园建设,开发名优师网上公益课堂3283节,实现学生“线上学习”全满足。我们抓住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国家试点契机,创新教师“云上”培养等十大任务和20个重点项目,以数字化赋能教师成长,为落实“双减”厚植专业素养。
9.探索构建“1+10”治理体系,让校外培训机构规范运营。以搭建长效监管机制为目标,全面落实“互联网+监管”综合服务平台、网格化巡查等十项制度。全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由2270家压减到73家,并全部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我们创新建立网格化监管机制,将全市划分为525个社区网格,聘请53名“两代表一委员”、媒体记者、学生家长代表担任市级监督员,1568名巡查人员包靠在各个社区网格。同时,将现有的2733家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录入国家监管服务平台,实现全流程监管。
10.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改革,让家长成为“双减”的同盟军。组建市县两级家校社共育委员会,创新实施“教育惠民服务网”,配备1111名社区教育协调员,开设3277个“教育惠民一码通”,校校配备家庭教育指导师,更新家长育子理念,精准服务家长的个性化、多样化教育需求。我们研发全国首套家庭教育分年级图书及首款“家长移动学校”,实现家长“免费学、随时学、掌上学”,形成覆盖0—18岁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和一年四次八课时的家庭教育课时标准。“党委领导、政府部门协作、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双减”落实联动机制让家长成为坚定、可靠的支持者和同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