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壶包裹的钥匙宋元时期,泉州,便为一座蜚声国际的东方大港。而在这座“光明之城”,无论是梯航万国、蹈海往复的商贾,还是豁达开放、虔敬包容的市民,千百年来,守护着他们健康的,是一种东方古老的生命智慧和实践财富的学问——中医学。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种济世救人的思想传统,在泉州传承有继。今天,鲤城区中山南路的“花桥慈济宫”,香火依然鼎盛,这里供奉着古时同为泉州人的北宋神医“吴真人”——吴夲。这位“业医活人,按病与药,如矢破的”的良医,生前因其高超医术、高尚医德广受尊敬,羽化归仙之后,受朝廷敕封为“保生大帝”。 千百年来,泉州人民便弘扬良医吴夲业医济世、恤孤扶危的精神,在此设立医馆,义诊施药从不间断,成为花桥宫的优良传统。
时序轮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计民生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随着“健康中国行”等活动的开展,中医药事业更是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莫把功夫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作为一个有着良好中医药传统的千年古城——泉州市鲤城区,重视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因势利导、统筹谋划,自2009年起即提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目标,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重不重视,看制度保障。鲤城区委区政府用“六个纳入”来构筑中医药工作的坚实基石。把中医药工作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把“国家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复审”纳入创建成员单位工作目标,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把中医药工作纳入区本级财政预算,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1077万元用于中医药事业建设;把中医药工作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让患者看中医更实惠、更方便;把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保障中医药科室建设;把中医药工作纳入各医疗单位年度绩效考核,从人、财、物等要素的政策支持,切实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仰先人之通慧,备科学之机制,广行仁医,霈泽苍生。十年来,鲤城区多举并施,通过“二加强三提升四落实”,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
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在职在编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卫生技术人员每人每月补贴1000元”政策,吸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重用中医人才,全区 7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有4位是中医医师,占57%。重视中医人才引进,2017年,卫健系统招考25个岗位,其中中医药11个,占44%;2019年招考29个岗位,其中中医药岗位15个,占比51.7%。目前,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医生138名,其中中医师51名,占比36.96%;全部社区卫生服务站均配备1名以上中医类别医生,占比100%。
加强基层设施建设。2016年鲤城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江南、海滨、开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迁至新址。完成中医科标准化建设,鲤城区妇幼保健院及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建成中医综合服务区,覆盖率达100%。
提升机构服务水平。不断加大中医药设备投入,购置各类中医诊疗设备,为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和非药物疗法提供了物质基础。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均能提供中药饮片、针刺、刮痧、推拿等6项中医药技术服务,覆盖率均为100%。2018年鲤城区总诊疗人次数为33.04万人次,其中中医诊疗人次为17万人次,占比 51.31%;中医处方 11.69万张,占总处方数35.05%;中药饮片处方3.84万 张,占总处方数11.52%。全区民间诊所96家,其中中医40家,占比41.7%。
提升医务人员中医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师承教育,保护和传承中医药传统经验。2015年以来,受理传统医学师承人员7人。2017年,组织21人参加福建省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考核,12人考核合格。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基层医护人才岗位培训,2018年鲤城区共举办各级各类中医药适宜技术掊训班12期。
提升中医药知晓率。开展全国第四批中医药资源普查工作,已完成7个野外调查样地,中药标本已经采集180多种,样线调查还在进行中。不断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普及,通过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文化科普宣传周”、中医药进社区、《中医药法》宣传,成立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等各类活动形式,广泛宣传中医药健康知识。仅2018年,全区共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114版,开展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63场次,中医药健康讲座60场,制作各类中医药知识健康宣传资料176种,音像资料60种。居民中医药知识知晓率达93%。
落实中医医联体建设。充分发挥属地中的中医三甲医院-泉州中医院的作用,辖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与泉州市中医院建立医联体,实现了中医人力资源的传帮带,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服务功能,提供了技术支持。
落实家庭医生签约中医服务。已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32个,且每个团队均有一名中医类别的医生。2018年鲤城区已完成家庭医生电子签约2.3万人。
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目前老年人中医药健康规范管理人数13657人,服务覆盖率达57.19%;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规范管理人数7185人,服务覆盖率达74.39%。在泉州市率先建立试点,将高血压纳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联合鲤城科协、泉州市营养健康协会等单位开展“海丝泉州·十大科学药膳”评选活动,提高中医养生保健水平。
落实中医药监管制度。卫生监督所每年开展中医药专项检查,监督覆盖率达100%。近3年来,查处违规开展中医诊疗行为3起,处罚人民币3.4万元。
从2009到2019的十年间,鲤城区中医药服务医疗机构从原来的51家,增长到现在的88家,增长率达72.5%;中医人才培养从116人增长到221人,增长率达90.5%;而中医诊疗量从年13万人次增长到43.7万人次,增长率达236.2%。如今,看中医已成为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觉。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作为传统中医文化的智慧核心,“治未病”让我们从病前预防到病后防复,从身体养生到心灵修行,从“未雨绸缪”的道理启示到“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修养,皆可感悟。为了让居民们拥有良好的预防保健意识,鲤城区还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特色,构建“多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满意度,社会效益显著。
发挥中医特色品牌。在门诊、出诊、家庭病床等工作中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处理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常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发挥中医推拿特色,康复科年门诊量达1.2万人次;海滨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突出中医骨伤优势,骨伤科年门诊量达2万人次;创建于1957年的临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皮肤外科名扬闽东南,中医皮肤外科年门诊量达8万多人次。
创新医养结合中医服务模式。制定了《鲤城区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实施方案》,目前共创建泉州江南老年颐乐园、泉州兴贤医院、坂头社区等11个医养结合试点。并创建4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单位,积极推进街道医养结合服务。
创新中医药宣传模式。利用老年学校教育平台,以本地俗语、闽南语顺口溜等“接地气”的形式,宣传慢性病、传染病等预防知识,深入区、街道、社区等61所老校,广受老年朋友好评,宣传效果显著。
率先推广企业工间操。颈椎病是困扰许多上班族的一种职业病、慢性病,为此,鲤城区编制《企业工间操e起来》并大力推广,有效缓解和预防员工颈腰椎职业病,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截止目前,已在格来德、沃登卡等42家企业推广工间操,约5.3万名员工参与。
创建中医健康大讲堂。2016年至今,由区委宣传部、区卫健局、总工会联合设立主题为“关爱全民健康,共享美好生活”的“鲤城健康大讲堂”,每月一期,广邀名老中医传播、普及健康知识,截止目前,已累计开办23期,近5000人次参与,有效推进鲤城区全民健康理念向纵深方向渗透、发展。
2010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命名,鲤城区荣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2014年,鲤城区被确定为首批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区;2015年,鲤城区通过了“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2016年,鲤城区区荣膺“全国健康促进区”;2019年,鲤城区被评为“福建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10年来,在这个“保生大帝”信仰浓厚的地方,鲤城区在中医药工作上一直勇立潮头、奋进向前……
贾客迎风催棹急,游人待月放舟迟。在鲤城这片“满街都是圣人”的土地上,富足、和乐的生活图景处处可见,而传统中医,一直都是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守护者。中医药——这套关于自然和生命的神奇哲学与演绎,在鲤城区委区政府矢志推动下,在民众更广泛的参与下,必将在新的时代,在“海丝”起点,焕发更蓬勃的生机,开出更绚丽的花朵,铺就更宽广的全民健康之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