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东时评 “假科普”亟需真监管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3/30 2:22:04 | 【字体:小 大】 |
宅男躲艳记日前,由中国科协、科技部、全国总工会、中国科学院等联合主办的“典赞·2022科普中国”活动,发布了2022年度十大科学辟谣榜,一些流传甚广的“假科普”被揭露出其荒谬面目,受到广泛关注。纵观这些上榜的谣言,其中涉及到饮食的就占5项,如吃素就不会得脂肪肝,吃了橘子后做抗原或核酸检测会呈阳性,土豆发芽把芽削掉就可以吃,蜂蜜和大蒜能治疗幽门螺杆菌,只吃水果就能减肥,等等。涉及到医疗方面的也有3项,如孩子生病后打针比吃药“好得快”,感染新冠后要综合用药,近视可以通过手术治愈等。仔细追查这些“假科普”的源头,大多来自一些自媒体。随着公众对于健康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赚取流量,选择公众关心的话题,发表了大量耸人听闻的文章,看似在进行科普教育,实则蹭热点、搭便车、赚流量。比如,近年来,不少人体检时被查出“脂肪肝”,一些自媒体望文生义,认为脂肪肝就是脂肪吃多了引起的,于是炮制出“吃素就不会得脂肪肝”的说法。事实上,长期吃素或过度减肥、营养不良的人,由于体内没有足够的载脂蛋白,肝脏无法向外运输多余的脂肪,导致脂肪堆积在肝脏,也可能会得脂肪肝。
也有不少“假科普”出自一些营销团队、广告公司的专业写手。他们瞄准热衷于养生或者病急乱投医的中老年人,通过贩卖焦虑,大肆推销某种食品、保健品、药品或者医疗器械。比如,一些水果经销商为了推销水果,大肆宣传可以靠只吃水果来减肥。事实上,长期只吃水果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良,而且部分水果含糖量较高,过量食用体重甚至会增长。
这些“假科普”谣言,一度流传甚广,不仅会向人们传播常识性错误,而且可能对病患者造成误导,延误治疗时机。
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遏制“假科普”,除了需要有关方面持之以恒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科普服务,提高居民科学素养和辨别能力外,还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通过真监管,及时清理各种虚假健康信息,加大对“假科普”的打击力度。对那些制作、传播“假科普”的平台、人员,该罚款的必须罚款,该封号的就要封号。对于“假科普”式虚假广告,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进行严惩。如此,相关企业、自媒体等才能对科普怀有足够的尊重敬畏,才不敢拿“假科普”忽悠、愚弄消费者。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