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鸿莲圣人2023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全国和省市“两会”、省委市委全会决策部署,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方向,紧扣“两场硬仗”、三个“一号工程”,在“两个先行”的大场景下统筹安全和发展,较短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圆满完成“两个亚运”医疗卫生保障任务。荣膺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健康浙江考核、健康浙江发展指数位居全省第一,高质量完成2023年度各项重点工作。
(一)各类疫情防控精心到位。针对新冠疫情防控,既做到关口前移,协同海关加强对境外传染病流行国家(地区)入境人员的检疫查验,对检疫发现异常的入境人员规范做好排查处置;又做到科学防控,根据国内外疫情发展态势和防控政策调整,及时修订完善防控方案。
(二)病媒生物防制精细全面。在全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织密织细病媒生物防制“防护网”,创新实施“三圈三级”病媒防制新举措,全方位展现了杭州国际赛事办赛水平。亚运病媒生物防制保障荣获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清理整治优秀案例。全国首创的杭州市病媒生物防制实践教学基地落成启用。
(三)医疗救治保障精准专业。构建空中、陆地、水上三维立体化医疗急救网络,第一时间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医疗救治保障。紧贴“智能亚运”的办赛理念,自主开发亚运智能医疗急救保障系统(EMSS),自主建立AR+5G远程智能医疗系统,实时精准提供专业医疗保障。出色完成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得到了国务委员谌贻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亚奥理事会医疗委员会和许多重要外宾的高度评价。
(一)智慧医疗体系驱动新变革。一是“健康大脑”智慧体系日益完善。汇聚全市优质资源,接入全市各级医院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杭州健康云建设,加快影像云存储落地实施。完成“救在浙里”平台建设,组建全国首个省级院前急救培训体系。“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入选国家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验案例。“小病慢病不出村(社)”项目延伸扩面,入选浙江省城市大脑产业联盟年度应用优秀案例。二是“互联网+”健康服务提质扩面。全市市属医院和部分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驻市互联网医院平台,形成“看病、报告、复诊、配药、结算”线上服务闭环。居民就医“数智陪诊”已推广至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诊前、诊中、诊后所有环节“一屏可见”,被省卫生健康委复制推广为数字健康人“安诊儿”。“云入院”服务成功接入市属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办理市属医院住院手续。创新推出“健康专员”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三是“人工智能”临床应用丰富拓展。“5G+医疗健康应用”国家试点项目全部通过验收,“5G+应急救援”全面应用于亚运医疗急救保障,“5G+无人机”创新了核酸标本“空地一体”运输模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平台已在13个区县(市)顺利完成上线应用。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第一届全国医学人工智能竞赛中,我市获特等奖等9个奖项,数量、等次均位居全国城市首位。
(二)健康杭州建设再上新台阶。一是健康杭州引领力更加凸显。出台新一轮健康杭州三年行动计划。举办首届杭州都市圈健康城市发展论坛,发布《健康杭州发展报告》蓝皮书。在健康中国科普大赛、省健康技能竞赛、市科普职业技能竞赛中均荣获一等奖。二是健康杭州影响力持续扩大。杭州作为唯一的受邀城市在2023中国健康发展大会上作经验交流。第一届中国健康促进大会在杭州召开,发布了《健康促进杭州宣言》。余杭区作为全省唯一县区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健康乡村建设经验做法。三是健康杭州行动力有效提升。健康杭州建设省级以上优秀案例、示范样板、健康村镇等入选数量均位列全省第一。连续四年被“清华城市健康指数”评为引领型城市。萧山区、钱塘区、桐庐县和建德市成功获评省级健康县区。
(三)全生命周期服务再现新亮点。一是提供更大力度的“生育支持”。推动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杭州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从6个方面推动落实21项工作任务。在长三角省会城市率先推行生育补助政策。国内首创“孕产补助”,将补助资金发放至新生儿母亲的社会保障卡。二是托举更高水平的“幼有善育”。制定出台《婴幼儿成长驿站服务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填补国内领域空白。“幼有善育”公共服务优享2023年度荣获全省第一、五星等级,并成为全国15个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的城市之一。三是构筑更高质量的“妇幼安康”。高质量完成妇女保健相关考核指标,全面落实消除“母婴传播”。我市代表浙江省迎接国家艾梅乙消除认证工作。在全国卫生健康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妇幼健康赛项浙江省选拔赛中获团体二等奖、1人获个人二等奖、5人获个人三等奖。四是打造更有温度的“浙里康养”。强化健康老龄“全要素”保障,积极创建“浙江省老年友好城市”,五大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超额完成,安宁疗护服务全市域开展。为70周岁以上的本市户籍居民提供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服务,对50-74周岁的本市户籍居民持续开展结直肠癌免费筛查。为老年困难群体提供白内障筛查与手术治疗。
(四)重点疾病防治展现新作为。一是强化重点传染病防治。面对流感、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态势,第一时间建立覆盖重点机构、多人群、多渠道、多病原的监测体系,动态掌握疫情流行情况和发展态势。健全分级分层分流救治体系,增加医疗服务的供给,建立动态监测调配机制,改善医疗服务举措、服务流程,有效应对流行高峰。二是加强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干预服务。针对儿童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工作。组织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百场讲座,积极推进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促进)中心能力提升工作。组织开展全市精神卫生执业技能比武,对各区、县(市)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实操能力进行督导和检验。
(一)聚焦惠民举措落实,基层服务保障机制持续优化。一是筑牢基层网底。全力推进规范化村卫生室(站)全覆盖,将新改扩建规范化村卫生室(站)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等重点任务。二是做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普惠优享,组织专家多次赴各地开展培训指导,组建项目质控专家组和技术专家库,推进项目“确定指标-推进实施-信息化考核-现场复核-评价分析-整改提高”全程闭环管理。2022年度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再次排在全省首位,实现自2020年以来的三连冠。三是做好城乡居民健康体检。优化各类健康体检项目设置,增加“一老一小”体检项目,经费保障水平全省领先。积极推进“杭州市健康共富一件事”,先后上线企业退休人员全市域就近体检系统、学生健康状况综合监测评价系统、城乡居民体检预约管理系统,实现主城区参保人员统一登录、在线预约、选院选时。
(二)聚焦医疗服务质效,医疗质量提升工程持续深化。一是以医疗质控推动医疗质量整体提升。持续优化杭州市医疗质量综合监管系统建设,加快推进诊疗数据库和服务资源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规范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制定《杭州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和《杭州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运行与评估考核管理方案》,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二是以医院评审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组建市级评审专家库,通过等级医院评审与医疗质控、绩效考核以及综合监管平台监管有机结合,创新开展预评估模式,实现全程、动态、综合的评审。先后组织开展评审专家培训和民营医院迎评培训,有序推进评审工作开展,确保评审标准同质化和评审质量统一化。三是以检验检查互认推进医疗服务便利畅通。进一步推进医学检查检验互认工作,深化开展“五个一”行动,制定下发《关于成立杭州市医学检查检验互认共享工作专班的通知》等有关文件,成立高规格工作专班,从组织领导、配套政策等八方面加快部署。召开工作推进会,多途径通报提醒,全力推进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互认率和互认项次均位居全省前列。
(三)聚焦共同富裕,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持续加速。一是持续深化医联体建设。织密城市医联体网络,由市属医院牵头,与基层医疗机构及公共卫生机构、院前急救机构等成员单位形成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实现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覆盖。二是不断探索特色专科共建。印发了《杭州市“双向揭榜”共建医疗特色专科实施方案》,搭建市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共建结对平台,以“双向发榜、双向揭榜、双向选择”方式共建一批市级和区(县)级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推动我市基层医疗机构学科设置更加合理、诊疗服务更具特色、专科发展更有韧性,不断满足居民就医需求。三是有序推进西部“补短提升”。制定西部区、县(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落实“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人员队伍”三项补助。全面推进三甲医院全覆盖工作,桐庐县一医院整体转隶升级为市属医院,与市一医院一体化管理;建德市一医院挂牌为杭师大附属医院,同时与浙大二院、市二医院合作;临安区中医院成为浙大城市学院附属医院,同时与市中医院深度合作。淳安县中医院与市中医院一体化管理,整体参与下一周期三甲等级复评。
(一)改革赋能全面深化。一是改革引领迸发动力。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局正式挂牌,新杭州市疾控中心(杭州市卫生监督所)顺利组建。市一医院深化实施“一体化”引领“集团化”发展新模式,“一院五区”发展格局正式形成。市红会医院实行“一院两区”一体化管理。杭州市妇女儿童医疗集团应势而立,市属医院高质量“发展矩阵”顺势成型。二是院校合作提档升级。优化与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的合作,建强研究、管理、临床实践能力。市一医院挂牌成为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市七医院与浙大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同质化管理,启动新型合作共建。三是重大项目远谋快推。市康复医院、市七医院浙西院区、市肾脏病医院正式投入运行。市一医院城东院区项目主体结构提顺利封顶。
(二)中医传承创新成果丰硕。一是创新驱动迈出坚实步伐。统筹谋划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发展,围绕中医药数字化改革,积极申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建设。二是数字化改革体系逐步完善。聚力打造“数智杭中医”服务品牌,形成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诊前、诊中、诊后的一体化、全流程中医药数字化服务系统”。“放心云煎药”实现市区两级全覆盖,项目入选杭州市共同富裕第二批最佳实践范例,并被省卫生健康委在全省推广成为“浙江中药服务在线”。三是中医药人才引育持续推进。以项目化推进引智项目,大力新引进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完成2023-2025周期中医药创新团队申报,推进“新苗”中医骨干和青年中医骨干人才培养项目。四是中医院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参加第四周期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的医疗机构全部通过。最新公布的2022年度“国考”市中医院和红会医院分别进入同类医院全国前五、排名全省第一。局省共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数创历史新高。亚运期间,中医药服务国际化热潮澎湃。
(三)医企融合再续精彩。一是平台建设优化升级。统筹谋划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双引擎,建立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协作联盟机制、成立市卫生健康创新与转化中心和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转化联盟、实施市级共享型生物样本库建设等,一系列“组合拳”极大的优化了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科创和转化环境。二是院企合作成效初现。多家市属医院牵手浙江强脑科技开展多项多个领域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探索。市一医院与杭州极弱磁场研究院共同成立零磁医学临床研究和验证中心、零磁医学实验室。成立杭州市医疗器械与人工智能创新转化研究所,进一步深化“医工”发展新生态。三是“揭榜挂帅”作用凸显。全省首创的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医企融合“揭榜挂帅”专项,由市级医学重点学科为先导,以联合攻关为模式,主动向企业提供临床研究资源。
(一)举旗铸魂,坚定“两个维护”政治自觉。一是深化政治思想引领。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上走在前、作表率,突出政治建设的“第一要求”。开展“红色领杭·奉献亚运”万名党员进千个社区志愿服务,全系统党员干部积极奉献亚运盛会、投身三个“一号工程”,展现了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和头雁风采。二是高位推进主题教育。以“学习新思想、杭向新征程、共筑新健康”为载体,结合“六个卫健”的发展目标,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起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学习,高质量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坚持提高标准找差距,取得了一批对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阶段性成效。三是基层党建提质增效。以推动“争星晋位·全域建强”行动为抓手,实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行先锋指数、堡垒指数和清廉指数“三数评价”,系统各基层党支部100%达标。组织开展卫健系统万名党员进千个社区服务。深入推进“红色领航·奉献亚运”大考大赛,制定《“医路领航·建功亚运”岗位技能竞赛实施方案》,将党组织建在一线统筹亚运保障各项工作上。
(二)多元施策,打造高质发展智力引擎。一是不断厚植聚才生态。结合卫生行业人才体系,出台《杭州市卫健系统人才授权认定方案》,对B-E类引进人才开展自主认定。与西湖大学建立合作共建新模式,引入中国科学院院士董晨担任市一医院院长。二是持续构建育才体系。实施青年骨干专项进修计划,选派优秀卫技人才赴国(境)内外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进修或参加学术活动,持续深化高层次卫技专业人才培养。三是深化敬才爱才政策。落实“杭帮彩”人才服务机制,深化服务人才的各项工作举措,探索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持续开展“关心关爱520”特色党建品牌活动,全方位落实关爱医护政策,不断提升人才获得感与归属感。
(三)多方发力,守牢筑稳意识形态阵地。一是压实意识形态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关规定,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直属单位年度考核。持续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引领学、支部(党小组)跟进学、党员干部全员学的理论武装格局,将“第一议题”制度向党支部、党小组延伸。二是夯实宣传阵地堡垒。围绕疫情防控、改革攻坚、民生实事等推进情况,联合直属单位、杭州日报刊出“八八战略”20周年卫健成果报道,全面展示卫生健康工作的特色亮点,形成强有力的宣传态势。与各级主流媒体以及各级卫生健康部门构成横纵交织的宣传矩阵,形成信息共享、互促合作、全面覆盖的宣传格局,杭州卫健的影响力、知名度得到不断扩大和提升。
(四)系统治理,建设勤廉并重行风作风。一是清廉机关头雁领航。以“红色领杭·双建争先”工程为主线,充分发挥委机关、区县(市)卫生健康局、直属单位三级联动优势,机关引领、上下联动、互促共进,形成清廉建设齐抓共管的格局。今年,我们将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委机关围绕项目设备采购、科研学术活动、合同协议管理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二是清廉医院纵深推进。召开全市清廉医院建设推进会,制定2023年度清廉医院建设要点、工作清单并下达清廉医院建设重点项目。制定下发《杭州市“亲清新风进医院”行动计划》和《杭州市亲清医企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构建清而有为、亲不逾矩政商关系。深化谈心谈话制度,落实党内关心关爱,促进党员干部纪法双守、勤廉双铸。三是正风肃纪全面夯实。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严纠“四风”树新风,深入开展“三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集中整治,政风行风持续向好。围绕“六看六查”,制定专题工作方案,以严的基调推动正风肃纪纵深发展。稳步推进我市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不断净化行业生态。
(一)强根基,法治建设规范高效。一是法治单位建设显成效。持续抓好《杭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法治建设实施方案》的落实,相关工作经验和成效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参考学习。委属单位及区、县(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法治建设成效初现,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依法执业、依法运营、依法管理的理念和制度基本确立。二是营商环境优化争示范。营商环境改革试点事项顺利通过验收评估,积极谋划卫生健康政务服务“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工作。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式服务”改革,三项增值服务举措落地市行政服务中心审批窗口,实现一窗受理,惠企便民。
(二)重监督,行政执法从严从实。一是执法办案质量稳步提升。通过双随机抽查、专项任务和即时检查等形式,持续加强执法检查。开展案卷质量提升年活动,组织开展全市和队内行政处罚案卷质量评查,评查结果进行全市通报,并纳入全市考核。两起典型案件得到国家疾控局优秀案例通报表扬,两起中医药监督执法典型案例和2个个人获得省中医药管理局通报表扬。二是创新数字监管持续拓面。“医护查查”应用正式上线,汇集全市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的电子化注册数据,立体展现资质许可情况,并可后台发现高危执业行为。推进全省创新试点项目,集成融合全省涉水产品、消毒产品的行政许可等数据,助力实现全省涉水产品、消毒产品监管信息贯通和综合查询。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在全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勇攀高峰、勇立潮头的再出发之年。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提质增效”主题主线,持续深化红色、民本、数智、高能、活力、平安“六个卫健”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杭州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范例贡献卫健力量、提供健康保障。
1.全面加强政治建设。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经验成果,持续固化完善制度机制,夯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政治基础。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化习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在卫生健康系统的落实落地。
2.持续擦亮党建品牌。发挥好市委医疗卫生系统党建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协调指挥作用,凝聚系统党建工作力量,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深化实施“院科两优、德医双强”工程,立足“医路领先·杭向健康”党建品牌,打造“1+5+N”行业党建品牌矩阵。深化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健全党员先锋引领机制,推动党建和业务融合互促。
3.建强卫健人才队伍。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和范围,提升人才政策的精准度和吸引力。建立卫生健康系统评审专家库,以信息化手段,加强信息共享、流程规范和动态管理。做好省、市人才计划入选人员的管理考核和引后管理。深化落实“杭帮彩”人才服务机制,不断提升人才获得感与归属感。
4.巩固意识形态阵地。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极端重要”基本定位,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卫生健康系统的整体宣传策划,围绕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医师节、国际护士节等重要节点和重点工作开展主题宣传,进一步讲好卫生健康故事,不断扩大卫生健康自媒体传播影响力。
5.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价体系,强化绩效“国考”和综合改革评价“省考”导向,持续发挥督促引导作用。健全“一把手亲自抓改革”工作机制,争取市县两级公立医院争先进位的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深化市属公立医院智慧后勤建设,助推市属公立医院精益运营。
6.全力推进三甲医院全覆盖。督促西部地区四县(区、市)配齐配强专班力量,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效率管理和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强力加速三甲医院创建工作。继续加大对创建医院的帮扶指导,定期组织专家开展指导评估,推动“四地四院” 对标《浙江省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充分做好评审准备工作。
7.加快市域医学科创高地建设。高标准推进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优势学科领军人才,遴选2025-2029周期重点建设学科。聚焦临床技能、质量和科技创新,积极与国内一流、国际趋势接轨,高水平建设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实施临床研究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市级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
8.深化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深化密织院前急救网络、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升技能能力等举措,推动院前急救市域一体化。加快急救站点扩容,以省市共建、市县共建的方式优化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加强院前急救人才队伍建设,探索院前急救人员晋升、轮转机制。
9.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提档升级、服务能力提质增效、工作岗位聚英留才”三大工程。加大对老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改扩建力度。巩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强化重点人群全周期健康管理。深化儿童健康促进行动,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双循环管理,采取“双向发榜、双向揭榜、双向选择”方式,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10.着力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构建市县联动、多位一体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督促指导各区、县(市)制定出台并深化落实县域生育支持措施。推进生育友好环境建设,实施母婴室提质培优工程。组织开展“暖心助孕”行动,积极开展国际家庭日、世界人口日等主题宣传活动。
11.推动普惠托育纵深发展。推动服务资源有序扩容,大力发展用人单位办托和社区“微托育”。精准匹配托育服务需求,盘活利用社区资源,探索“引领型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深化托育服务专业指导体系、从业人员规范化培训体系和行业数智综合监管体系建设,重点发展2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强化医育结合,积极创建儿童友好医院。
12.深化妇幼人群健康管理。深化母婴安全提升行动,强化急危重症孕产妇风险管理。深化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加强青春期少女保健、更年期专科规范化门诊、盆底康复等特色专科建设。强化孕产妇心理健康筛查,建立中重度以上心理问题孕产妇的转介闭环管理机制。推进国家基层儿童早期发展试点项目,培育基层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发挥杭州市妇女儿童医疗集团互促共融优势,深化妇幼健康管理全周期一体化行动,加大妇幼保健人力配置与人才梯队培养,夯实全市妇幼健康网底。
13.深入推进老年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在全市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继续加强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培育,积极参与“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和“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评选工作,持续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医养结合服务项目。扎实推进安宁疗护工作,各县(市、区)至少建设1个县级医院安宁疗护病区。
14.加快中医药传承突破。建立名老中医传承体系,丰富名中医工作室传承内涵,挖掘打造杭州十大中医流派,试点探索民间中医药传承。建立县级公立中医院高质量发展杭州模式,探索市区两级联动整合医疗双循环机制,提高“一老一小”和妇女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助力优生优育和心理健康,争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14.促进中医药科教共育。强化中医药基础研究和临床多中心研究,推进省市共建重点科技项目建设,推进中西医结合重点项目科研攻关和局省共建重点实验室。做好中医药岐黄人才工程,创新“阶梯分类、内外联动、三级师承”中医药人才培养“333”模式,做好省级及以上名中医培育,探索中医药柔性引才绩效评价工作。
15.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深化全流程一体化中医药数字化服务体系,打响“数智杭中医”品牌,推进智慧中医院(馆)建设,实现“放心云煎药”基层全覆盖。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基层中医药现代化行动,推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设,加强中医适宜技术规范管理,打造基层“旗舰”中医馆、“中医阁”。推进中医药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市域中医药资源一张图应用,打造中医药文化数字健康生活馆,探索开展杭产中药全流程溯源。
16.深入推进数智医疗互联共享。深化健康数据高铁建设,并向民营医院、诊所等延伸扩面。开展县(市、区)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评价,全力推动二级以上医院电子病历、智慧服务等智慧医院评价升级进位。推动杭州市医药数据协同创新平台和专病数据库建设,支持市七医院争创国家精神心理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示范中心。
17.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能级。持续深化市互联网医院平台建设,推进二级以上医院全接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入率达80%以上。深化“云入院”流程机制,推广“云入院”服务向县域延伸。推进“数字健康人”向住院服务、儿童保健等领域延伸,打造专属数字家庭医生。深入打造互联网医院特色新服务,不断改善患者线上就医体验,全市“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量达千万级。
七、聚焦疾控体系现代化,构筑公共卫生安全防线.持续提升疾控核心能力。迭代升级杭州市疾病症状监测预警系统,健全跨部门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通报机制,加强全市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推动建立智慧化多点触发、快速响应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抓牢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主线,落实重点疾病综合防控措施,持续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常态化集训和应急能力储备,有效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
20.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完善精神卫生资源均衡配置,全面赋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精神卫生诊疗服务。加强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残疾群体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依托全市青少年阳光成长三年行动(2023-2025年),推动构建家庭、学校、医院、社会协同育人的心理健康促进体系。
21.完善健康杭州共治体系。加速推进健康中国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持续完善健康共治的管理体系和健康融入万策的政策体系,落实落细健康优先策略。推进《杭州市健康城市条例》预备立法工作,完善全市健康治理法制化体系。探索区域大健康治理一体化发展合作机制,推动杭州都市圈健康城市联盟更实更深运作。
22.推进健康城市特色发展。聚力打造最具幸福感的全国健康城市样板市,持续深度培育“一地一品”“一行动一特色”,力争培育有影响力的健康行动特色案例不少于20个;深入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建设全市健康科普基地不少于50个,开展金牌健康讲师巡讲不少于300场,为提高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打好坚实的基础。
24.完成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85.8万人次,实现“愿接尽接”;为全市50-74周岁户籍居民提供免费结直肠癌筛查,筛查人数26.9万人次;开展养育照护师资培训2000人次、养育照护活动2000场,新建“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60家;升级改造区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14家,为适龄女生免费接种双价HPV疫苗1万人以上,建成基层生育咨询门诊50个等省、市民生实事任务,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26.继续做好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杭甬“双城记”以及援疆、援藏等工作,抓好无偿献血、临床用血管理等工作,加强疾病应急救助管理。依法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认真做好提案建议办理、档案管理等工作。继续做好干部医疗保健和老干部工作,支持派和计生协工作,加强党建带工、青、妇建工作,不断开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