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之灭仙弑神后传的历史。2021年,北京绢人娃娃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得到了充分认可。
北京绢人娃娃是以铅丝为骨、棉花填肉、绢纱蝉丝做肌肤、真丝为发、绸帛为衣,塑制而成的立体软型人偶。
绢人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起源于唐代,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历代仕女、戏剧人物和民族舞蹈造型等。
绢人的制作,要经过雕划、制头、制手、服装彩绘、头饰、道具等十几道工序,最后组装制作成三维立体造型。
一个绢人作品最具魅力之处便在于人物瞬间神态的展现,以头部和手的制作最显功力。
制作头部要先雕塑出一个头型,在脸部糊制丝织物,待干燥后,再糊上第二层丝织物,最后糊蚕丝织物,再次干燥。
其中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干燥的时间、丝织物的湿润程度。头部丝织物的含水量适中,才能保证脸部“皮肤”的平整、细腻,惟妙惟肖。
头部晾干后再画出眼睛、睫毛、嘴唇,扑上腮红,眼影。最后,在制成的头部“空壳”模子中填充棉花等物。
手的制作除了需要高超的技艺,还需要有耐心。先用五根细金属丝捆成手指的骨骼,然后分别用脱脂棉缠绕成手指的形状。
绝妙之处便在接下来的一步:要用柔软的蚕丝织物缝出每个手指不足2毫米的微小手套,再将手套翻过来。
完成手套的缝制后,再扭弯细金属丝,作出兰花指、佛手指等手型,有的还需染红指甲,戴戒指。
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不足2厘米的丝织布上完成,且不得露线头,不得露针脚,神型兼备,让人不得不惊叹工艺师的精湛技艺。
绢人的形体制作相对简单。先用金属丝做成人型骨架和四肢,按比例定位人体三维尺寸。
用棉花和纸毛填充身体时,既要身材苗条,又要肩背圆润,胸臀丰满,以体现人物的形体美。
如果由一个人来完成绢人的全部制作,少则花上一个月,复杂的人物形象甚至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北京绢人多取材于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文学名著、京剧选段中的人物。最为常见的是古代仕女形象。
现在,四大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古代四大美女以及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100多种人物都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早在唐代,福建南部农村就盛行彩扎,开始时是用纸扎成各式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后来又表现一些广为流传的戏文和神话故事,制成花灯,到处陈列,供人观赏。
据《东京梦华录》记述,北宋时期,民间艺人已能剪绫为人,裁锦为衣,彩结人形。至明代,民间还有制作绢人的。
清代时,以绢绫绸纱剪扎成老寿星和麻姑,同寿桃寿面一起,做为祝贺寿诞的礼品。
那时,我国应邀参加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国际玩偶展览会。我国的工艺美术者各方收集资料,试制了五件表现少数民族妇女形象的作品参赛。
这是第一次将绢纱运用到人物的头部和脸部中,形成了铅丝做骨、棉花为肌、纱做皮肤的工艺。
后来,北京美术人形研究组成立,陆续试制出许多具有新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的新作品。
从质 料上看,北京绢人从头到脚都采用了中国丝绸、绢纱,人物的脸型、服饰和动作表情,充分体现出中国风貌。
综合自:中国民俗网、中国网、北京旅游网、百度百科等。实习生杨丹雨对此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