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哥的鄙视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赶野兽。火使用的意义:火的使用改善了生活条件,增强了适应自然的能力。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①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③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5.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开垦荒地,制作工具,种植五谷蔬菜,制作陶器,纺织煮盐,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历法知识。
9. 部落联盟尧舜禹,通过禅让成首领;疏导洪水是大禹,解除水患众人推;夏后势力得扩大,第一王朝是夏朝。
10. 禅让制的内容和实质是通过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标准是贤德与才能。
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以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
17. 甲骨文指的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简述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18. 春秋后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的意义在于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19. 东周时期平王东迁后,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出现了诸侯争霸局面,分封制崩溃。
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进程,有利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民族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齐国首先称霸的原因: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并打出了“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
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农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直接原因(目的):适应形势变化,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富国强兵,在战争中取胜。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其中渠首又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在2200多年历史上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遇到阻力;改革应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创新才能推动国家发展。
变法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得反对,要付出代价;但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必将取得成功,并得到后世的肯定。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32. 简述孔子的思想主张、政治主张以及教育成就,并分析孔子思想的重要影响。
(1)思想上,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主张德政;
(3)教育上,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了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学术思想领域活跃,形成不同学派,各学派之间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相互之间互相抨击又互相影响,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战乱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开创了统一新局面
背景:秦完成统一后,原有政治形态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确立新的政治体制。
①在中央,实行皇帝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决断权由皇帝掌握。
②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影响: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统一,也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对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影响深远
措施:①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②统一文字;③统一货币和度量衡;④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⑤修建长城,开凿灵渠
表现:①赋税沉重;②兵役和徭役繁重;③法律严苛;④秦二世继位后更加残暴。
43.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农民起义。其意义在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起义军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自立为王。
44. 西汉初年面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西汉建立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内容:①注重农业,以农为本,要求官吏关心农桑,轻徭薄赋,将田赋降到三十税一;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酷刑;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影响: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家财力雄厚,史称“文景之治”。
47. 简述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而采取的措施(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措施: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实行刺史制度;②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③经济上,统一铸币,盐铁官营,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8. 主父偃提出了“推恩令”,他针对的是诸侯王问题,作用是削弱了诸侯王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49. 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针对的是西汉初年的百家学说流行局面,作用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50. 汉武帝统一铸币,盐铁官营的作用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改善了财政,为汉武帝的诸多政策奠定了经济基础。
51.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措施:①释放奴婢,轻徭薄赋,减轻刑罚;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监督官吏,惩处腐败;③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56.184年,张角利用太平道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
原因: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大批贫民破产,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张角利用太平道的组织策划。
58.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59.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以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标志着新疆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9.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造纸术的国家;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
纸的质量提高,原料易得,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的造纸术都源于中国,这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72. 东汉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要在诊断上辩证的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73.东汉华佗擅长针灸、汤药和外科手术,发明剂“麻沸散”;创造出“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
75.《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史事。
史学上,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文学上,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77. 东汉末年,道教在中国出现。张角创太平道,张陵创五斗米道。道教思想吸收了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尊奉黄帝和老子。
东汉末年政治腐朽,社会动荡,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兴起创造了条件。
79.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佛教开始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影响: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82. 200年的官渡之战是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其意义在于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83. 208年的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其意义在于对东汉末年的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84. 公元208年,刘备、孙权联军(指挥官是周瑜)以火攻战术,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曹操。
曹操失败的原因:远道而来,士兵疲惫;不服水土,流行疾病;不习水战,战术错误;曹操骄傲自满;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87.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舰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其意义在于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88.263年,魏国灭蜀;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建立西晋,定都洛阳,魏国灭亡;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93.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族、氐族、羌族。西晋时期,山西、陕西是内迁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94.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历史上把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的15个主要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95.4世纪后期,氐族所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皇帝苻坚任用王猛为相进行改革,缓和了胡汉对立的矛盾。
96.316年,匈奴人灭西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420年,东晋灭亡。
97. 420年——589年,中国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因为它们都定都建康,所以历史上称为“南朝”。
98.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宋。梁武帝萧衍时期政治败坏,发生叛乱。从此,南北对峙中南方处于明显劣势。
99.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是全国经济重心;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①开垦荒地,耕地面积增加;②兴修水利;③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推广改进犁铧,精耕细作,推广选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先进技术;④手工业快速发展;⑤商业交流频繁,城市繁荣。
103.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南方水稻变成育秧移栽,这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南方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还种植了双季稻,谷物产量有了很大提高。
105.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军南下,企图统一全国。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以少胜多击败前秦军队。
106.4世纪后期,阴山地区的鲜卑拓跋部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背景:①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②内迁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已与汉族无明显区别;③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习俗,治理好北方困难重重。
主要措施:①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迁移百万北方各族到中原;②规定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③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④改鲜卑姓为汉姓;⑤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108. 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背景:①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相互学习;②十六国北朝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推动民族交融;③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表现:各民族在经济和文化上交流密切频繁,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胡汉观念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减少。
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11. 三国时期魏国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祖冲之利用此方法取得圆周率计算成果。
112. 北朝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主要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历史意义: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达到很高的水平,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15. 南朝祖冲之在数学方面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一成就领先世界近千年;在天文历法上,祖冲之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结果相比只差50秒,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在机械制造方面,设计制造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117. 东汉以后,书法成为专门的艺术。钟繇和胡昭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
119. 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王羲之,代表作是《兰亭集序》,王羲之被誉为“书圣”。
12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同时,由于山水诗的增多,山水画开始形成。
122. 东晋时期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123. 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其雕塑特点是既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