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三届“日知世界史奖”颁奖典礼暨中国世界史学科发展高端论坛在京举行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4/15 19:51:23 | 【字体:小 大】 |
sloggi是什么(记者 班晓悦)“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3月,习主席在中国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深刻阐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意义,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世界文明史,是世界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史学教育家、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林志纯(笔名日知)长期在此领域深耕细作,毕生致力于“把西方古典文明引进中国,把我国古典文化向世界传播”。为纪念和缅怀林志纯先生,继承先生在世界古代史学科建设的开拓精神和治学育人的高尚情怀,鼓励当代学者踔厉奋发、潜心研究、推出精品,进一步推动我国世界史学科建设,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东北师范大学筹资设立了“日知世界史奖”。4月9日,第三届“日知世界史奖”颁奖典礼暨中国世界史学科发展高端论坛在京举行。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兰恒斌在致辞中表示,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成果丰硕,两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他回顾了林志纯先生创榛辟莽的学术贡献、严谨笃实的治学精神和博大坚韧的人文情怀。他提出,东北师范大学设立“日知世界史奖”,不仅在于表达对林志纯先生的景仰与怀念,更为重要的是传承先生的精神风范,鼓励当代学者潜心治学,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世界史学知识体系添砖加瓦。他表示,未来,东北师大将继续办好“日知世界史奖”,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文明倡议为指导,做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担当者、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奋斗者、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传播者、文明交流互鉴的推动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师范大学的先行者,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学理支撑、贡献力量。
第三届“日知世界史奖”评奖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宣读了评奖结果。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新成的著作《英国议会研究(1485—1603)》荣获一等奖;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李政的著作《赫梯条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易建平的著作《部落联盟与酋邦——民主?专制?国家:起源问题比较研究》、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郭丹彤的著作《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文献译注(上、中、下卷)》荣获二等奖;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周施廷的著作《信仰与生活:16世纪德国纽伦堡的改革》荣获青年奖。
本届获奖者在获奖感言中,深情回顾了林志纯先生在我国世界古代史学科体系的构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基本性质与特征的认识、以及中西古典文明史研究等研究领域的开拓精神和治学育人的高尚情怀。大家一致认为,东北师范大学设立日知世界史奖,不仅是对林先生的纪念,更显示了学校继承优秀学术传统,进一步建设好世界史一流学科的决心和战略眼光。
颁奖仪式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就文明史比较研究、国别区域研究、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参会专家一致认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既是习对全体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嘱托,更是广大世界史研究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尤其是在当代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学术特色日益凸显为区域史研究的情况下,在环中国周边的国际关系已明显步入扑朔迷离状态的时期,学者们主动发挥“学术戍边”作用,自觉承载起维护国家主权和区域安全的学术责任和职能担当,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同时,中国世界史研究应坚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文明倡议为指导,以深化国别区域研究为基础,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为使命,积极发挥世界史研究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为促进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提供新动力、作出新贡献。
据悉,“日知世界史奖”是我国世界史研究领域的首个全国性专业学术奖项。该奖项每五年举办一届,目前已成功举办三届,共14部世界史领域学术著作获奖,在学界和社会引发了良好反响。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