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历届总统散打是两个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技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更需要健康得到提高。散打不仅有竞技的作用,人们在业余学习训练的同时更能发挥散打的健身功能。未来,散打运动会和其他体育运动一样,在为国争得荣誉的同时也会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之中。
这一时期,是当代散打运动发展的起点,对散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没有专业的人才,没有明确的规则,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因此这一时期格外重视武术人才的培养。
1982年,在上海体育学院设立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978年出台《关于开展散手运动报告》,为正式推广发展散打运动提供政策保障。没有明确的竞赛规则与比赛注意事项,只能通过组织比赛,一次一次来总结经验,从1982年到1987年连续组织六年的全国散手对抗赛,才正式确定散打的比赛规则,并于1989出台《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和《关于加强武术散手比赛管理通知》,使武术散手运动得到规范,也为武术散手未来发展做好制度上的准备,不断推动武术散手运动向前发展。
散打被正式推广的第一个十年里,对散打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延续至今的包括1981年举行的武汉体院和北京体育大学首次对抗性质的表演活动,1988年第一次在比赛中设立擂台,在此之前的比赛都是铺设比赛垫子等。对抗性质的表演赛是现在的大学生散打锦标赛的雏形,而擂台在目前所有散打比赛都在应用。
有了前十年的发展经验,这一时期,散打发展得更为迅速,不仅严格按照先前的政策制度实施,而且还将不够合理、不够明确的地方给予纠正,根据现有经验做了补充,使规则更为完善。之所以称此时期为多元发展,是因为不光总结国内武术散手的经验,还积极组织国际性的武术散手比赛。
1990年,原国家体委正式颁布了《武术散手技术等级标准》,这表明散打运动走上了正规化道路,并在同年授予第一批14名散打运动员“武英级”运动员等级。次年,1991年举办“国际武术散手邀请赛”,成为了武术散手运动走向世界的标志。1992年,在河南焦作召开第一届武术散手工作会议,明确了武术散打发展的方向,为接下来武术散打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大背景下,随着竞赛规则的日益完善,运动员在追求比赛胜利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利益。国家也为此开始探索武术散手的市场,让运动员的利益得到保障。
1994年成立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同年,在武术管理中心的带领下举办过双重性质的散打擂台赛,也举办过数次职业性试点比赛,其中以2000年举办的“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影响最大。尽管这些试点比赛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让运动员职业化,但也不能否认这些比赛带来的积极作用。
1998年,对于散打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年,先是被列入第十三届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接下来为运动员、教练员颁发段位证,使散打运动也进入段位制的行列中。
武术散打被正式推广后,赛事举办数量逐年增加。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举办赛事的趋势达到高峰。2000年举办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2008年举办中国功夫王争霸赛,再到2013年开始的中国武术散打百强争霸赛。
截止目前还在运行的国内赛事包括散打王、超武联赛、昆仑决、武林风、精武门、CKF功夫搏击等赛事,这和上世纪末的每年举办一两个赛事相比,数量增加非常明显。在2009年组织散打超级联赛(CKA),散打超级联赛同美国NBA、欧冠联赛一样,试图打造中国散打的民族品牌。
1982年 全国散手竞赛规则研讨会确定出第一部武术散手竞赛规则(试用稿)
1982年 举办首届“全国武术对抗项目邀请赛”;北京,标志着散手赛事试点的开始
1990年 国家体委出台《武术散手运动员等级标准》,将运动员分为武英级、一级武士、二级武士、三级武士4个等级
1991年 散打成为世界武术锦标赛表演项目;北京,标志着散打被国际武联认可
1993年 散打成为第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比赛项目;马来西亚吉隆坡,标志着散打被世界接受
1998年 散打被列为第十三届泰国曼谷亚运会比赛项目;泰国曼谷,标志着散打在亚洲的推广
2001年 首届“李斌杯”全国女子武术散打擂台赛;上海,国内首次以擂台赛的形式举办的女子散打赛
2006年 首届“江中杯”国际武术搏击争霸赛;重庆,来自6个国家的选手争夺“KFK超霸王中王”头衔
2010年 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武术散打比赛;北京,北京奥运会后举办的又一国际性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