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免网是真的吗100多年前外滩的明信片上,叮,叮,叮,…有轨电车的声音已经在上海街头响起,
本文的内容与现代有轨电车无关,上海历史上的有轨电车是指存在于上海20世纪前后67年余,从1908年3月5日起运行,至1975年12月1日最后拆除的有轨电车系统。
1,与人力车一样,当时的电车是按照英国的交通规则靠左行驶的,所以当时全上海不管公共租界、法租界、华界,车辆一律靠左行驶。
2,开始只称“电车”,并没有“有轨”的称谓, 1914年上海无轨电车出现后,为了区分,才称为“有轨电车”。
3,本文所指的“南京路”,仅指外滩~西藏路段。即指现在的“南京东路”。1945年抗战胜利后,将静安寺路改称为“南京西路”,才将原“南京路”改称为“南京东路”。
1879年上海工部局工程师开始进行弧光灯试验,5月28日以10马力的蒸汽机带动直流发电机进行照明发电,这是上海最原始的发电设备,但成本很高。1882年,工部局采购了美国克利夫兰市生产的设备进行安装,5月在南京路51号创办了上海第一座发电厂,可供应16盏2000支光路灯照明之用。在南京路、外滩至虹口招商码头,敷设6.4公里线日正式供灯,获得成功。虽然比世界上最早的巴黎北火车站发电厂晚七年,但比伦敦的电灯厂仅晚四个月,而比纽约的电灯厂要早四个月,比日本东京电灯公司早五年。
这是上海南京东路江西中路口,上海第一盏电灯点亮的地方。南京路步行街东扩后,重现了上海第一电灯。
1881年(光绪七年)5月16日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诞生。当年7月得风起之先的英商怡和洋行即向租界当局提出了在租界内建设有轨电车的倡议(注:当时上海第一座发电厂还没有建成)。法租界公董局就采纳了倡议,开始着手进行研究。
但1895年5月才有美国人亨脱向公共租界提出兴办有轨电车的计划。但当时在公共租界纳税人会议上,煤气公司和自来水公司以“电车轨道回转电流会侵蚀煤气管和自来水管”为由,表示反对而作此议搁浅。后来又有多次提议,都未获准。
1896年法国人罗发(A Rouffart)提出在上海创办电车的申请,并详细列出创办电车的利弊和保护地下管道的办法,这一提议得到通过,但上海没有一家公司具备创办电车的能力,工部局将上海创办电车的办法和细则编成说明书,在伦敦、巴黎、伯林等地征求投标。1898年两租界联合组成电车设计委员会进行筹划,且在1899年10月一起联合审议了六家公司的投标,因意见分歧未有结果。
1903年6月3日公共租界工部局单独与英商布鲁斯·庇波尔公司(Brush)和英国电气公司签订了合约。但两公司并没有开始建设,因为他们注意到日俄战争即将爆发,决定放弃这一投资。
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工部局再次同英商布鲁斯·庇波尔公司签订合约,给于公司电车专营权35年。而法租界公董局也与当年给于比利时东方万国公司经营法租界电车的专营权。
英商布鲁斯·庇波尔公司随即在公共租界西部赫德路(今常德路)附近(即现在7号线亩,准备建造电车车库。同时将工程给美商哈泼兄弟公司承包。
这是1932年上海地图上和1948年天地图的英商电车公司(赫德路80号)
第二年,布鲁斯·庇波尔公司又退了出去,工部局只得根据“转让办法”,将经营电车业务的权利转让给英商上海制造电器公司(Shanghai Eleetric Constiuction Co Ltd)。工程仍由哈泼兄弟公司施工。英商上海制造电器公司组建了英商电车公司,1906年4月工程开工,1907年轨道、电杆、架空线、车库等陆续完工。
关于道路工程技术:根据资料,1893年工部局已经开始试验用柏油、水泥等混合材料铺筑人行道,至二十世纪初工部局还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台旋转式沥青混合料搅拌机,开始时使用来自美国的石油沥青,后来使用上海英商煤气公司获得炼焦残渣经过蒸馏脱水而成的煤沥青,用以铺路。这样可以将电车轨道嵌入道路中。
根据记载,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早在1897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分别从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美国获得了有关木块路面的消息。在1906年铺设电车轨道时,第一条用澳大利亚铁黎木块铺设的路面(试验性)出现在江西路口以西约100多米的南京路上。
当时就引起了拥有南京路两侧的近一半地产的哈同的兴趣,据说哈同愿意出资将南京路建成“红木马路”(有关哈同出资铺设南京路红木马路的传说,网上的内容与实际有出入)。
1910年4月(南京路电车早已通车),工部局为铺筑澳大利亚硬木道路进行招标(用哈同的资金),最后怡和洋行以每千块澳大利亚赤桉木57银两的报价中标,次年2月怡和洋行将28万块澳大利亚硬木运到上海,经过在华氏200°温度下涂上柏油,铺在南京路西段。昂贵的硬木路面耐摩擦,不用维修,成为租界道路的一大景观。
这条硬木马路从南京路江西路口向西铺起,一直铺到贵州路,根据记载,东端是铁黎木,后来是赤桉木。
1932年南京路照片上永安大楼前,旁边的19层高的新永安大楼正开始兴建。南京路的硬质木地面仍清晰可见,
铁黎木,原产于澳洲,是桉树的一种,呈赤褐色,坚硬耐磨。但铺路后,保养比较麻烦,后来有了柏油和混凝土发明后,南京东路的铁黎木、赤桉木路面大约在40年代拆去了。
在建设电车轨道时,为了将电车线路铺设到苏州河以北,还造了两座桥。它们是现在上海历史上的有轨电车留下的最醒目的遗迹。
外白渡桥曾经有过三座,第一座是由威尔斯等人1856年建的“威尔斯”桥。木桥,桥长137.25米,宽7.015米,中间设活动桥面,船只驶过时须起吊。因对华人过桥收取“过桥税”引起公愤。
工部局迫于众怒难犯,于1876年在威尔斯桥外侧造了另一座木桥,过桥免费。因靠近旁边的外滩公园,称为“公园桥”,而因免费,老百姓称它为“外白渡桥”。“威尔斯”桥被拆除。
公园桥建成后,车流量、人流量很大。工部局在1889年6月进行了3天(每天8点~20点)的车流人流统计。三天总数为:马车1633辆,人力车20958辆,货车22辆,小车(独轮车)2759辆,轿子27乘。步行西人1645名,步行华人33666名(双向)。
到20世纪初,木桥几经补修,已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工部局决定在在此再建一座新桥,工程师提出了木桥和钢铁桥两个方案:两种桥梁宽度相同,要求能够承受相同的载重,其中木桥使用寿命20年,造价8.3万两,由于木材容易腐烂,每年维修费按造价4%计算为3320两。钢铁桥使用寿命50年,造价20万两,每年维修费按0.35%计算为700两,两者比较虽然钢铁桥先期投资大,但经久耐用,从今后要铺设电车轨道通行来看,其长处显而易见。此时,电车已经在招标,英商电车公司表示愿意为建钢铁桥捐助3500英镑。最后,工部局采取了钢铁桥的方案。并发布建桥招标书,共收到17份投标书。最后,新加坡豪沃思厄斯金公司(Howarth Erskine Ltd.)以1.7万英镑中标,确定由英国达林顿市克利夫兰桥梁建筑公司制造钢结构,并由威斯敏特市帕利和比德公司代表工部局在英国进行监督。
1906年8月开工,施工打下第一根桩后,又放弃了原来设计的拱形结构,改用二跨钢衍架桥方案。
在上海城建档案馆内存有外白渡桥的设计建造图纸及历年大修图纸档案共计6卷。
1907年12月29日新桥竣工。新桥长104.24米,宽18.4米,其中车行道11.2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9米,通航净宽50.9米,载重20吨。
该桥上部结构为下承式简支铆接钢桁架,下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两孔跨经组合各52.12米,梁底标高5.75米。
外白渡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外滩建筑群的组成部分,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1906年为适应有轨电车通行,工部局将木桥改建为成钢衍架桥(鱼腹式)。桥长61米,宽14.81米,其中快车道为6.79米,两边慢车道为2.71米,人行道为1.3米,载重15吨。桥面是木材的,1908年铺设了单轨。
由于桥两堍比较低,单轨时若南北两端电车同时上桥,曾经发生相碰事件,所幸未有伤亡。后来设一人在桥中间翻一木质正反红白牌进行指挥,先到列车示白牌先通行,“危险永免矣”。
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1908年1月31日)英商上海电车公司的有轨电车从静安寺车库驶出,在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上试行。
当试行的有轨电车第一次驶入上海大街时,围观的人群将马路堵得水泄不通,当时《中法新汇报》说:“这种电车既看不见蒸汽,又看不见机器,但却能自动”。《字林西报》说:“有19辆电车在南京路上行驶,车上沿途招揽路上行人登车,免费乘坐”。《申报》说:“电车在爱文义路(北京西路)开车试行,道旁观者颇为拥挤云”。
人们对这一“西洋镜”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传言也特别多。有的说,这电车带电,坐上去会触电;还有的说,它容易出轨,要翻车等等。当时反对派还纷纷开会,相戒伙友不乘电车,还立惩罚章程,为电车开通之初的一段笑话。
当时的人力车夫还组织起来反对电车抢了他们的生意,运来大量石子泥块,放入轨道槽中,以阻止电车通行,电车公司派人与人力车夫调解,又被打伤。新闸捕房去弹压,结果开枪,车夫一人当场死亡,伤二人。最后只得告终。
日本人发明的东洋车(即人力车),一辆车两个轮子,一个人拖着,只可坐一人;欧洲人的马车,一辆车四个轮子,两个马夫一匹马,至多乘三、四个人;电车工程那么大,车上还有卖票、查票、司机,然而只能乘三十人;而中国人的小车(独轮车)只有一个轮子,一个车夫推,可以坐八个人。这样一算,中国人的小车要比外国人的车子强得多!
电车公司为了吸引更多乘客,请沪上不少西人和名人一起乘坐,以消除大家的顾虑,并在车厢外挂“大众可坐、稳快价廉”的广告语。
1908年3月5日(二月初三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由外洋泾桥上海总会(今广东路外滩)经由南京路、静安寺路、卡德路、爱文义路、赫德路到静安寺,线公里。
这辆披红挂彩色的有轨电车是行驶在上海街头上的第一辆有轨电车,标志着上海步入了公共交通的时代。
开始车厢分头等二等,单节车厢中,前小半车厢是头等,后大半车厢为二等。票价按段计算,每段2.01公里,头等每段5分,全程15分;二等每段2分,全程6分。
刚开始也事故不断:原因是当时没有什么交通规则。司机开车速度过快,马路上市民不及避让;没有车门,乘客不慎从车门跌出;不懂乘车规矩,车没有到站,便从车上跳下;等等不一而足。不到半个月,有一位乘客,第一次乘车,途中看到自己要去的地方已过,急忙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恰遇另一辆反方向驶来的电车,一头撞上去,当场毙命。
1905年,比利时东方万国股份有限公司也向上海法租界公董局申请承办电车及电气事业的专营权。并与法公董局订立合约,把法租界包括越界筑路区所有道路的电车、自来水、电灯电力输送事业专营权让予该公司。专营权为50年。
1906年,法商电车电灯公司继任了比商在上海法租界经营电车电灯的经营权,
1908年5月4日举行法商电车公司2路通车典礼。5月6日正式营业,比公共租界仅晚二个月。
第一条线路从外滩出发,经公馆马路(金陵东路)、八仙桥、葛罗路(嵩山路)、吕班路(重庆南路)、金神父路(瑞金二路)、亚培尔路(陕西南路)至善钟路(常熟路)。线公里。
法商电车公司开办后,一直企图将线路伸入华界,特别是人口密集的老城厢,受到华界有识之士的反对和抵制,且由于城墙、城河的隔离,也无可奈何。
上海南市的有轨电车创办于1912年4月(民国元年),设于南市沪杭车站路。7月上海南市市政厅与上海华商电车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为期30年。
由于运铁轨的轮船在地中海失火,抵沪已经1913年3月,工程除聘请一名外国工程师外,全部由中国人负责。仅用三个月轨道铺设完毕。自十六铺至南火车站。
1913年8月11日上海华商电车有限公司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通车。自小东门至高昌庙(今高雄路),线公里。
上海有了三家电车公司,在不同范围经营。当时《上海轶事大观》有关电车的记载:
但进入徐家汇的姚主教路(太平路)太狭窄,故回程从海格路(华山路)走,绕了一大圈单轨线路。
考虑到单节有轨电车的动力绰绰有余,可以加挂拖车。从1908年七月起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就开始对有轨电车挂拖车,先以2辆电车挂拖车试验,一直至民国15年(1926年)三家公司的有轨电车全部挂上了拖车(前面机车头等,拖车为二等)。
开始三家公司是在各自范围内经营的,但乘客却并不方便,经过协商,部分线路可以延伸至自家的境外,有的实行联营(在同一条跨境线路上相互派车辆一起运行),或共线运营。
至三十年代英商经营十条线路,法商经营十条线路,华商经营四条线条线路经过黄浦滩路(外滩),所以可以看到不少照片中,多辆电车首尾相随。
20世纪初的租界地图上的有轨电车线路和在上海测绘地图上画的有轨电车线路(分三种颜色)和各起终点站,根据上面线路的走线(可以跨界)基本可以判断出24条线路的走向(其中英法商的5号线就是联营的同一条线年上海有轨电车路线图,
1913年8月11日,华商电车公司开辟了第一条有轨电车线日,华商第二条线路有轨电车通车,自小东门沿民国路至老西门南端(即环城北半段)。当时该路线由华法两方订约,各自筑轨互通营业,自负盈亏。
1916年2月1日,2路有轨电车通车,自小东门经中华路至老西门(即环城南半段)。由于南北半城车轨互不相通,市民由民国路至中华路或相反方向而行皆须中途转车。后来决心促成2路、3路电车接轨,颇费周折。经十年努力,终于在1928年11月初先后完成老西门和小东门处接轨工程。11月11日,由小东门发车的环城电车路通车,并定名3路圆路。1933年9月20日,2路电车扩大行驶范围,形成由南阳桥始发,经肇周路、中华路、黄家阙路、车站路、国货路、外马路、东门路、中华路、方浜路再至肇周路南阳桥的2路圆路(也称“外圆路”)新线路走向。如此一来,老西门地区的华商电车可以与英法商5路、6路有轨电车衔接,沟通法商17路、18路无轨电车,进而方便南市南半城往返乘车,减少换车,并能改善华商1路电车拥挤状况。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上海受损严重。各汽车公司、交通公司的有轨电车、公共汽车相继停止营业。
淞沪战争爆发后,南市沦入敌手,华商繁荣的电车交通惨遭蹂躏,电车铁轨、电车设备、电机公司资产被日军侵占,南市电车建设损失殆尽,4条电车线路被迫停驶。抗日战争胜利后,公司申请电车复业,未获当局批准。所以,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8日日军占领租界后即接管英商上海电车公司。1942年3月20日日军当局将上海的电车公司强行委托给华中都市公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而法国维希政权,已投降德国,属法西斯集团。法商上海电车公司仍得部分以经营。抗战胜利租界收回后,1945年9月29日市公用局在九江路50号设置上海市公共汽车公司筹备处,10月30日改组为上海市公共汽车公司筹备委员会,11月成立上海市电车公司筹备处。接着,又将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发还原股东、董事会继续经营。当时,公司共有6条有轨电车线条无轨电车线年前与工部局签订的电车专营权合约期满,上海市府仍准许其继续经营,并且延长期为7年,到1954年止。
1952年11月20日上海市军管会征用英商上海电车公司。12月9日改名为上海市电车公司。又1953年接收了法商电车电灯公司。1956年10月上海陆上公共交通的票价进行改革:有轨电车起价0.03元,共5级,按0.03元进级;无轨电车起价0.04元,共4级,按0.03元进级;市区公共汽车起价0.05元,共5级,按0.05元进级;远郊长途汽车起价0.05元,共11级,按0.05元进级。市区公共汽车、电车月票亦同时改革:公共汽车、电车月票统一为上海市公共交通月票,定价每张6元,取消优待月票,在市区公共汽车、电车上一律通用。
11月1日全市公交车路别编号统一调整,规定1~30号编号为电车线号编号起为公共汽车线日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简称市公交公司)成立,统一经营管理市内电车和公共汽车及附属工业单位,属上海市公用局领导。
1960年6月1日淮海中路(重庆路以西)电车轨道拆除,撤销6路、7路有轨电车,新辟26路无轨电车(徐家汇~海关)。
1963年8月15日(14日半夜后)凌晨零时17分,最后一辆有轨电车末班车从静安寺开出。等候在南京路两旁的工人、干部和解放军战士等这一辆最后的有轨电车开过,立即撬掉电车钢轨。在南京路上行驶了整整55年的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3时52分,第一辆20路无轨电车离开静安寺起点站向外滩方向驶去。南京路上的交通揭开了新的一页。
上海市区简图上的公共交通线日上海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路(虹口公园-五角场)拆除,改行93路公共汽车。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