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生机第二部民国初期,文化运动掀起,全国各地涌出许多文学爱好者。其中不乏一些受过教育的优秀女性。其中我们所熟知的,无非就是民国四大才女:林徽因、谢婉莹、吕碧城、张爱玲。
但要细说起来,确确实实还遗漏一人。虽她的才并未体现在诗书,也未体现在文学,然将她与四大才女放在一起,也丝毫不能遮挡她的光芒。就算是四大才女之首的林微因与她对比,她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与林徽因相比,她的长相只能称得上是端正;身材也不能称之曼妙,仅是匀称而已;文笔自然也不用多言,在林微因之下。可为何会说她是在民国期间唯一能与四大才女媲美的女性呢?
她一辈子无儿无女,却亲手接生了五万名婴孩。生命的降生原就比任何诗书更珍贵,她的手未记载文化的传承,却托起了一个个中国的未来
林巧稚可以说是非常幸运,不像其他女子一样生在封建年代。1901年,正值改革文化,引进新式教育的时期。
以前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论,已经被风吹散。当时很多父母接受到了开放的西方思想,非常在乎对孩子的教育。
虽然林巧稚的母亲当时还有极其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但好在其父亲受过“洋教育”,对性别这方面不曾有过太多执念,对孩子的培养也非常看重,所以从未在教育这方面亏待过林巧稚。
说起林巧稚学医,是有缘由的。林巧稚5岁那年,她的母亲因子宫癌去世了。她那时候还小,只知这是一种只有女性才会患的病,但她暗暗立誓。她要学医,要拯救千千万万和她母亲一样的女性。
从厦门女子师范大学毕业后,父亲问她未来发展,她斩钉截铁的回答父亲“我要去协和大学,深造学医”。此时遭到继母的大力反对,因为学医要八年方可结业,在此期间不仅会花费大量金钱,也会错过一个女孩的花季。
而林巧稚一反常态,仅丢下一句话“那我就不嫁,一辈子也不嫁!”只是谁也想不到一句玩笑,到最后竟一语成谶。
协和医学院在当时就是医学的权威代表,在不管是医德还是医术都是出了名。协和的制度是非常严苛的。不像现在我们上大学,第一次没考过还有第二次补考的机会,在协和这只能是个笑话。
协和规定八年里,一门主课不及格,留级;两门主课不及格,直接除名。协和直接将自然界里优胜劣汰法则,运用到教育中来。
毕竟挂科可以有补考的机会,但生命只有一次。林巧稚凭借着苦学和聪慧,对医学的执着和信仰。年年名列前茅,不负众望成功毕业。成绩优异的她,没有选择内科或是外科,这种热门吃香的行列,而是迅速的投身到妇产科的行业。在母校的建立的协和医院担任妇产科住院医师。
“兹聘请林巧稚女士任协和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以上内容是协和医院给林巧稚下的聘请书。如书面可见,在林巧稚担任妇产科住院医师的这天起,她是不能够结婚和孕育孩子的。
当然聘请书放在当下是非常不合理的事情,很多人都会说了不起我恋爱结婚我便不干便是。而林巧稚女士从她拿起这封聘请书,就再也没有放下过,她这一辈子没经历婚姻,未曾孕育过子嗣。
和她当时决定来协和时说的那句“一辈子不结婚”,竟呼应上了。半句玩笑,一语成了真。
她一辈子都投身在医学上,粗略的计算,她接生过五万名宝宝,其中有一位宝宝在座的各位都认识,小名叫袁小孩,大名叫袁隆平。她被称为“万婴之母”。
因表现出色,没过两年林巧稚便升职为住院医师。她没有因为你住院医师就放松懈怠,反而比往常更加忙碌,不是在病房里就是在桌前写病案。她向来是十分关心病人,吃喝住行无一遗漏,处处提醒。
她生怕准妈妈有一丝照顾不到,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特别是那时候的医学技术落后,有很多病症状况很微小,设备落后检查不出来,到最后发现已经无法挽回。
她十分害怕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每天都有操心不完的事,和无数的叮嘱。医院的人都笑称到她就是个陀螺,连走路都带着风,就没有停下的那天。
其实作为女性,没能孕育自己的孩子是非常遗憾的事情。谁都期待做母亲的感受,想感受十月怀胎,想感受自己的孩子冲着自己喊妈妈。
林巧稚又怎么会不想呢?但她为了祖国的希望,为了中国广大妇女的健康、安全。她放弃了自己为人母的权利,一心一意的守卫着祖国的花蕾。
很多产妇对她的行为都极感动,加上林巧稚无微不至的关怀。纷纷给孩子取名为爱林、念林等,就是为了记住林巧稚。
或许林巧稚没有自己的孩子很遗憾,但是从她手下接生的千千万万个小孩,都是她的孩子。她都把他(她)们当作自己的小孩一般宠爱过,未有孕育之恩,也有接生之情。叫一句母亲,并不为过。
她不仅接生过无数的婴孩,也为了女性同胞做了极大的贡献。妇科相较于内外科来说,比较不受重视。当时关于妇科的书籍,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林巧稚发现了这方面的问题,立马着手编书。通过平时的经验和研究,由她主编的《家庭卫生顾问》、《家庭育儿大全》新鲜出炉,晚年时她还坚持完成晚年还坚持完成了《妇科肿瘤》等著作。她不仅是生命的牵引带,更是我们女性的保卫天使。她为我国的妇产科领域做出巨大的贡献,让孩子健康成长,产妇也能健康陪伴。
1983年,这位伟大的女性逝世。她给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瑰宝”。她病重昏迷时,做梦都喊着“快!快!拿产钳来!产钳……”,在梦里也不曾放下过她的孩子、她的病人。
她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就是医治病人。他热爱她的工作,她把病人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般疼爱,尽心尽力的关照着病人的一切。
她的一生虽无儿无女,但她的一生却是丰富多彩的。她将一生都献身给医学,给女性带来福利。她不仅是伟大的女性,更是伟大的“母亲”。
她给了产妇们第二次生命,她让女性懂得了如何保护自己,爱惜自己。她写的书打开了未知的领域,留下给后人去探索的痕迹。
为了完成这些医学著作,已年迈的她和同事走门串户,对妇女的生活卫生习惯及疾病逐人进行调查,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初步摸清了诸多妇女疾病发病规律,为在妇产科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打下了基础。
她做了她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有忘记初心的成了一名妇产科医生,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要时时刻刻敬仰的榜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