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可网“你烦不烦啊!我和朋友玩得高高兴兴的,光知道开学!不用你接我,你去上学吧!”
但是,女儿和同学在一起时,情绪稳定,活泼开朗,和父母就没什么交流的欲望。
“你们真的烦死了!我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朋友,不想跟你们聊天!你们能出去吗?”
美国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劳拉.伯克”指出,情绪波动受激素扰动,但更与发生的事件相关。
青春期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时,情绪波动大,容易低落,是因为在成人主导的情境中,孩子总是体验消极事件。
比如,很多家长喜欢和孩子讨论“学习成绩”“考试名次”,很少关心孩子的情绪和兴趣。
相反,当孩子和同伴在一起时,可以自由主导场景,做自己喜欢的事。 他们大多是在周末时间玩耍,抛开学习放松身心。
基本心理需要理论认为,个体有三种与生俱来的心理需要,包括自主需要、关系需要与胜任需要。
刘海平教授在《青春期心理探秘》一文中指出,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寻求独立的过程。
父母是成人的代表,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必须建立新的归宿,所以,同伴关系是整个过程的焦点。
当同伴关系松散时,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就相对重要一些; 当同伴关系密切时,同父母的关系就减弱。
不只是同学,同龄人中的一些佼佼者和公众人物,如运动员、演艺明星、社会名流等。
积极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心理弹性,指的是个体经历逆境或创伤后仍能保持或很快恢复正常的心理机能。
当他们被老师批评、与父母交流困难,就会找同伴来缓解心理压力,以满足情绪复原的需要。
当同伴喜欢和接纳自己时,孩子的自尊感就会上升; 当被同伴排斥时,导致孩子自尊感下降。
在《放手,才能强大》这本书中,温迪·莫戈尔博士提出七种青春期的成长福分,其中就有独立之福。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早点学会独立的技能,并获得良好的判断力,就要让孩子经历这种“有意义的痛苦”。
小时候,爸妈为了让我专心学习,家务活不让碰,朋友不让交,一心冲刺好成绩。 导致我长大后,一度因不知道怎么社交、缺乏生活技能而苦恼。
即使面临棘手状况,他其实也有能力想出解决方法,关键是父母要相信孩子,他就能带来惊喜。
正如温迪博士所说,父母应该把青春期的艰难困惑,看成孩子成长的福分,而不是需值得抱怨的难题。
本文来源:洞见父母(ID:fmczs100),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分享可有案例、可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和建议。我们一起,做智慧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