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德维拉小区在重庆某专科学校读大二的学生李立(化名),最近总惦记着平板电脑,每路过一家数码产品店,总要走进去把各种平板电脑的功能和价格问一遍。可因为没钱买,每次只能悻悻而归。
大一入学时,舅舅给李立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价值7000多元。年初他又得到一款3000多元的智能手机。但是,李立看着身边的同学拿着平板电脑看电影、玩游戏时,他总觉得自己很落伍,“别人都在玩平板,自己还在用笔记本,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今年说什么也要买一台!”
如今,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被称为必不可少的“数码三大件”,一些高端产品更是受到众多青少年的追捧。近日,各高校陆续迎来新生报到。不少大学新生将高端数码产品列为入学必备用品,认为没有就会丢脸,这令家长不堪重负,也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热议。
在北京某网站上班的何合(化名)今年刚毕业,正处在实习期,每月交完房租只剩下1000多元。今年年初,他看上了某新款高端智能手机,硬是用几个月攒下来的生活费,又向家里要了3000多元,终于买下这款手机。手机拿在手里,何合顿时觉得一下子跨入了时尚一族,“以前用着几百元的手机,到外面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觉得自己特土。现在整天拿着这手机,挤地铁、公交,出去约会,觉得倍儿有面子!”
为什么现在的青少年普遍追捧高端数码产品?调查中,55.7%的人指出“就是为了炫耀和攀比”,53.4%的人认为是“获得心理上的自我满足”,30.0%的人表示是为了“获得他人认同”,25.3%的人认为是“由于父母的溺爱”,22.3%的人指出是“被产品的营销理念所误导”。同时,也有21.6%的人认为“体现一种对美和个性的追求”,16.6%的人表示是“为了一些必要的目的,如学习或娱乐”。
清华大学社会系教授孙凤表示,青少年追捧高端消费产品有3大原因:富裕阶层的示范效应,青少年存在身份焦虑,青少年的社会认同发生错位。“厂商、媒介、广告对此起着操纵和推波助澜的作用。”
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教授杨谦,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由于青少年潜意识中有虚荣、炫耀的成分,企业营销策略所营造的价值理念,很容易得到青少年的认同,使之产生超前消费和炫耀消费的观念,“一般而言青少年很难抵挡,他们甚至不顾自己或者家庭的消费能力而去满足消费愿望。这种现象在目前社会是普遍存在的。”
调查显示,有52.6%的人认为青少年购买高端数码产品属于盲目消费。41.5%的公众明确反对青少年购买高端数码产品。38.4%的人表示“不好说”。表示支持的仅为20.1%。
最近,河南省某商业银行职员王女士上大学的女儿,看上了某新款品牌手机,三番五次打电话来要求王女士给她买。王女士为此气得直掉眼泪,“现在的孩子真不懂事!她上一个手机也不过刚买半年,怎么一点也不体谅一下父母?”她试图给女儿讲道理,可效果全无,最后只好答应汇款,女儿这才消停。
郑州市公务员赵杨工作三年多了,他坦言自己在大学期间就是一个“手机控”。手机走马灯似的换——买一台新手机,用两三个月,卖掉,再添钱买新的。他当时觉得这种行为是“炫、潮”,现在回想起来,他觉得自己有些盲目了,“实用就好,没有必要为了所谓‘新潮’和虚荣盲目消费。”
“比起商家的策略,我们作为消费者往往有些天真。在心理战方面,商家往往都成为最后的赢家。”杨谦说,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的消费攀比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青少年超前消费、炫耀消费的做法。“可以说,企业的营销策略对青少年非理性消费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调查中,85.3%的公众表示,现在数码产品宣扬的商业营销理念对青少年有影响,其中35.9%的人认为影响非常大。
孙凤表示,消费社会的特征就是以消费能力作为评判一切的标准。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失去了作用,新的价值观还没有确立,“现在是商人决定了社会价值与社会规范,思想家缺位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把面子和物质享受联系在一起,表明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对于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出现了严重的偏差。美国、加拿大中学中,很少有学生比拼父母、家产,因为这也不属于自己,那是父母奋斗的结果。甚至如果有学生有意无意显摆自己家庭有钱,还将被嘲笑。在美国、加拿大的中学,对学生的财富观、人生观的教育,都是强调“通过自己努力奋斗,获得财富,才是值得尊重的”。
调查中,52.7%的人认为追捧高端数码产品的行为,会“助长青少年虚荣心,不利于健康成长”;44.2%的人认为青少年过于看重物质追求,会助长攀比心理;也有33.7%的人担忧容易造成家境一般青少年的不幸福感。仅有19.6%的人认为青少年有虚荣心不是罪过,可以接受。
山东威海某房地产公司行政职员胡发莲,至今都没有给自己添置电脑。由于家境贫困,大学期间她是靠助学贷款完成的学业,一部400多元的手机整整用了4年,也一直没有购买电脑。但是她的电脑技术却是大学同学中学得最好的,很多同学还要向她请教一些软件如何操作。
面对家中年迈的父母,胡发莲的消费观很明确:绝不超前消费,消费要和家庭的经济状况相适应。
对于青少年购买数码产品,公众有什么建议?调查中, 52.3%的人表示“要理性消费,不能被广告冲昏头脑”,51.3%的人认为“消费要符合自己或者家庭的经济状况”。
杨谦表示,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一个人的价值不是因为其消费能力而彰显,这绝非人生的全部,人生是很长远的,有很多值得追求的东西;其次,青少年要增加辨别能力,能够识破商家一些看似美好的宣传——其实一切都不过是商家的策略而已。
熊丙奇建议,对孩子进行责任教育,就必须调整传统的、与物质享受相联系的财富观、价值观。“我们当前的‘官二代’、‘富二代’问题,以及普通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都与这样的财富观、价值观有关。官富家庭以简单的物质给予代替亲情交流;普通家庭也把亲子关系变为功利的分数关系。”
熊丙奇表示,要改变传统的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是父母把孩子作为“私人财产”,也不是孩子把父母作为“提款机”,而是成年公民与未成年公民的关系。父母只是对未成年公民具有监护责任,引导他们成长为独立、自立的社会公民。
调查中,41.0%的人建议青少年不要通过物质来获得认可和满足,39.5%的人认为青少年不要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28.0%的人表示“物质不重要,获得知识更重要”。(本报记者 黄冲 实习生 温江桦)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