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薄四时养生法是依据《黄帝内经》的时间养生观所创立的具体养生措施,简而言之就是指
中医“补土派”的创始人李杲十分强调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论点,突出了调理脾胃在四时养生中的重要性。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春季阳气升发,蛰虫周密,万物苏醒,大地回春,自然界处于一年中发陈之时,有利于人体精气血津液的化生,此时的养生应当注意养阳,饮食应以辛、甘等发散之品为主,不宜食用酸、涩之品,食疗可适当加党参、金橘、麦芽、谷芽、茯苓等健脾消食。如此以辛助阳之生发,而以甘养脾气。而“阳气根于阴,无阴则阳无以生”,因此春季饮食可以适食黄精、玉竹、山药、枸杞等养阴之品,以助阳气生长。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夏季万物繁茂,阳气虽生于春而极于夏,阳旺之时,人体的阳气最易发泄,因此夏季养生应注意保全阳气。从五味来讲,可适当进食酸味食物,以防止阳气外泄。因而夏天虽然可以稍食寒凉,以助阳气生长,但切忌贪凉饮冷太过,要时时注意保养阳气。
此外,心为五脏之首,心主神明,养生先养心,重视保养心神,心强健是整个机体五脏六腑健康正常的基础,心情愉快,精神开朗,则血气和调,抗御能力强,自可无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收养之道也。”
秋季万物成熟,阳气收敛,阴气始生。这个季节的养生应注意收敛精气,保津养阴。要适当进食清淡、甘辛之品,以恢复脾胃灵动之能,复其中焦斡旋之职。饮食原则宜减辛增酸,煲汤以平补为要,如鸡脚炖花生、莲子板栗煲鸡、西洋参炖竹丝鸡、秋梨牛尾煲、南北杏炖瘦肉等,亦可适当饮用竹蔗茅根水、乌梅红糖水等以益气养阴。此外,还可多食用核桃、山药、芝麻、马蹄、杏仁等有滋润性的食品,以防秋燥。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冬季万物蛰藏,阳气闭藏于内,故养生之道亦当注意敛阳护阴,以养藏为本。尤当注意燥热辛辣之品亦不宜过食,以免有化热伤阴之虞。饮食上可以适当进食血肉有情之品,如羊肉、花胶、鹿角胶等,以温肾壮阳;煲汤以温补为要,如党参、当归、生姜炖羊肉,淮山药、枸杞子炖狗肉,高丽参、龙眼肉煲鸡汤,黄芪、党参煲乌鸡等,以扶正祛邪、敛阴护阳、固本强身。
《黄帝内经》在论述人体养生时充分强调“天人合一”的重要性,即要顺从人体和自然界的规律变化,和谐统一方能阴平阳秘。
从重视脾胃调护的思想出发,在四时养生及饮食方面有着相应的论述与措施,就是积极地调动人体在相应季节的生理潜力,在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适当调摄以顺应阴阳变化,养阳以助生长之能,养阴以益收藏之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