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养生≠治疗!中医养生馆哪有资格开药方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5/9 12:28:03 | 【字体:小 大】 |
京都航城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其中明确,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从事诊疗活动,包括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危险性的技术方法;开具药品处方;给服务对象口服不符合《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清单》规定的中药饮片;开展医疗气功活动;国家中医药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诊疗活动等情形。
近年来,消费者的健康需求越来越多,再加上对中医养生有所偏爱,让商家看到商机,各类养生馆、国医馆、保健室应运而生。通过中医学手段特别是按摩等舒筋活血方法,的确能够缓解消费者的病痛,甚至治好一些小毛病。不过,也有很多养生馆越界做起了“看病”生意,穿上白大褂就敢开中药方子。提供针灸、灌肠等医疗服务的比比皆是,按摩店宣称能够治疗椎间盘突出,气功培训号称治疗癌症。更为普遍的,宣传保健食品具有治病功效,并大肆向老人推销。有些养生馆、国医馆已经沦为骗钱的窝点、威胁健康生命的黑店。去年,广州市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发布的一起案例显示,一“国医馆”由“医师”为老人把脉看病,再以普通食品冒充“灵药”虚构疗效实施诈骗;2019年,杭州一家无照经营的保健室,在给顾客拔火罐时,致使顾客烧伤,面临近8万元的治疗费用。
养生服务,保健药方……在个别商家眼里,这些是从顾客口袋挖钱的利器。高额利润背后,既有老人的养老金、年轻人的血汗钱,还有不少家庭原本平静幸福的生活。更要命的是,一旦身体受到伤害,消费者往往因为所购服务项目性质难以厘清而得不到权益上的充分保护。比如,在上述烧伤案例中,市场监管部门认为其属于医疗事故,而卫生部门则称拔罐、艾灸等项目如是以保健而非治疗为目的,就不属于医疗事故。一个小小的养生馆,成了出问题找不着人管的模糊地带,此类问题堆积多了,更会助长不良商人“跨界”诊疗的歪心。
养生馆不能拿消费者健康和生命开玩笑,国医馆更不能随便玷污了中医“国”字号的声誉。此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试行规范,要求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从事诊疗活动,相当于直接断了这类机构靠跨界问诊攫取暴利的路子。规范不仅详细列举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主要内容,还指出即便只是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人员,也不是谁都能担任,而是要满足“具有中医药类相关专业背景,或接受过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从事相关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等数条严格要求。既搭建了从业的专业门槛,又划出了禁止触碰的红线,试行规范无疑有助于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环境的和谐稳定,保护消费者生命健康权少受侵犯。
让乌烟瘴气的养生馆退出市场,让合法的养生馆正规起来、亮堂起来,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提供该提供的服务,这也是为正规的养生机构保养“身心”,助力他们把生意做得更长久。(辛音)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