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妍妮黄赌毒的刑罚从拘留至死刑不等。赌、毒的危害自不必说,一旦沾上身心都产生依赖性,沉溺其中不得自拔,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家破人亡。
而“黄”的危害在很多人看来是最轻一个,甚至网上还有“我与赌毒不共戴天”的调侃言论,把“黄”置之于外。“黄”的危害真的不大吗?
不少人是这么认为的:我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单身的人也有需求,没有对象怎么办?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花点钱,解决一下问题,好像也可以理解。甚至还能降低单身汉的犯罪率,好像不是不能放开?其实这种观点太片面了,黄的危害大不单是因为这个行业,还有放开之后附带的影响。
1、行业赚钱太快。人的欲望跟吃饭一样频繁,无论男女都有这方面的需求,庞大的市场需求,造成没有什么行业能比这行来钱更快,包括赌毒。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轻松赚钱,哪怕是最末端。而国家想要强盛,一定是以制造业为根基,其他产业为辅,掌握核心科技,才能保持竞争力。因为挣钱太快而国家又不去控制的话,最终整个社会都会朝这方面倾斜,企业都来做这个,那国家真要黄了。以乌克兰为例,这种产业已经成为政府非常重要的财政来源,根本无法再发展制造业。
2、 滋生犯罪。“黄”如果合法,就给了很多犯罪分子机会,拐卖、胁迫女性卖淫的事情就会大量出现。2017年联合国曾发布《人口贩卖特别小组报告》,被调查的13000名女性中,有超过80%是在违背自己意愿的情况下被迫从事性服务。有利润的地方就会有人铤而走险,践踏法律,所以放开“黄”不但不会降低犯罪率,反而会提升。
其他诸如传播疾病,影响夫妻感情、社会稳定等因素就不说了,只是上边两点,“黄”就不会放开。在国家如此严打的情况下,灰色产业链依然存在:有些主播搞擦边直播,有人大街上偷拍裙底,酒店监控偷拍也是层出不穷。这并不单单是因为癖好,而是因为利益。
我国对黄的打击也从来没有放松过。从1989年以来,我国就一直进行周期性扫黄,严厉打击淫秽书刊和音像制品,并从重惩办罪犯。早期的扫黄只能线下排查,效率不高,当下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技术应用广泛,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使用习惯和喜好,来推算后续的操作。有人说在手机上搜索一个东西后,结果其他app全给你推荐类似商品,正是大数据的作用,而这也运用到了扫黄方面。
哪些情况会被分析为涉黄呢?1、非常规时间的大额消费;2、经常特定数额的消费,例如300/600/900等;3、非常规时间交易金额激增的商家。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大数据就可能把你划归到涉黄交易里面,有关部门就会对你进行调查。
除了实体的消费之外,网络上的监管也一直很严格。有人可能有访问小网站的习惯,但是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网站不能用了,涉黄网站会频繁地更换域名来逃避监管,但监管一直存在。前不久,听说有个超级大网站被封了,当然这个网站是什么笔者不清楚,不过应该有很多用户受到了影响。大数据线下、线上双重结合的方式来监管,我国对扫黄的态度是严厉而坚决的。
很多人的电脑都是属于私人用品,不便和外人分享使用,不是因为电脑很贵重,而是因为电脑里有些“小秘密”,被人发现的话不免有些尴尬。涉黄在我国肯定是犯法的,那你的电脑里存放小电影犯法吗?
我国《治安管理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制作、运输、复制、出售、出租淫秽的书刊、图片、影片、音像制品等淫秽物品或者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电话以及其他通讯工具传播淫秽信息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总结就是传播犯法。自己在家看没有问题,分享给别人看不行,如果你再卖点钱什么的,那就 “刑”了!
看小电影虽然不犯法,但严重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所谓相由心生,不信你连看几天再照照镜子,自己就能发现区别。切记小撸怡情,大撸伤身,强撸灰飞烟灭。
大数据是科技进步的产物,扫黄是国家严令禁止的态度,两者结合也是为了更精准和有效率的打击犯罪,为人们提供一个安稳的社会环境。希望大家远离不良信息,珍爱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