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通人社区原标题:【文明大理我参与】军心不改杨绍兴:艰苦创业 回报家乡 彰显军人本色
早上7点多,“建桥园”饭店陆续迎来了吃早餐的客人,大家或点一份老下关米线,一份包子豆浆,在营养与美味中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此时,大理建桥园饮食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绍兴也开始了日常巡店工作,店铺卫生整洁、食材安全新鲜是他最关心的事,尽全力保证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杨绍兴是一名退役军人,戎装虽然脱下,军人本色犹在,多年来,他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执着追求的精神艰苦创业,打造出一支餐饮“舰队”,在传播饮食文化、提供就业岗位、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积极贡献力量。
杨绍兴出生在大理市上关镇河尾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爷爷和堂哥都是军人。年幼时,看见堂哥探亲时带回家的军装,内心十分向往,渴望有朝一日也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军装。1995年,18岁的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在部队里,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三等功一次。1998年,光荣退役。
“当兵就要当标兵”,这是杨绍兴入伍时的初心,也是人生路上对自己的激励。退伍后的他曾在多家饮食行业打工,因业务能力突出晋升到管理岗,还被职业经理人推荐外出学习。
部队熔炉的锻造,练就了杨绍兴敢想、敢闯、敢拼的军人品质,2003年,杨绍兴走上了创业路,创办“建桥园”。他坚守“信誉第一、服务第一、口味第一”的经营理念,很快就赢得了顾客的青睐。
在三年的军旅生涯中,我们刻苦训练、刻苦学习,历练了刚正不阿、吃苦耐劳的毅力。回到故乡,我始终坚持着军人脚踏实地的作风,在不同岗位上争当标兵,展现退役军人的风采。
创业初见成效,杨绍兴并没有沉浸喜悦之中,他潜心研究,不断转变经营理念,拓展经营模式,2014年正式注册成立了大理建桥园饮食文化有限公司,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扩展。经过多年的奋斗和打拼,公司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托管了30多家企事业单位食堂,带动260多人就业。
张姐来自巍山县,在“建桥园”工作3年多了,主要负责凉菜制作。现在每个月工资按时到账,还能学习到不同的烹饪技术,谈及工作时,她有说不完的幸福感。
我的年龄不大不小,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也挺难的。来到“建桥园”这个团队以后,经过培训,杨总将我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也很喜欢“建桥园”这个大家庭。
作为一名餐饮企业负责人,杨绍兴积极传播饮食文化,为全国各地培训了一大批云南过桥米线、风味小吃制作的专业人才。加盟店落户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先后荣获全国绿色餐饮企业、中国名小吃、云南名小吃、中华餐饮名店、立信企业、大理市十强餐饮企业等殊荣。
建桥园一路走来,我们也走得非常艰辛,也非常的不容易。每到迷茫、徘徊的时候,在部队中锻炼的意志告诉我要坚持下去。既然要创业,就要当先锋,做出成绩来。
树高千尺不忘根,杨绍兴在企业壮大的同时不忘回报家乡。听说大理市要成立社区老年食堂,他带领着团队无条件提供服务,为老年朋友送去切切实实的关怀。疫情期间,主动为公安、交警、隔离人员配餐,向老家上关镇河尾村捐赠抗疫工作款5000元。巡店时,他不厌其烦地叮嘱员工要服务好前来就餐的每一个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在点滴之中,彰显企业的爱心和责任心。
杨总是一名退役军人,每做一行都严格要求自己,争当行业标杆。企业管理严格,认真务实,思路清晰,为人正直,热爱家乡,热心于公益事业,关爱老人,关心企业里每位员工,有着高度的责任感,我也受到很大的启发。
如今,杨绍兴将目光投向了白族非遗文化,带领团队挖掘河尾村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在饮食和文化融合方面继续探究,继续前进。
企业在发展,我还是那个本本分分的农民,希望为家乡的发展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下一步,计划把河尾村的资源进行优化,振兴乡村文化,让更多的村民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