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李逍遥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鸦片战争在中国史里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是中国近世史的开端。但是英国的历史学家们对这个重大的事件,究竟如何记载呢?
一个历史家对于某一事件述的详略,多半是决定于在他们的眼光中这件史事的重要性,这本是修史的惯例。我们且先看英国通史中,英国历史家所给鸦片战争的地位。
近几十年来,英国写的单卷的或两卷的英国史,最著名的有三种。较早的是葛林着的《英国人民简史》,在这部通史中,鸦片战争只占了两句话。述到巴麦尊的外交政策的时候,他说这位外长到处施行高压政策:
“英国人的良心为一八三九年因中国禁止鸦片私运入境而引起的战争所伤害了。”“对中国讲和了,依据和约,几个海口对外国开放了。”
这两处都是因为述一八四〇年代英国复杂的外交的时候而附带提到的。著者并没有予以适当的描述,大概他认为这件事情对于英国的影响并不太大吧?不过他在这简单的几句话中,对于这件事情的是非曲直,倒还明白地承认,并不加以粉饰,这可以代表前世纪七十年代进步的史家的看法而是后来英国历史家所不及的。
葛林的《英国人民简史》以后,十九世纪末年,英国史学家伽丁纳的《英国史教科书》,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一个字也没提。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因为述巴麦尊内阁垮台,顺便地说:
巴麦尊的高压政策,使得他于一八五七年对中国挑起了战争。这场战争,在国会的多数议员看来是没有理由的,因而对他加以攻击。他解散了国会,诉之于国民好战的本能,他在新国会里反而得到了多数。
这段引文只是帮助在一八五八年巴麦尊内阁因为什么塌了台,并非是要述说这次战争。很明显地,在他看来,这件事情对英国是不足轻重的,因之不必入。
近年来新出的英国通史,最著名的自然是屈勒威林著的《英国史》。他这书对于鸦片战争也是一字也没有提。只笼统地说道:
在这危急的关键(按指拿破仑战争后),英国掌握着有色人种的命运。在和中国接触中,在和印度更密切地接触中,并且在不久的非洲开发中,它代表着欧洲。假若白种人对土人的接触仍继续着以前的愚昧、自私、不负责任的态度,那世界文明不久就会遇到很大的灾害。
英国十九世纪对中国和印度海盗式的侵略行为,他竟说是“接触”。英帝国主义者对于印度无情的压迫和剥削,他竟说是为了印度人的利益。本书对于英帝国主义的讽刺,对于受压迫民族的鄙视,都是惊人的。所以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历史,还不如说是英帝国主义的宣传品。
一位英国马克思主义者莫尔顿的一本《人民的英国史》,站在人民的立场,以辩证唯物论的方法来研究英国史。自一九四五年再版以来,至一九四八年已经出了四版,可见英国人民对于这类书籍需要的迫切。
在他这简短的英国通史中,他给了鸦片战争相当的篇幅,并且他直言不讳称它为“鸦片战争”:
一八一三年以后,东印度公司商业收入的来源,是靠着中国茶叶贸易的专利,这个专利,以后又维持了二十年。东印度公司每年卖出价值四百万英镑的茶叶,约等于在广州买进时价格的一倍,利润已经相当的大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一八三九至一八四一)进行的时候,正值蓝克郡的便宜纱布大量入中国的时候,正和从前涌入印度相同。所以这个战争表面上看来,虽是为了强迫中国人买印度的鸦片,而实际上选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是要突破自由对华输出英货的障碍。战争之后,英国获得了香港和五口开放。到了第二次战争(一八五六到一八五八),英国的势力就伸入扬子江流域了。
末了,他又引了马克思的话,帮助英国的便宜的工业制造品对于中国、印度手工业的打击。
在英国近世史中,英国历史家对鸦片战争是如何处理。 在马瑞奥特的《滑铁卢战后的英国》一书中,鸦片战争前后占了三节。第一次鸦片战争占了两页,他称它为“对华战争”。按“鸦片战争”这个名辞,本来是英国人首先创用的(自鸦片战争开始时已经如此称呼),可是近来英国的历史家要粉饰自己国家的侵略行为,便不常用这个名辞了。所以关于这次战役的道德问题直到现在还不能解决。
这在当时,英国人都互相传诵,认为名言,但是一百年后的历史家硬要将它推翻。竟说在这场战争中,鸦片并不是主要的原因,而是一个偶然的问题。
自一八三三年,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专利权取消了以后,鸦片贸易突然增加,而这些新参加对华贸易的买卖人,不受任何束缚,不负任何责任,东印度公司对他们不能过问。这些商人目无法纪,到处闯祸,随之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注意。
“战争虽然没有带来了光荣,但是由南京和约中,我们倒得到了不少切实的利益。”
这书对于二次鸦片战争,也有简单的述及,关于亚罗船事件,他竟含糊其辞地说道:
无论是和非,亚罗船是在英国的旗帜下航行的。他承认英国香港总督鲍林是要拿这事件作借口,来达到广州入城的目的,战争线因之爆发。
这本书虽然对于两次鸦片战争都有简单述,但是完全是为英国的侵略政策辩护,其中的述是毫无价值可言的。
较马瑞奥特的书更详细的是罗和山德斯二人合著的专论维多利亚女王朝的《英国史》(一八三七至一九〇一)。这部书虽是以政治外交为主,但是讲到鸦片战争的地方也很简略,占了两三页的篇幅。
他们指出这次战役,是为了对于鸦片的争执而引起来的。但是又把战争的责任归到林则徐身上。他们承认舟山一役,英国的兵丁因疾疫损失了一半,所剩下的一半又重伤了二分之一。从前一般的印象,以为英国得了一个便宜的胜利,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这是错误的。翌年英国又大举入侵,当时清朝的主战派失败,投降派得势,英国就得到了便宜的胜利。
当时英国一部分主持正义的人士,对于这次战役颇加攻击。但是单从鸦片贸易一项,印度政府一年抽税就在一百多万磅以上,为了经济利益,英国政府也就顾不得道义了。
伍德沃德的《改革时代》(一八一五至一八七〇)是牛津英国史的第十三本,也是一部较新的十九世纪英国史,一九三六年出版。在这部书中,鸦片战争占了三页的篇幅,从一八三九述到一八六〇年,算是较详细的了。
但是他的论述充满了偏见和武断,为英国侵略政策尽了辩护的能事。他也称鸦片战争为对华战争。他以为战争的主因,是东方和西方的社会政治的不同,这种不同,是没有方法可以解决的,所以终致诉之于武力。中国的皇帝要保持几千年的传统,反对进步,而西方的商人,根据他们冒险贪得的习惯,坚持要和中国自由通商。一八三三年前,中、英贸易是由东印度公司控制的,所以两国之间还没有发生直接冲突。一八三三年,东印度公司的专利权取消,英国政府遂和中国发生了直接冲突。但是当英国要求和中国直接通商的时候,中国又和鸦片走私问题混为一谈了。一八三九年,北京政府派了一位大员到广州办理禁烟事宜,他命令英商缴出所有的鸦片,英商照办了。但是不久又发生了中国法庭是否可以审判英国臣民的争执,一系列的争执,终于引起了两国间的战争,这个战争直到了南京条约的缔结宣告结束。但是南京条约并不能保持中、英间的长期和平。洋商要求更多的权利,中国政府不愿意再让步。一八五六年亚罗船事件发生。著者承认英国香港当局登记华船,是英国方面的错误。因为海盗走私商,和贩卖中国苦力的不法流氓,都利用这些船只。英国以这事件为借口,又和中国起了战争。巴麦尊的高压政策,引起了舆论的不满,他的内阁因之垮台(一八五九)。
较以上几种书略详细的是麦加斯的《我们自己的时代的历史——自维多利亚女王继位至柏林会议》。书中关于鸦片战争共有两章。第一次冲突于第八章,这章的题目即是“鸦片战争”。将这个名词写到英国历史里边,是从这部书开始的。
一八四三年三月三日,英国伦敦的造币厂门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后边跟着一大群看热闹的群众。每辆车都满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银币。这便是鸦片战争第一批的战利品。赔款的总额是四百五十万英镑,这五大车的白银,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著者坦白承认这事件的根本问题是鸦片走私问题,虽然当时英政府表面上并不这样承认。
他说虽然这个战争,英国的主战派有许多借口,“但是这些借口,都不能掩盖这次战争起源是英国无理。”他又说,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输出,一向是鸦片为大宗。中国政府很久就要禁烟,因为烟对于中国人的害处,比酒对于英国人的害处还大。但是当时英国的外长竟说这是中国政府借口,真正的原因是要制止白银外流,是要保护土烟。
我可以举一个例来证明巴麦尊是如何的强词夺理。美国的缅因州是禁酒的,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实。假若商人不顾缅因州的法律,向这州贩运私酒,我们的政府,能为了保护我们的商人的利益,派遣军队和美国宣战吗?这是可能的吗?鸦片战争和这个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必须知道亚罗号是中国人的船,并且是一个海盗船。英当局登记中国船在中国的领海内航行,已属非法,而且亚罗船的登记证又已经过期了十天。但是英领事巴夏礼态度非常蛮横,要求叶名琛立即释放中国逮捕的海盗,并且要求英香港总督鲍林的协助。鲍林是有相当学问的人,但是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可以证明学问对于他毫无用处。
他唯一的目的是要借此事一举成名,得到个人的升迁。因之他全力协助巴夏礼的挑战政策。他不仅要求中国当局,释放已经被捕的中国海盗,他还要中国向他们道歉,并且保证以后不能有同样事情发生,限四十八小时内答复。著者说:
“鲍林明知亚罗号的登记有效期间,已经过了十天,这船是没有理由挂英国旗的。但是他说好在中国方面并不知道,可以不必宣传。他的目的是要向中国挑衅。”
支持鲍林的政策的英国首相巴麦尊,在国会辩论中遭到强烈的反对,因而解散国会。但是在竞选中他又得了胜利,他知道新近获得选举权的资产阶级是拥护他的侵略政策的。
竞选胜利之后,他重组内阁,一意主战,战争随着爆发了。关于英法联军之役,本书述也较爲详细。著者说:
第一次大沽口之役,中国的炮手出乎意料之外的准确。进攻的一千个英国士兵和法国的一百官兵中,死伤了四百五十人,被击沉了四只军舰。英、法的指挥官都受了重伤。若不是由于表面假装维持中立的美国指挥官的救护,他们都要成了俘虏了。
有系统地搜劫是法国兵干的,而焚毁却是英国额尔金主持的。当时英、法人士都承认这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美丽的建筑,欧洲最著名的宫殿,也不过等于这园的一角而已。
鸦片战争是中国史上划时代的大事,而在英国史书中,除非比较详细或专门性的著作,竟很少提到。这件事是英国引起来的,是中、英之间的战争,还不该一提吗?英国史中对于英国和欧洲国家的关系,往往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却不厌其详地叙述,鸦片战争难道不比这些事件重要?
“只是叙述到鸦片战争的书,他们的叙述往往是歪曲的、片面的,一九〇〇年以后的书尤其如此。这时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帝国主义的阶段。“一切资产阶级都纷纷转到帝国主义方面去。‘普遍’迷恋于帝国主义底前途,疯狂拥护帝国主义,多方粉饰帝国主义。”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