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妇也逍遥19楼3月24日,重庆市綦江区古南街道綦齿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耄耋之年的王昌元笔挺地坐着,左胸佩挂着党徽,准备接受媒体采访。
接受媒体采访、参加志愿服务、受邀讲授党课……王昌元都会佩戴党徽。他这样做,不是为了走过场,而是打心底里爱党。
王昌元是一名老党员,有66年党龄。从朝鲜战场到西藏山南边防,再到綦江齿轮厂,一路走来,他始终是那个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少年”。
王昌元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家里世代为农。4岁时,王昌元的父亲离世,王昌元与母亲、哥哥、姐姐相依为命,一家人靠租种田地、打零工为生,生活十分贫苦。
在旧社会,王昌元家耕种的粮食多要充当田租,他们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更别提穿新衣服。“小时候,饿到眼冒金星时,我就跑到池塘边拼命地喝水,把肚子填饱。”他回忆道。
新中国成立后,贫苦的农家分到了田地,王昌元家的生活开始向好。那时,他便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是中国让我们吃饱穿暖,我要跟党走,我要报党恩。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0月初,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给老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听到消息后,王昌元立即跑到乡政府那里,打听自己能不能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对母亲说,“我个子不高,但有力气,在战场上能打倒好几个敌人,正是报效祖国的时候。”
入朝作战的第4天,连队只能夜间行军。白天,敌机沿着鸭绿江盘旋,要么投弹轰炸,要么低空扫射,给志愿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王昌元所在连队的连长和指导员都是党员,有作战经验。“他们总是冲在最前面,带领我们前行。”王昌元回忆,“看着他们的背影,我心里踏实许多,只想赶到前线,为战友报仇。”
经过七天七夜的行军,连队终于到达前沿阵地。不久,王昌元接到一项任务——给前线战场送弹药。
从前沿阵地到前线公里路,途中要经过敌军的两道封锁线。此前,不少战友就牺牲在那里。
王昌元的班长也是一名党员。每次送弹药时,班长总是走在最前面,保护他们的安全,叮嘱他们注意隐蔽。“班长非常勇敢,又有责任心。”王昌元说,“送弹药时,我们从不害怕有去无回。”
经过这样的历练,王昌元具备了上前线日,天蒙蒙亮,敌机便开始一轮又一轮的轰炸,企图抢占上甘岭597.9高地。这一高地非常重要,如果失守,我方战势将陷入被动。
那时,王昌元和战友只有一个念头:人在,阵地在!中午12点多,敌军的一枚炮弹砸进战壕,副班长牺牲……数轮激战下来,130人的连队,最后只剩50余人。
“副班长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王昌元哽咽地回忆,“在战场上,他从未退缩半步。入朝作战,让我深深地明白,跟党走就是在危难时刻冲锋在前。”
1959年6月,即将在南京步兵学校毕业的王昌元向学校党委递交了一份申请书——到西藏,戍守边疆。
当时,西藏的反动武装蠢蠢欲动,边境滋扰时有发生。“我是一名党员,党员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就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递交申请书时,王昌元想起了那些冲锋在前的身影,想起自己入党宣誓的情景,“跟党走,要经得起考验,对得起人民。”
从南京步兵学校毕业后,王昌元被分配到距拉萨数百公里的山南边防站当指导员。到边防站报到时,他乘了汽车又骑马,骑完马又徒步,整整花了两周时间。
在山南戍边,王昌元和队员每周要巡防一次,每次巡防要走3天。在野外扎营,吃简易干粮、躲避有毒蛇虫……日子虽苦,但王昌元和队员们的信念十分坚定:“边防就是国门。国门安全了,家门才能平安。”
在西藏山南戍边,王昌元一守就是22年。如果时光倒回,他依旧会这样选择。他说:“为党、为人民作奉献,心里不苦,是甜的。”
对王昌元而言,这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在此之前,他没有来过这里,更没有在地方工作的经验。
那时候,綦江齿轮厂是一家老牌的国营企业。学校、医院、住房……这个厂应有尽有,俨然是一个“单位社会”。而王昌元的工作,就是服务这个“单位社会”。
开展民主生活、组织工会活动、看望离退休职工、解决家属纠纷……和在部队时不同,这些服务工作十分繁琐,考验着一个人的耐心。但王昌元不厌其烦。
“厂里的老工人中有不少党员,他们退休后,依旧为大家服务,送报刊、修路灯。”王昌元把老工人视为学习的榜样,他说,“党员无论到哪里,都要做‘螺丝钉’,都要为人民服务。”
1993年,王昌元从綦江齿轮厂退休。后来,綦江齿轮厂改制,“单位社会”不复存在。但不管社会怎样变化,他和那些老工人一样,始终在为人民服务,到社区当志愿者。
宣传法治知识、排查安全隐患、调解邻里纠纷……即使右腿患了滑膜炎,王昌元照旧走街串巷,不肯闲下来。
楼栋的环境整治,是王昌元发起的;花丛的修剪治理,是王昌元组织的……2018年3月5日,社区成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队——王昌元志愿服务队。
“我要保持党员本色,在有生之年,多为群众跑跑腿、办实事。”王昌元认真地说。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而王昌元的可爱,绝不仅仅在于他曾是一名志愿军战士。
3月24日,綦江区古南街道綦齿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专干任晓梅在翻看旧照片时,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在家庭聚会上,王昌元爱讲“党课”。
任晓梅是王昌元女儿的同班同学,她的工作又直接面向王昌元,所以对王昌元的情况十分了解。
在家庭聚会上,王昌元讲金堂县的生活,讲入朝作战的场景,讲西藏戍边的艰苦,讲綦江齿轮厂的工作……他说的不是陈年往事,而是中国人的精气神。
“跟党走,就要对党忠诚,不仅我要忠诚,我的家人也要忠诚。”王昌元说。在他的影响下,长女王小平、外孙彭世翔相继入了党。
王小平说:“爸爸非常注重对儿女、孙辈的革命传统教育,他通过言传身教,教会了我们何为爱党。”
如今,王小平已经退休,她像她的父亲一样,在社区当起了志愿者;彭世翔已经工作,他像他的外公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祖孙三代对党的质朴之情,早已体现在这个家的家风之中。
“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生坚守。”王昌元说,他想做终生坚守的那个人,也想让子孙做终生坚守的那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