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寻找历史的踪迹吸取历史的烟尘”——专访著名文史作家赵汗青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6/7 16:46:45 | 【字体:小 大】 |
变形计勇敢的心4中国文联在线讯(赵伟)从《垓下之战》《沧桑宿州八千年》,再到《血染虹桥》,安徽宿州籍著名文史作家赵汗青的笔触一直眷恋着那边块生他养他的土地上。“‘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过去,历史的记忆总是深深地镌刻在岁月的丰碑上,警示和滋养着后世的人们”作为一名文史作家,赵汗青始终从历史的踪迹中寻找创作的源泉,吸取历史的烟尘,创作高质量的作品。
赵汗青从小长在历史文化名城安徽宿州,本名赵先杰,配字为“汗青”,他说自己深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的影响,并以此勉励自己,使其成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从少年时,他便就开始熟读《史记》《二十五史》《诸子百家》《资治通鉴》《曾国藩家书》等文史类书籍,甚至不厌其烦地读上几遍以上。至今,他还养成读书的习惯,每年读上十部左右的文史类书籍。
地域文化对于赵汗青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地域文化是作家创作的底蕴,是作品的精神和灵魂,是根脉。有什么样的文化,便会生长出什么样的文学艺术作品:高尚纯正的文化,会带来大善大美的文学艺术,而低下媚俗的文化,会给人类社会和时代带来污染。”赵汗青认为,中国的地域文化产生的文学,多属于乡土文化的一部分。即便是有神性文化的出现,也多是为表现一种生活。他所创作的《垓下之战》《沧桑宿州八千年》均源于对地域历史文化生活的一种思考。
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赵汗青说自己的记者职业经历对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人经历得越多,就越能发现人生的真谛,对我写作的题材选取会产生一种独特的视角,人生美好的追求是我创作的动力,源源不尽。”赵汗青说自己每次创作长篇小说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构思和创作上进行仔细打磨,每当创作才思枯竭时,他就会走出去,到各地寻找历史的踪迹,从而吸取历史的烟尘,结合到自己的作品里。
赵汗青,资深媒体人、旅美作家、文史学者、博士,《中国新闻杂志》副总编辑;《天下时报》网总编辑;安徽宿州市党史研究员;安徽省宿州市侨联常委;美国麓鹿出版社中国部CEO;垓下研究会学术顾问。已出版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20万字军事小说《抗日英雄欧明海》、20万字历史章回小说《游龙戏凤后传》。50万字文史类《沧桑宿州八千年》、20万字长篇军事历史小说《血染虹桥》、20万字小说(合作)《抗日名将孙象涵》、20万字章回小说《玉皇寺》、7万字纪实作品《革命先烈吴可传》、10字长篇游记《行走藏疆》等九部文学作品。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