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美食历史游戏育儿数码时尚养生保健影视
相关文章
 马兵:《老子河上公章句》的…
 胡军广州分享“养生秘笈”
 对直播间“行医”要开出整治…
 TVB宣传小花是养生狂体脂101…
 奥奇传说最强龙神合体 1214更…
 数码宝贝:龙帝实力强大他有…
 数码宝贝:木偶兽很弱不配当…
 《数码宝贝》之最后的进化难…
 打败究级魔兽
 FASHION 有料 92 时尚快讯
 iKappa官方商城 时尚潮人聚集…
 深圳人的“时尚大片”!深圳…
 时尚产业权威媒体《WWD》全面…
 他们把时尚博主的闲置衣物送…
 2016-2022年中国康复医疗市场…
 康复医疗行业市场分析
 深圳市医疗保障局 深圳市卫生…
 览海医疗“试水”康复医疗
 广西江滨医院院长胡才友:发…
 2021年中国各地区新建影院数…
 《大湾区电影市场产业报告》…
 中国30大城市影剧院消费指数…
 2015年中国电影院线名单
 全国票房第一影院《流浪地球…
 新款五菱MINIEV马卡龙官图3月…
 【小姐姐画车】嫌马卡龙不够…
 宏光MINIEV马卡龙正式上市 时…
 售376万起 宏光MINIEV马卡龙…
 刘亦菲的马卡龙礼服裙跟着春…
 山东省出台首个水文化建设发…
 古今人物素材100例(基层治理…
 重磅!古今人物素材100例(科…
 2023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素材…
 50个必背写作人物素材|(01…
 好玩的恐怖游戏有哪些 恐怖游…
 2022十大恐怖游戏下载大全 好…
 十大恐怖游戏推荐 恐怖游戏排…
 胆子小千万别玩盘点最恐怖的…
 恐怖游戏排名 恐怖游戏排行榜
 北师大教授:国家应承担儿童…
 孩子处在3-6岁年龄段这3件事…
 《资深心理师育儿手记》:孩…
 7大育儿问题5招解决
 3岁内夫妻每年10天育儿假………
 养生经典语句总结
 养生句子经典
 养生语录
 养生之道经典语录大全
 别把双赢当共赢
 狙击大师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资讯网 >> 养生 >> 正文
高级搜索
马兵:《老子河上公章句》的“五性六情”说论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4/15 7:01:49 | 【字体:

  夙瑶是个同人女摘要:本文考证和辨析了《河上公章句》的“五性六情”说。“五性”指“精、神、聪、明、音声”五者,具体指精气、五藏神及人的听、视、言等感官能力。“六情”指构成人身体的“形、骸、骨、肉、血、脉”六种情实,引申指人身的六种情欲。从内容看,《河上公章句》的“五性六情”说与《白虎通·情性》的“五性六情”说不同。在《白虎通》中,“五性”指“仁、义、礼、智、信”,而“六情”指“喜、怒、哀、乐、爱、恶”。《河上公章句》又认为“五性”属阳,是人能够实现“长生久寿”之生命目的的必要条件,“六情”属阴,是人修道养生的消极障碍,并主张“守五性,去六情”。《河上公章句》的性情说在思想上有所创新,它一方面在形式上继承了汉儒“性阳情阴”的说法,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将“性”与“情”转变到道家的养生说上来。

  《河上公章句》是中国哲学史、道教史上影响最大的《老子》注本之一,它以无为治国、清净养生为思想宗旨。该书在注解《老子》“谷神不死”章时,提出了“五性”与“六情”这两个极为关键的概念。这两个概念为《老子》所无,它们鲜明地体现出汉代黄老学派注重修道养生的思想特征,是我们准确理解河上公“守五性,去六情”之养生观的理论前提。河上公云:

  [谷神不死,]谷,养也。人能养神则不死也。神,谓五藏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藏尽伤,则五神去矣。[是谓玄牝。]言不死之道,在于玄牝。玄,天也,于人为鼻。牝,地也,于人为口。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藏于心。五气轻微,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主出入于人鼻,与天通,故鼻为玄也。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藏于胃。五味浊辱,为形骸骨肉,血脉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主出入于人口,与地通,故口为牝也。【1】

  然而,这里“五性”与“六情”的含义是什么?历代多位《老》学家、道教学者均未对这两个概念做出解释。在当代学者中,只有郑成海、刘清章等少数学者曾探讨过这一问题,且他们存在很大争议。郑成海认为,《河上公章句》的“五性”即是“五行”,“音声五性”是指宫、商、角、徵、羽五声,而“六情”则是班固《白虎通·情性》篇所云的“喜、怒、哀、乐、爱、恶”这六种基本情感。【2】刘清章不同意郑说,他认为河上公所说的“五性”是指精、神、聪、明、音声这五种特性,而“六情”是指形、骸、骨、肉、血脉这六种情状。【3】职是之故,我们深入辨析河上公“五性”“六情”说的具体内涵,并进一步分析“守五性,去六情”之养生术的含义及其与阴阳思想的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河上公的“五性”“六情”说,我们至少需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河上公章句》中有关“五性”“六情”的两句注文应该如何句读?这一问题是导致郑成海与刘清章观点不一致的直接原因,同时也是我们探讨河上公“五性”“六情”说的理论前提。其二,河上公的“五性六情”说与《白虎通·情性论》有什么异同?在《河上公章句》之前,汉儒已有一套以“五性”“六情”为基本内容的情性论。对此,班固在《白虎通》中总结说:

  人禀阴阳气而生,故内怀五性六情……五性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六情者何谓也?喜、怒、哀、乐、爱、恶,谓六情,所以扶成五性。性所以五,情所以六者何?人本含六律五行气而生,故内有五藏六府,此情性之所由出入也。【4】(《白虎通·情性》)

  《白虎通》指出的“五性”,是仁、义、礼、智、信五种价值观,即传统儒家德性意义上的“五常”。“六情”,系指喜、怒、哀、乐、爱、恶,这是人的六种基本情感。它们与《河上公章句》的“五性”“六情”是否一致呢?其三,《河上公章句》的“五性”“六情”说与阴阳思想的关系,以及“守五性,去六情”之养生术的确切含义。本文将围绕以上问题展开论析。

  《河上公章句》的“五性”与“六情”两个概念,见于“五气轻微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和“五味浊辱为形骸骨肉血脉六情”这两句注文。需要说明的是,古籍原文是没有标点的。因此这两句注文的断句方式,会直接导致“五性”“六情”所指代的对象不同。对于这两句注文,当代学者主要有以下两种读法。

  第一种是郑成海、王卡的读法,他们句读为:“五气轻微,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五味浊辱,为形骸骨肉,血脉六情”。【5】根据这种读法,那么“音声五性”、“血脉六情”都是偏正结构的短语:“五性”与“六情”分别是中心词,“音声”“血脉”分别作定语。这即是说,“五性”只是音声的“五性”,它与前文的“精神聪明”是无关的;“六情”只是血脉的“六情”,它与“形骸骨肉”无关。第二种句读是:“五气轻微,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五味浊辱,为形骸骨肉血脉六情。”【6】这种读法见于张继禹主编的《中华道藏》和熊铁基主编的《老子集成》所收录的《河上公章句》点校本。这种读法实际上即是说:“五气轻微,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五味浊辱,为形、骸、骨、肉、血、脉六情。”那么根据这一读法,“五性”的内涵是“精、神、聪、明、音声”,而“六情”的内涵则是“形、骸、骨、肉、血、脉”。在以上两种不同的读法中,以何者为是呢?从《河上公章句》的文义来看,笔者认为,第二种读法对“五性”“六情”的界定应是准确的,而第一种读法则恐怕不准确。

  先看第一种读法及其解释。郑成海认为,《河上公章句》的“五性”是指“五行”(水、火、木、金、土)。他又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征为五声”句,将此处的“音声五性”注解为:声之清浊,差为五等,与五行分别相配,土为宫声、金为商声、木为角声、火为徵声、水为羽声。【7】概言之,郑成海认为“五性”即是一般意义上的“五行”,“音声五性”即是“五行”之声,也就是“五声”(宫、商、角、徵、羽)。关于《河上公章句》的“六情”,郑成海引《白虎通·情性》解释说:“喜、怒、哀、乐、爱、恶,谓六情”。我们之所以认为郑成海的这一读法及解释是不准确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河上公章句》明言:“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藏于心。五气轻微,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这是说,天提供给人“五气”,这五气从人鼻进入人身,收藏在五脏之一的心中。五气在人的身上表现为“五性”。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五气”是指来源于天的“五行”之气。这一点,班固早已指出:“五行者,何谓也?谓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也。”(《白虎通·五行篇》) 这里的“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则是谓人身因为含有天之“五气”而呈现出来的种种功能:“精、神、聪、明”,是指人的精神意志与耳、目的听觉、视觉功能;那么所谓的“音声五性”,显然也应该与人的内在功能密切相关。但若像郑成海那样将“音声五性”解释为“五声”,那么它们就与人的内在功能没有直接关系了。这是因宫、商、角、徵、羽“五声”是古代乐律学概念,它的本义是律管所吹出的五个音阶,而不是人所发出的五种声音。“五声”又称“五音”,一般代指音乐。如老子说:“五音令人耳聋”(《老子·第十二章》)。概言之,“五声”是外在于人身的,它们与天之“五气”进入人身后所呈现出的功能搭不上关系。

  第二,郑成海将《河上公章句》的“音声五性”理解为“五声”,其所依据的主要论据是《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征为五声”句,但这种做法未必正确,有望文生义之嫌。《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原文说:“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在《左传》看来,“五声”的来源显然是天之“六气”,而不是《河上公章句》所说的“五气”。那么什么是天之“六气”?《左传·昭公元年》指出:“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可见天之“六气”是阴、阳、风、雨、晦、明这六种气象因素,这是自然主义的“六气”论。这与《河上公章句》所云抽象的天之“五气”(五行之气)显然是两套不同的思想系统。那么它们分别所对应的“五声”与“五性”之含义,怎么可能一致呢?可见,郑成海将“五性”解释为“五行”、进而将“音声五性”解释为“五声”的做法是不准确的。

  第三,郑成海认为《河上公章句》的“六情”即是《白虎通·情性》篇所说的“喜、怒、哀、乐、爱、恶”六种情感,且他又将“血脉六情”连读在一起。但这六种情感是人的主观精神活动,它们与人身体的“血脉”有何关联呢?这是扞格难通的,笔者在《河上公章句》中找不到相关论述。另,如前所述,《白虎通》“五性”理念的内涵是仁、义、礼、智、信,“六情”的内涵是喜、怒、哀、乐、爱、恶。这两者配合在一起,本是汉儒的一套完整的情性思想。郑成海单独截取后者来附会《河上公章句》的“六情”,同时又舍弃前者而另取《左传》的“五声”说来解释《河上公章句》的“五性”,这种做法显然有削足适履之嫌。综上可见,郑成海对河上公之“五性”“六情”的解释是不准确的。

  再看第二种读法及其解释。第二种读法即是“五气轻微,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和“五味浊辱,为形、骸、骨、肉、血、脉六情”的读法。刘清章先生解释其文意说:“五行之气清纯精妙,为精、神、聪、明、音声五种特性。”又说:“五味污浊,生成形、骸、骨、肉、血、脉六种情状。”【8】这种读法以及对“五性”“六情”含义的界定应该是准确的。笔者之所以如此下判断,其根据有三:其一,《老子》与《河上公章句》都没有明确谈及心性论,后者的“五性”与“六情”均与汉儒的情性论无关。河上公所云“五性”之“性”字,其含义应是一般意义上的特性、“质性”;“六情”之“情”字,其含义应是一般意义上的情状、“情实”【9】。概言之,“五性”即是指五种特性,“六情”即是指六种情实。其二,“五性”恰与注文中的“精、神、聪、明、音声”五者相对应,其中的“音声”是一个复合词,这在《河上公章句》中是很常见的;“六情”则恰与“形、骸、骨、肉、血、脉”六者相对应。这种对应关系不可能是偶然的;其三,“五性”是人的精神意志活动,它是无形、不可见的。作为“五性”来源的天之“五气”,其特征也是“轻微”、不可见;“六情”构成人的物质性躯体,它有形可见。而作为“六情”来源的地之“五味”,其特征是“浊辱”(浊重、卑污),这也是有形象可见的。这说明,“五气”与“五性”、“五味”与“六情”在特征方面是分别相符的。这种对应关系也不是偶然的。可见,《河上公章句》中的“五性”“六情”云云两句注文,应以第二种读法为是。

  笼统而言,《河上公章句》的“五性”即是“精、神、聪、明、音声”这五种特性,“六情”即是“形、骸、骨、肉、血、脉”这六种情状。那么它们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刘清章等学者均没有对此加以解释,笔者在下文将逐一作分析。

  河上公所云“五性”中的“精”,是指人的精气,它是人从“道”那里直接禀赋而来的生命之气。河上公说:“道育养万物精气”【10】,“万物皆得道精气而生”【11】。用现代话说,精气即是宇宙本根之“道”赐予人的无形的生命能量。河上公这一精气论,是从战国中期的稷下黄老道家学派继承而来的。一般认为,稷下黄老学派始倡精气论,如《管子·内业》篇指出:“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12】。对于这里的“精”,《管子·内业》篇解释说:“精也者,气之精者也。”【13】这已将“精”诠释为流行在天地之间的“精气”,它是构成万物的基本质料。对于人来说,此“精”即是生命之气,这与《河上公章句》的“五性”之“精”是一致的。河上公进一步指出,精气在人身中的储藏之处是五脏之一的肾脏,即所谓“肾藏精”(《河上公章句·象元第六》)。对于“精气”,河上公主张人要爱惜、保养之。修道之人只有做到“精气不劳”【14】、“专守精气使不乱”【15】,才能实现形体柔顺、长生久视的生命目的。这是《河上公章句》养生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概言之,“五性”之中的“精”是指人禀赋于道并收藏于肾脏的精气,它是人得以生存的根本依据。

  “神”,在《河上公章句》中有两义;其一是指神秘主义的“鬼神”之神,即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神祇。在河上公看来,这个意义上的“神”是由“道”本根所化生的。河上公说:“若道散则为神明,流为日月,分为五行也。”【16】“天地神明,蜎飞蠕动,皆从道生。”【17】 这样的“神”具有人格意志,祂能够护佑修道之人、有德之人。河上公指出:

  神明保佑含德之人,若父母之于赤子也。【19】《河上公章句·玄符第五十五》

  概言之,上述引文中的“神”是指由“道”所化生的、鬼神崇拜意义上的神灵,祂是外在于人身的。其二,“神”指内在于人身的神灵,即所谓的“五藏神”。河上公认为,人体的“五藏”是分别由五位身内神灵所主宰的,它们即魂、魄、神、精、志五者。河上公说:

  人能养神则不死也。神,谓五藏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藏尽伤,则五神去矣。【20】(《河上公章句·成象第六》)

  有学者认为,五藏之“神”是比喻人的精神意志,而不是谓五藏内各有一位神灵。此说恐不确。一方面,河上公曾明确指出,“治身则天降神明,往来于己也。”【21】 这即是说,人的五藏神是来源于天的,它们并不是人的物质性身体所固有的。另一方面,对于人体而言,五藏神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祂们既可以“居”于五藏,也可以“去”,即离开人的身体。这不是由人的主观精神意识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人能否奉行法道治身的养生术。在河上公看来,人只有通过除去情欲、饮食清淡的方法来保养五藏,五种神灵才能安居在五藏之中。故河上公说:

  人能除情欲,节滋味,清五脏,则神明居之也。【22】(《河上公章句·虚用第五》)

  治身者当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虚,神乃归之。【23】(《河上公章句·无用第十一》)

  反之,若人任意妄为导致五藏受损,那么五藏神则会离开人体,人也就归于死亡。这如河上公所云:

  不知道之所常行,妄作巧诈,则失神明,故凶也。【25】(《河上公章句·归根第十六》)

  可见,五藏之“神”实指分别驻守在人体五藏的身内神,而不是指人的精神意志。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河上公所说的身内“神”有广狭两义,广义的“神”,指五藏神,即“魂、魄、神、精、志”;狭义的“神”,则专指上述五神中的第三者——“心神”。心神主宰或代表着人的思维功能,所以河上公指出:“心藏神”【26】。古人往往认为人的思维功能不是取决于大脑,而是由“心”所决定的。如《孟子·告子上》云:“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河上公也同样肯定了“心”的思虑功能,其云:

  圣人不上天,不入渊,能知天下者,以心知之也。【28】(《河上公章句·鉴远第四十七》)

  既然河上公所云的“五性”,都是指人的特性。那么综合以上分析,“五性”中的“神”显然应取第二义,即驻守在人体中的五藏神。这包括了主宰人之思维活动的心神在内。

  五性中的“聪”“明”“音声”三者,其涵义是很容易理解的。“聪”,谓耳,是指人的听觉功能。“明”,谓目,是指人的视觉功能。如《论语·季氏》云:“视思明,听思聪。”“音声”,谓口与舌,是指人的语言功能。概言之,“聪”“明”“音声”即人的听、视、言三种感官能力。关于“音声”,我们这里需做一说明。笼统来说,“音”与“声”是同义的,两者都是指一般意义上人或物所发出的声音,《说文》即以“音”字和“声”字互训。析言之,则“声成文,谓之音”(《礼记·月记》),这是说人或物所发出的有节奏、有韵律之“声”叫做“音”。河上公没有对“音”和“声”做详细的区别,他常连用“音声”这个复合词来表示人的声音。如其云:“寂者,无音声。”【29】“一无音声,不可得听而闻之。”【30】这是说“道”和“一”不像人那样可以“言”,故它们没有音声。反之,人有“言”则有“音声”,如河上公云:“多言害身,口开舌举,必有祸患。”【31】所谓“多言”与“口开舌举”,即指人的口与舌所发出的“音声”。另河上公注《老子》“音声相和”句说:“上唱下必和也。”唱与和,也都是指人的“音声”。可见五性中的“音声”,即指人的语言功能。对于“聪”“明”“音声”这三种特性,河上公主张人应当有所节制,做到“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32】,从而达到养性、养生的目的。

  河上公的“六情”说有两层含义,其一即刘清章所指出的“形、骸、骨、肉、血、脉”这六种情实。人的躯体是由以上六种物质性的情实构成的,故河上公实际上是用“六情”来代指人身。对于这层含义,我们或可称之为“人身六情”论。需要说明的是,河上公这一观点很可能来源于《庄子》。庄子首次用“有情”来形容人的百骸、九窍、六藏等组成部分的特征。《庄子·齐物论》篇曰:

  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有情而无形。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

  这是说,人的“真宰”(真心)是“有情而无形”的,而人身体的百骸、九窍、六藏等则是既“有情”又有形的。“情”,谓情实,指真实可见的存在。这里有“情”有形的百骸、九窍、六藏,与河上公所说的形、骸、骨、肉、血、脉基本同义,都是指人的物质性身体的组成部分。换言之,它们都代指人身。其细微的区别仅仅在于,河上公所论人体的构成部分比庄子更详尽一些而已。故庄子称百骸、九窍、六藏为“有情”的这一观点,很可能即是河上公“六情”说的第一层含义——“人身六情”论的思想来源。这种思想渊源也再次表明,河上公所云“六情”确实不同于《白虎通·情性篇》所说的喜、怒、哀、乐、爱、恶这六种基本情感。

  河上公“六情”说的第二层含义,是指由六种情实所构成之身体的种种物欲和情欲。对于这层含义,我们或可称其为“人欲六情”论。人既有身体,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基本的、乃至过度的身体欲求。故河上公指出:“有身则忧其勤劳,念其饥寒。触情纵欲,则遇祸患也。”【33】对于人身来说,饥而欲食、寒而欲衣(“念其饥寒”)等欲望是正常的物质需求;但是,“饥思太牢之具”【34】、“好听五音”、“嗜于五味”、“金银珠玉”、“贪淫好色”【35】等欲望,则属于过度的物欲与情欲。借用宋明理学的观点来说,前者属于“天理”,而后者则属于“人欲”。故河上公主张养生的关键是“除情去欲”【36】,即涤除人身的种种过度的情欲。需要指出的是,河上公虽然没有明确地用“六情”这一术语来指代身体的种种情欲,但“六情”的这层含义在《河上公章句》中是确然存在的,笔者在此提供两点证据。其一,河上公以否定、劝诫的方式,将身体的情欲总结为六种。《河上公章句·贵生第五十》曰:

  目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嗅,口不妄言,[舌不妄]味,手不妄持,足不妄行……【37】

  其中的“手不妄持,足不妄行”,显然是针对人身的四肢而言的。四肢与目、耳、鼻、口、舌的情欲加在一起,这恰好符合“六情”之数。其二,河上公“人欲六情”论的基本内容,恰与西汉典籍中将身体的种种情欲称为“六情”的成说相符。如西汉前期成书的《韩诗外传》指出:

  人有六情:目欲视好色,耳欲听宫商,鼻欲嗅芬香,口欲嗜甘旨,其身体四肢欲安而不作,衣欲被文绣而轻暖。此六者,民之六情也。【38】

  《韩诗外传》已明确地用“六情”来概括人的六种身体欲望,它们分别对应的恰也是目、耳、鼻、口与身体四肢等器官。西汉时代的这一“六情”说,很可能即是河上公“六情”论的第二层含义——“人欲六情”论的思想来源。总之,河上公“六情”论的基础义是构成身体的形、骸、骨、肉、血、脉这“人身六情”,其引申义是概括身体情欲的“人欲六情”。这两层含义被河上公统合起来,构成“六情”的整体含义。

  在河上公看来,“五性”是人能够实现“长生久寿”之生命目的的必要条件,而“六情”则是人修道养生的障碍。因此河上公主张“守五性,去六情”,即保养“五性”、去除“六情”。这是河上公养生观的思想主旨。在我们理清了“五性”“六情”之含义后,这一养生观的内涵也就呼之欲出了。

  所谓“守五性”,是指人要善于保养“精、神、聪、明、音声”这五种特性:守“精”,即是说人要爱惜自身的精气,“专守精气使不乱”【39】;守“神”,谓人要善于保养体内的五藏神,使它们长久安居在五藏之中;保守“聪、明、音声”这三种特性,是谓人要善于收摄听、视、言等感官能力,不可被外界的五音、五色、五味所迷惑,做到“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在这“五性”之中,“精”与“神”是人法道修身的关键。人对“聪、明、音声”这三种特性的保养,实际上即是服务于“内守精神”【40】(精与神)这一养生方术的。

  “六情”的含义有二,即形、骸、骨、肉、血、脉这六种情实与人身的六种情欲。那么相应地,“去六情”的养生术也有两层含义。其一,就修道养生的目的而言,“去六情”意味着人应舍弃由形、骸、骨、肉等六种情实所构成的身体,使灵魂“轻举升云,出入无间,与道通神”【41】,达到“无有身体,得道自然”【42】的境界。这即是河上公养生论的最终生命目的——灵魂升仙。其二,就修道养生的过程而言,“去六情”意味着“除情去欲”【43】或“去情忘欲”、“捐情去欲”【44】,即人应去除身体的六种情欲。这即是前文所引的“目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嗅,口不妄言,[舌不妄]味,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等内容。概言之,“去六情”的整体含义是除去身体的六种情欲,乃至舍弃由六种情实所构成的物质性身体。

  需要指出的是,河上公认为“五性”属阳,“六情”属阴,其“守五性,去六情”的养生观明确地表现出尚阳抑阴的思想倾向。这在形式上应是继承了汉儒的“性阳情阴”“六情扶成五性”之说。《河上公章句·成象第六》曰:

  (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主出入于人鼻,与天通……(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主出入于人口,与地通……【45】

  “鬼”即“归”,是归藏、归属之意【46】。人的“五性”与“六情”,是分别由魂和魄来主宰的。魂的属性为雄,它从人鼻出入于人体,与天相通;魄的属性为雌,它从人的口部出入,与地相通。而天和地正是由阳气、阴气形成的,它们的属性分别为阳、阴。如河上公注《老子》“二生三”句说:“阴阳生和、清、浊三气,分为天地人也”【47】。这里的清气即是纯阳之气,浊气是纯阴之气,而和气则是阴阳交汇之气。那么从阴阳的角度来看,人之“五性”的性质显然为阳,而“六情”的性质为阴。河上公的养生观以“守五性,去六情”为宗旨,这自然也就意味着尚阳而抑阴。汉儒亦认为“五性”(五常之性)为阳,“六情”(喜、怒、哀、乐、爱、恶)为阴。如《白虎通》说:“性者,阳之施;情者,阴之化。”【48】在这种阴阳观念的基础上,汉儒进一步主张用“六情”来“扶成五性”【49】。这即是说,个人通过规范与修养“六情”,来充分实现本自具足的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德性。可见,河上公的性情说及“守五性,去六情”之观点,与汉儒的“性阳情阴”“六情扶成五性”之说在形式上是非常类似的。但从内容上来看,河上公的性情说是基于修道养生而言的。这不仅与汉儒以个人成德为目的的性情论截然不同,而且与老子尚阴、守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是迥异的。故总的来看,《河上公章句》的“五性六情”说既是区别于汉儒之性情论的理论创新,同时也是对《老子》养生论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

  “五性”与“六情”,是《河上公章句》在注《老子》时衍生出的养生观念。它们的内涵,是我们把握河上公“守五性,去六情”之养生宗旨的基本前提。通过前文的论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其一,《河上公章句》的“五性”是指“精、神、聪、明、音声”这五种特性,其具体含义分别是精气、五藏神以及人的听、视、言等感官能力。所谓“守五性”,即是说爱惜精气、保养五藏神,并善于收摄听、视、言等感官能力,做到“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在这“五性”之中,“精”与“神”是人法道修身的关键所在。《河上公章句》“五性”的含义不是金木水火土“五行”,郑成海的这一观点是不准确的。

  其二,《河上公章句》的“六情”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构成人身体的“形、骸、骨、肉、血、脉”这六种物质性的情实,其二是指人身的六种情欲。前者的思想来源应是《庄子·齐物论》,后者可能是继承了西汉典籍中将种种身体情欲称为“六情”的成说。所谓“去六情”,即是说修道之人要除去六种情欲,这是修道养生的方法;并进而舍弃身体的形、骸、骨、肉等六种情实,实现“无有身体,得道自然”的生命境界,这是修道养生的根本目的。

  其三,《河上公章句》的“五性六情”说与阴阳思想密切相关。“五性”属阳,是人能够实现“长生久寿”之生命目的的必要条件;“六情”属阴,是人修道的障碍。河上公“守五性,去六情”的养生观,体现出尚阳抑阴的思想特征。

  其四,《河上公章句》的性情说在思想上有所创新。这主要表现在,它一方面在形式上继承了汉儒“性阳情阴”的说法,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将“性”与“情”转变到道家的养生说上来。

养生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养生:

  • 下一个养生: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养生 马兵:《老子河上公章句》的“五性六情”说论… (04-15)
    普通养生 胡军广州分享“养生秘笈” (04-15)
    普通养生 对直播间“行医”要开出整治“方子” (04-15)
    普通养生 TVB宣传小花是养生狂体脂101%魔鬼脸像健美运动… (04-15)
    普通养生 养生经典语句总结 (04-14)
    普通养生 养生句子经典 (04-14)
    普通养生 养生语录 (04-14)
    普通养生 养生之道经典语录大全 (04-14)
    普通养生 别把双赢当共赢 (04-14)
    普通养生 女性养生小知识 (04-14)
    普通养生 分享给女生一些养生知识 (04-14)
    普通养生 女人必懂生理知识 (04-14)
    普通养生 女性养生知识有哪些 (04-14)
    普通养生 女性健康养生小常识大全 (04-14)
    普通养生 启迪药业“古汉”系列养生新品精彩绽放湖南老… (04-13)
    普通养生 养生小常识大科普 (04-13)
    普通养生 1个穴位+3款养生粥助你养好肝 (04-13)
    普通养生 刮痧养生刮的到底是什么? (04-13)
    普通养生 五脏养生有“搭档”一起保健效果更好! (04-13)
    普通养生 0411直播预告气功养生:聪耳健脑操 (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