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格里尔斯奥巴马“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在《短歌行》中,曹操发出了对于人生短促、日月如梭,人生如同晨露般转瞬即逝的感概。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所以人在世上,最怕就是百病缠身,但我国有一位老人却能“逆天改命”,他就是我国文坛中的泰斗人物季羡林,季羡林一生多病痛,却长寿活到98岁,全靠“三不”养生术。
季羡林于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一个农民家庭,母亲希望季羡林能够考上大学将来出人头地,所以在季羡林六岁之前都跟随着马恭景老师识字读书,此时的季羡林便展现出了极高的文学天赋,对于自己读过的文章便能过目不忘。
在其七岁的时候便进私塾读书,此时的季羡林已经开始学习《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他开始没日没夜的读书背诵,可他的身体却日渐消瘦。季羡林由于小时候家庭本不富裕,每天只能跟着父母吃高粱米度日。
这样低营养高消耗的学习让季羡林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在幼年时期经常得大大小小的病,母亲为此也经常带着季羡林跑遍各地的医院。成年以后季羡林更是常年身体抱恙,但季羡林却变得不再在乎,他始终把精力放在了创作文学上面,对于自己的身体他总说“从小身体就不好,现在都扛过来了”。
也正是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让他面对病魔缠身的时候总能熬过那一段艰苦的时间,在季羡林先生退休以后生活变不再像年轻时那般激情洋溢,或许是年轻时体弱多病,他开始注重养生之道。
晚年时候的季羡林开创了自己独特的“三不”养生术,也正是靠着这种独特的长寿小妙招让季羡林活到了98岁,即便人到晚年身子骨依旧十分硬朗,这所谓的“三不”养生术究竟是什么?对于长寿而言真的有那么的神奇?
首先,这“第一不”便是不锻炼,听到不锻炼,很多人听到这里就会觉得很奇怪,因为我们在公园里面都能看到年过花甲的老人都在坚持每天锻炼,而在我们的常识当中锻炼身体也能让我们的身体素质更强。
怎么到了季羡林老先生这里却变成了不锻炼?其实季羡林所说的不锻炼并不是真正的不锻炼,他认为,人老了不能因为锻炼而去锻炼,要将生活变得“自由散漫,无拘无束”这才是养生的秘诀之一。
在季羡林晚年的时候经常有编辑部的工作者来登门拜访或是希望季羡林写文章,对于这些强制性的工作,季羡林般都不加
而季羡林也非常反对那些定时定点去锻炼的习惯,只有当他心血来潮想去遛弯、看看风景散散心的时候才会出门散步,这也是把“自由散漫,无拘无束”这八个字体现得淋漓尽致,正是这种心态让季羡林老先生的晚年生活变得清闲自在。
其次,这“第二不”便是不挑食,季羡林在晚年生活中的饮食讲究的是膳食均衡,从来不暴饮暴食,也不吃所谓的山珍海味,每天都保持正常的饮食习惯以及常年不更换的菜谱。
因为季羡林在中年时期就患有胃溃疡,医生嘱咐他不能吃辛辣也不能饮酒,从那个时候开始季羡林就开始约束自己的饮食。不挑食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人来说都是良好的习惯,不能因为自己想吃什么而不顾及自己的身体,到头来是“便宜了自己的嘴,难受了自己的胃”。
对于季羡林来说一天中最快乐的事情便是吃饭,把吃饭当做一种乐趣那么就能提高我们的食欲,而不是把吃饭当成一种累赘。正是由于季羡林保持这种好习惯,使他晚年时期不同其他老年人一样需要靠补品维持度日,甚至他的饭量堪比一位正常的年轻人。
这“最后一不”则是不嘀咕,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老人嘴碎,喜欢嘀咕、喜欢操心,可季羡林的嘴管的可严实了,他认为“与其有时间嘀咕别人,不如把这些精力放在自己的身上”。他不会像其他老人一样满嘴跑火车,说话简洁干练,也不会把自己闲余的时间用来跟别人唠嗑,而是遨游在书籍当中。
在季羡林晚年的时候,经常有许多年轻的文艺工作者来到季羡林家登门拜访希望能跟季羡林一起探讨文学,季羡林从来不跟他们唠家常,也不唠自己,只谈论文学上面的内容。季羡林认为嘀咕别人多了,那么人就会变的忧虑,忧虑的心情会影响自己的创作和一天的心态,所以季羡林拒绝做一个爱嘀咕的人。
除以上“三不”以外,季羡林还是一个喜欢养猫的人,他觉得养猫可以培养自己的心性,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平静温和。季羡林对自己家的猫咪感情很深,甚至猫的伙食要比季羡林还要好。
季羡林一共养过三只猫,其中最久的一只有十六年之久,季羡林也写有关于猫的作品,名为《老猫》,书中写道“猫使我的生活多了一份色彩,猫是天真无邪的动物,它们不会说谎,不会推诿,与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安静,它们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季羡林一生都致力于我国的文学事业,即便是到了晚年也不肯放下手中的笔。而季老先生独特的“三不”养老术也让后人受益匪浅,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我们的身体,身体健康大于一切,即使我们拥有万贯财富,当百病缠身的时候我们也无福消受了,爱别人的前提是一定要爱自己,学会让自己的每一天过得充实有意义,这样就算我们迎来了人生的终点那我们也可以无憾而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