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vs狂野大自然现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营养了,每天的餐桌上,蔬菜水果肉类一样不落。但有一种营养素,即使你天天吃,也可能没吃够。
而如果缺乏这种营养元素,轻则免疫力下降,重则可能与诸多重大疾病有关,比如肾衰、老年痴呆、恶性肿瘤等。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每一个细胞的构成都少不了它,因此蛋白质也有“生命的积木”之称。但它还在身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中含有碳、氢、氧等元素,在体内会被各种酶代谢分解,释放出能量,所以蛋白质有为人体提供能量的功能。
蛋白质还可以构成人体各种酶。酶能催化代谢各种物质,如食物、药物等,所以蛋白质能参与人体物质代谢过程。
蛋白质还可以参与人体物质转运。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能够转运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以帮助调节机体的氧含量。
蛋白质等物质可以构成新的细胞和组织,替代凋亡的细胞和组织,促进身体生长发育或新陈代谢。
血浆中胶体蛋白和白蛋白等物质,参与机体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交换,以维持机体渗透压平衡。
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容易入侵机体,这时身体会产生抵抗外来微生物的抗体物质,抗体又叫免疫球蛋白,是蛋白质的一种类型,所以蛋白质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人体正常的蛋白质含量是16%~20%左右,且每天约有3%参与代谢。所以需要源源不断地摄入,以保证机体正常运转。但具体应该怎么吃?
一方面,身体并没有把多余的蛋白质存起来慢慢使用的机制,过多的蛋白质需要通过肾脏代谢排出体外,这个过程会加重肾脏的负担,时间久了,就可能造成肾损伤。尤其是急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控制摄入量。
另一方面,蛋白质食用过多,多余的部分不仅可能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等问题;也可能促进钙从骨质中溶解,进而引起钙元素的流失,增加骨质疏松、肾结石等疾病的风险。
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应该为体重(kg)×1.2~1.5克的蛋白质。以60kg的人为例,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在80g左右。
如果是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的老年人、减重人群、手术后患者等,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如:瘦肉、鸡蛋、牛奶等。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食物氨基酸比例与人体越接近,吸收利用率越高。而多种蛋白质搭配食用,正好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机体对食物中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
另外,南方医科大学科研团队在权威期刊《Hypertension》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蛋白质摄入的多样性越高,高血压风险越低——每多摄入1种食物来源的蛋白质,高血压风险降低26%;与每天摄入蛋白质少于2种来源的人群相比,吃4种或更多蛋白质的参与者患高血压的风险降低了66%!
在每天适量摄入主食的前提下,可以遵循“1+1,2+2”的饮食原则来补充蛋白质。
◎2+2:二两瘦肉+二两豆腐(生重),其中,瘦肉包括鸡、鸭、鱼、肉、虾,可以放在午/晚饭,二两豆腐可以放到晚饭吃。
长时间高温烹饪易造成蛋白质流失;而过多的料酒、醋、小苏打等过酸过碱的调料腌制高蛋白食物,可能导致蛋白质变性,失去部分利用价值。
盐会与蛋白质发生盐析反应,产生絮状沉淀物,使蛋白质变性。因此烹饪高蛋白食物时,最好晚点放盐。
身体供能首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就可能消耗蛋白质供能,因此,如果碳水吃太少,就会加速蛋白质的“流失与浪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摄入250~400g主食,注意粗细搭配。
饭后立即大量喝茶/喝浓茶,或吃太多山楂、黑枣、未成熟的柿子等,其中的鞣酸会在胃酸的作用下,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物,影响蛋白质的吸收,也会增加结石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