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芦荟祛痘洗面奶陕西中医药大学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学科负责人/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食疗营养室主任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节气饮食是民俗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将它与养生联系到了一起,认为它是中医养生值得去继承和发展的东西,《中国临床营养网》特邀陕西中医药大学慢病食疗养生团队辛宝教授将在今后每个节气推出一篇节气养生的理论和应用文章,希望与大家共同学研交流。
秋分节气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 一是按照《春秋繁录》中所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所以一个平分了昼夜寒暑、平分了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秋分的养生可以说十分关键,它标志着养生的收藏时刻已经到来,这15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养生节点。(见上文 )
在天文学上, 太阳在秋分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 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 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 历法上, 秋分是真正意义上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确切地说,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随着秋分的到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中秋时节,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 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些天气冷热交替的变化中,“凉”“冷”的阴寒之气正在取代春夏的温热之气,对于人而言,要遵循阴阳平衡的原则,从而更好地去调养身体,这才是养生“顺四时而适寒暑”的本义。那怎么做到“适”呢,自秋分开始,很多人考虑的是“分”,其实分不是分割,看看《春秋繁录》中说的“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其实 中国古代文化里的“分”重要的是均和平。昼夜同长,寒暑均分,自然界的阳气由春夏的疏泄趋向秋冬的收敛,闭藏。要顺应节气,与大自然保持一致,应当收敛神气,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
中医学认为,当体内的阴阳保持平衡时,身体的各项机能才能很好地运作,保持极佳的状态,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说的就是这种状态。怎么才能平衡,想要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需要平日里在各方面下手,平衡的表现首先是对于外界的不良环境有更好地适应力、抵抗力和忍耐力,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正气”, 秋分之后,凉燥主气,阴凉寒冷,各种外感疾病,包括易发胃肠病、呼吸系统疾病都进入高发期, 只有“正气存内”,人才不容易生病,这叫做“邪不可干”。因此人们在养生中也应 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 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秋分养生的潜规则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阴阳平衡”,凡饮食、进补,运动等方面调摄都要保持平衡,而 秋冬平衡最重要的就是 “养收”“养藏”的原则, 一方面春夏人体活动频繁、阳气阴液耗损太多,所以要补充,另外一方面,收获、储藏也是为了来年的健康和生活做准备,养生讲的就是平衡,从人体而言由外到内的平衡。
起居运动两手要注意秋冬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 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保养内守之阴气。 比如秋分之后,睡眠时间应逐渐调整至早睡早起的状态,即晚上9-10点钟入睡,早上6-7点钟起床。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勿使收而不宣,毕竟养肺是秋季重要的脏腑养生问题。
饮食更是要讲“收”、兼容并蓄,什么都要来一点,为后续的生命活动做好储备,所以才有贴秋膘的说法。还要考虑到气候特点,收阳以养阴,滋阴以润燥。 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比如各种应季水果如梨、苹果、葡萄、猕猴桃等等,还有像百合、莲藕、芝麻、蜂蜜、银耳等等能有效预防秋燥的食物,也要注意多吃喝有汤水的食物, 少吃劫夺阴液的辛燥食物 ,如辛辣刺激的各类食材食物、烟酒尤其是烟也是此类,要注意避免。
首先在运动上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 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特别是登山,可以改善人体的循环系统,增加肺活量,激发快乐和活力。登山还可以配合呼吸,这样可以加强肺部循环功能,更能加速人体代谢过程。 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还可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当然这个时候的运动保健仍然要以养“收”为主,也就是不要太过剧烈, 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可以学习传统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实在没时间,早上凝神深呼吸三分钟,也大有裨益。还可选择一些宁心安神“收”心的休闲活动,如书法、绘画等,使内心豁达,从而安定神志。 精神情志方面要收敛各种嗜好、欲望,保持宁和的心境,“使志安宁”,顺应秋之“容平” ,保持平和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让负面的情绪影响自己,也不要“悲秋”“愁秋”,顺其自然,接纳变化。
从防病角度来说,进入秋分,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的人,对气候的变化也很敏感,很容易导致复发、病情恶化。故患有这类疾病的患者应该特别注意提高警惕加强预防, 这个时期天气冷暖多变,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很容易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
有老胃病的人这个时候如果贪食寒凉,更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 秋分饮食上特别要注意预防秋燥,而其实凉燥。 因此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和食品对健康更有利,除了前面介绍的食物外,还可适当多吃些辛甘润燥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等,还有喝喝温润的粥类、豆浆和汤类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不管吃什么,即便所谓的贴秋膘,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中医讲“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作为收获的季节,蔬菜水果多,要吃,但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所以秋分过后水果也要注意适量。
春华秋实,秋冬养阴,秋季是丰富的果蔬成熟季节,苹果、秋梨、葡萄、猕猴桃等水果无论是直接生吃还是榨汁喝都是不错的养生选择,也推荐他们和新鲜蔬菜搭配,做更加营养、口感更好的蔬果汁类。
早睡早起精神好。秋季尤其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给以后关节、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感冒等外感疾病。所以不要睡得太晚了。
多饮水,来碗粥,少辛辣。秋季空气干燥,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少,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急剧。因此平时要多饮水,以维持水代谢平衡,防止口干口渴、咽喉炎症、皮肤干裂等内燥问题的产生。可以多喝点粥来温润脏腑,补充水分。《医学入门》中指出:“盖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秋季饮食上要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调味之品,秋分要少吃烧烤了,以防加重秋燥症状,从饮食生活方式来讲,也是要到了收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