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将无二成、住、坏、空,是中国佛教的用语,指的是世界从形成到毁灭的四个阶段。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称为一个中劫。每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四个中劫,成为一个大劫。劫是梵语劫簸的简称,是计算时间的单位,由于时间太长,无法用年月日计算,所以用劫这个字来表示极长的时间。
成、住、坏、空的四个阶段,代表的就是成立、发展、衰坏、到破灭的生命周期,我们常说劫数难逃,就是表示很多事理,无法摆脱这个生命周期的宿命性。
中国的历史,自从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天下以来,就是一个朝代接着一个朝代的递演,中国历史上寿命比较长的朝代,有唐朝的289年、明朝的276年、清朝的267年、西汉东汉各约200年,南宋北宋各约150年,总而言之,每一个朝代的成、住、坏、空,都无法超越300年生命周期的劫数。所以我说:人有生老病死,事有成住坏空,宇宙看似无穷,盈虚原来有数。
本文就在探讨中国的历代王朝,至少开国的皇帝,都是如何努力在设法延绵国祚,但是最后都无法逃离各自,成、住、坏、空的劫数。
譬如说秦朝的灭亡,唐朝的咏史诗人杜牧,写了一篇著名的【阿房宫赋】,在阿房宫赋中,杜牧对于秦朝的灭亡,做了这样的经验总结: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他认为,秦朝还来不及自我检讨,就很快的殚灭了,秦朝之后的朝代,为秦朝的短命感到悲哀,可是却没有从秦朝的败亡学到教训,以至于之后的朝代,不断的为他们前朝的失败,徒感哀伤悲吊而已。
其实早在汉文帝时代的洛阳才子贾谊,对于秦朝的问题,就写过一篇著名的【过秦论】,过秦论,评论秦始皇、秦二世、子婴三代的过失,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教训,贾谊说,秦国原来地处偏僻,国土不算大、资源也不丰富,经过几十代的苦心经营,终能消灭强大的对手们,一统天下,真不容易,可是如此强大的大帝国,怎么会随随便便的让一群小老百姓,拿起竹棍子揭竿起义,就把它几百年所累积的伟大基业,轻易的毁灭了呢?
为何如此?贾谊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秦朝仁义不施,终至于整体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逆转。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国从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公元前221年),中间经历了漫长的138年,才到达国力的巅峰,但是,在公元前206年,平民出身的刘邦进了咸阳,结束了秦国几百年的基业,秦朝由成、住的高峰,转向坏、空的消亡,只有短短的十五年,从劫数的观点来看,短短的十五年,其实只是倏尔之间。
我不认同杜牧阿房宫赋的说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相反的,我认为各朝各代其实都在努力总结前朝的教训,并且努力的做出调整与改进,前朝旧制度造成的恶果,通常成了新朝新制度的因,新制度实行的时间久了,又造成了不同的恶果,新的恶果,又成了下一个朝代新制度的因。
纵观中国历史的演变,是各个朝代,成、住、坏、空的互为因果、各有各的劫数难逃,每一个朝代的劫数,是一个中劫,整个历史的长河,形成了一个大劫,基本上,就象是唐玄宗时代的名相张九龄【感遇诗】中所说的,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