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红途新闻苍苍九峰北麓,茫茫淀山湖滨,有块47平方公里成折扇形的小镇,镶嵌在湖光山色之中。有人把她比作上海的威尼斯,有人把她比作淀山湖畔一颗明珠,如今这颗璀璨明珠又在“金色玉带”——318国道的依托下,放射出更夺目的光彩。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这里的天然外景被许多影视导演慧眼相中,纷至沓来,把水乡古镇的婀娜风姿,一次次地搬上银幕、电视,有时会出现几部影视同时开拍的盛况,朱家角一时成了海内外影视竞相拍摄的热点之地,被人们誉为“沪郊的好莱坞”。
视野中的朱家角——黄金水道,漕港穿镇。朱家角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交通要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靠虹桥国际机场,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淀山湖下游、黄金水道漕港河穿镇而过。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36座石桥古风犹存,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在玩腻了一个个雷同价高的人造景观后,人们莫不惊讶于上海市郊还有一块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原汁原味、真山真水的天然景观,在这里可以寻找一种回归自然,崇尚野趣的享受。难怪一位同济大学的教授在考察朱家角后赞叹:“朱家角有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上海一宝,也是国家的瑰宝。”据说台湾著名已故作家三毛,到此曾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恋,为清淳幽静,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
朱家角以她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便捷的水路交通,商贾云集,往来不绝,曾以标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成为江南巨镇,时有诗曰:“鱼米庄行闹六时,南桥人避小巡司,两泾(朱泾、枫泾)不及珠街阁,看尽图经总未知。”明末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带动了百业兴旺,时“长街三里,店铺千家”,老店名店林立,南北百货,各业齐全,乡脚遍及江浙两省百里之外,遂又有“三泾(朱泾、枫泾、泗泾)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说。
在我看来,朱家角迷人的自然风光,在一山一湖。真山真水显现出江南水乡之特色,山名叫淀山,山虽不高,名气极大,为浙西天目余脉,此山为始,如登山望湖,有“淀峰晚照”一景可赏。江南,梦里水乡,如丹青墨画秀美娇情。朱家角,古朴画中悠悠一景,富蕴江南典雅风光诗趣。江南好,小桥流水人家,古色古香古镇,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故事,漫步其中,心情也被写意成远方的诗行。
视野中的朱家角——深巷幽弄,独具韵姿。绕过熙攘镇街,顺路牌指向就到古镇入口。进入古镇,眼,探寻古老时光蕴意遗迹;心,感受岁月变迁文韵气息。千年历史人文底蕴,激发旅游者畅游探索发现。色彩故事,吸诱奇心幻境,城墙草书诗句,略见墨客雅士清风抒吟。踱步迂曲的青石巷道,犹亲临画廊游赏;游走脚步,不停的捕捉历史云河的蛛丝马迹。据文字史料记载,朱家角又名珠街阁,雅称珠溪,座落上海西郊淀山湖畔。优越的地理位置,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境内地势平坦,四周湖荡密布,港河交错,水质清纯,构成典型的江南水乡。
条条纵横河港,与淀山湖通连。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手抚长街古墙壁迹,倾读时光沧语轮回,我似乎渐渐的与古镇拉近了距离。靠近集江南豪富人家建筑之大成的席氏厅堂,尽赏“墙门砖雕”堪称一绝,其图案优美,雕花之精细,技法之高超,让人叹为观止。走进满眼苍翠的“王昶史料馆”,感受树木和艳丽的花卉以及一种书香门第的宁静。挂着黑底鎏金的“三泖渔庄”匾额下,有一联曰:“文章真到欧曾垒,经书还传郑服衣。”意思是王昶的文章已达到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巩的境界,在经学上继承了东汉经学家郑玄、服虔的衣钵。可见,王昶在当时是颇具影响,受人推崇的人物。
石桥老街,深巷幽弄,古老厚重的历史氛围人文笼罩。拱形石桥,咿呀小舟,无不折射出古镇朱家角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弄之幽的奇妙走廊。琳琅满目的店铺,古玩字画,手工艺品,一应俱全。传统地方特色,你可尝尝玫瑰豆腐,五色汤圆,小笼馒头,炙毛豆,鲜肉棕等。每逢菊黄蟹肥之时,在这里你可尝到淀山湖大闸蟹的美味。藏书阁藏册万卷,浩瀚书海,可见朱家角镇人藏书喜好,至今约百分之五十的家庭仍有藏书习惯,真谓满镇书香。崧泽与福泉山古文化遗址发掘,出土一批典型文物,经专家鉴定,确认为古文化遗物,命名为崧泽文化,这为研究上海古代史,太湖地区人文演变,找到新的可靠地层依据。
视野中的朱家角——石桥古异,水运繁忙。造型各异的石桥布满大河小巷,把古镇编制成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在这些石桥中,最值得啧啧称道的当属放生桥。四百多年前,一位名叫性潮的和尚,用了十几年的心血募款修建了这座石桥。石桥建成后,寺里的众僧常到桥下放生。僧侣的行为,影响着当地百姓。渐渐地,百姓与僧侣同音共律,买下鱼虾和龟鳖到桥下放生。久而久之,石桥就被称为放生桥。
放生桥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五孔大石桥,横跨于漕港河上,整桥形成一个缓和顺适的纵坡,自然和谐地衔接两岸街面。桥上的石刻技艺也十分高超,龙门石上镌有盘龙8条,环绕明珠,惟妙惟肖;桥顶四角蹲着石狮4只,仰头张嘴,栩栩如生。中间有竹节望柱,桥面中央镶嵌雕花石板。长方形板式桥栏,四角方整,棱角分明。桥东建有碑亭,供行人憩息,临水筑以石驳,凿以锁缆孔,为行船停泊所用。桥壁柱石上刻有清晰的楹联:“帆影逐归鸿锁住玉山云一片,潮声喧走马平溪珠浦浪千重。”自上而下的楹联,似山涧飞瀑,一泻百丈,气度非凡,即描绘了十里漕港水运繁忙的热闹景象和江河波涛之汹涌,又衬托出了石桥的宏伟气势。其实,气度不凡的放生桥因其长如带,形如虹的飒爽英姿,早就有“井带长虹”之喻。清初邑人邵珍曾写出笔歌墨舞的诗句:“长桥驾彩虹,往来便是井。日中交易过,斜阳乱人影。”
站在放生桥上游目骋观,人头攒动的河岸、粉墙黛瓦的楼舍、飘着店家旗幡的雕花窗户,以及河水里乌黑油亮的乌蓬船,骤然间幻化成了古朴自然的“清明上河图”,牵萦于心。是啊,古镇因其历史而厚重,因其商贾而繁荣,因其传说而精彩。徜徉其间,一种别样的心情扶摇而起,欣欣然,陶陶然,让我难以别离。这正是:“抛却红尘百里馀,乌蓬时傍小桥居。飘萍流水自徐徐。箸底鱼腩分白玉,针头螺壳串青珠。人生有味是江湖。”
视野中的朱家角——时光遗物,沉淀忆河。如果你想体验刺激冒险,不妨登上快艇,乘风逐浪亲密接触,与淀山湖风浪拥抱狂舞放纵,那种快感无言而喻。如果你想静悟,城隍庙是极佳去所,那里你可静心打坐,翻阅禅语,或烧几柱香,虔心向佛祷告烦事许愿,或与大师清茶聊话尘间俗事。夕下晚风,行人渐少,轻舟桨声,小桥流水,听船夫讲风流往事。真可谓:时光遗物忍俊看,沉淀忆河犹缠绵,岁月念灯思万里,触情感怀游兴添。
据说古镇的夜宁静万分,石桥古楼,摇舟河桨,庙烛袅烟,历史长河岁月沧桑的缩影。有诗云:“古意城隍远香烟,一线长街三里繁。灯游笙歌青浦醉,香讯盈客不夜天。”当一缕晨阳冉升,寺钟敲响新的一天,放生桥又迎来四面八方的张张笑脸,古镇,梦中苏醒焕发生机与魅力。一杯早茶问候,融入古镇生活初始,世人挚烈情怀。一棵参天古杏,历经时过迁境的风云沧霜,目睹古镇上演生活趣闻轶事。
朱家角之石桥、碧水 、摇橹、古街……水乡小镇的古旧淳朴、安详宁静的景物俘虏了游客们的眼眸,心里觉得朱家角与乌镇仿似双生花。在江南水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南周庄,北周庄,不及朱家一只角 。”这朱家一只角,说的就是古镇朱家角。这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也是我向往已久的文化古镇之一。此时此刻,我仿佛穿越时空,瞬间,从极度现代化的魔都飞跃到了远古时期的水乡小镇。
课植园,环境幽静,风光独好,是朱家角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原园主系江西籍成功商人马文卿,故俗称“马家花园”。园名定为“课植”乃寓“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故园内既建有书城,又开辟有植物园林,稻米果蔬之香,菜花,耕牛,以应园名。厅堂区、假山区、园林区的建筑皆十分考究,雕梁画栋,工艺精细,处处彰显着富商人家的豪华气派。里面的戏台,五福亭及和德藏书楼……精巧别致,独具匠心的避雨垂钓台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像,石栏双井,听导游讲是为了聚财而挖掘。
看似热闹繁华地课植园,在戏楼与观戏台之间,有一处空旷的草坪,导游解释说,因儿子常年在国外经商,晚年的马文卿内心倍感孤独,他心甘情愿张贴告示,开放戏台,让街坊近邻、扶老携幼地来免费看戏文,而他自己却坐在这草坪最后。或者坐在灯火的阑珊处,他想要看的正是这样一出热闹的人间戏剧。这些境况构成了课植园与众不同的宽厚含蓄之处,由此可窥见,富商的野心与其无法排解的孤独并存,梦想和不安一同缠结着心脉,处处让人感受到一个生命内怀矛盾及落寞孤戚之境遇。
视野中的朱家角——黄壁黛瓦,飞龙翘角。早在宋元期间,朱家角因水运方便,商业日盛,逐渐形成集镇,至明万历年间遂成繁荣大镇。清代以后,成为青浦县西部的贸易中心。清末民初,商业之盛已列青浦县之首,为周围四乡百里农副产品集散地。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城隍庙,黄壁黛瓦,飞龙翘角,木质花格的落地长窗,呈现盎然古意、庙内香烟氤氲、徐徐缭绕,肃穆华丽的景象尽收眼底。其中“斗拱戏台”“木刻横梁”“中堂画轴”被称为城隍庙“三宝”,十分罕见。游人到此驻足观看,惊叹称绝。
行走在细细长长,井然有序,美食丰盛的一线天古街,令人目不暇接。然后闹中有静,不论你走进临街的哪家小茶馆,就坐于古朴的椅子上,瞬间静谧得仿如与世隔绝。寻寻觅觅中,穿巷而过,那向往已久的大清邮局,豁然亮相在我眼前。朱家角大清邮局正式立于光绪二十九年,是华东地区最早及唯一保留下来的大清邮局旧址的邮政机构。分为上下两层,一楼是中国邮局的历史演变的介绍,二楼是多个朝代邮政介绍以及清代至民国的珍贵明信片和信件原稿展示。
古旧朴素的风味与格调,静静聆听那穿越时空而来的古朴典雅呓语声声,那么纯粹,那么有质感与掷地有声。行走在朱家角,将尘世的心事暂时忘却,沉浸在古朴静谧的怡人水乡里,青浦古镇安宁祥和的气息安抚着游客几许不舍的心绪。走进抱素怀朴的朱家角,不经意间,就跌落进了意蕴丰富、韵味悠扬的风俗画里。清幽深邃的窄街,曲曲拐拐的青石板道,桨声悠悠的河水,以及碧瓦朱檐的明清古建筑,排列组合成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江南小镇水墨画,在我眼前次第闪现。置身于悠然神往的世外桃源,或乘轻舟,或登桥,或逛街,或参禅院,无不让人心神俱醉、通体舒畅。
视野中的朱家角——保泰持盈,名播四方。朱家角,早在三国时期就形成村落,但长久以来一直偏安一隅、隐鳞藏彩,直到明末清初才米业突起、百业兴旺。小镇也变得保泰持盈,名播四方。宋如林在清嘉庆《珠里小志》序中留下过“街衢绵亘,商贩交通,水木清华,文儒辈出”的赞誉。久历风雨的古街、寺庙、石桥,构成了古镇的三大特色。
卓尔不群的古街是北大街,长约三里,店铺千家,是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商业街。傍水而建的北大街又叫“一线街”,街道宽二三米,两边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滴水檐几乎相接,站在街上抬头仰望,只能看到一线天。街上的店铺飞檐翘角,门面一式花格落地长窗,老式朱漆排门板,透出江南古镇富足人家的大肆铺排和豪气。街是临河而建,街随水势,水贴街行,曲尽其巧,于是这条曲里拐弯的街巷便生发出许多弯子,这些弯子又被赋予了许多有趣的名字——轿子弯、弥陀弯、三阳弯等。走在弯弯曲曲的街道上,便腾起峰回路转、别有洞天的感觉。街上的店铺种类繁多,风格迥异,有特色小吃店、工艺轩、竹编坊、绣品店、文房阁、墨画廊等,店门前飘拂着彩色的旗幡,空气中弥漫着特色小吃的袅袅香气,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寺庙有圆津禅院、城隍庙和报国寺,一个小镇有三座寺庙实属罕见。走进圆津禅院,但见香炉里香烟袅袅,想是哪位持斋把素的香客刚刚献上了一份虔诚吧。圆津禅院塑有辰州圣母像,又名“娘娘庙”。“娘娘庙”之所以遐迩闻名,主要是连续出了好几代精通书画的高僧。这些高僧不但自己挥毫泼墨、笔底生花,还收集珍藏了不少笔墨横姿的名家字画;其中有宋刻“妙法莲华经”,明文征明手书“多心经”,董其昌等32人合写的“金刚经”,清代梁同书的行书卷等等。由此,圆津禅院也成了远近皆知的佛教文化圣地。
朱家角作为集市形成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她因水运方便而兴起,因公路发展而衰落,如今因旅游业而重新焕发青春。淀山湖的水系在朱家角已流淌了上千年,古镇的二十六弄也不知形成于哪年哪月,可以肯定的是当年劳作的先人们,决不是我们现在这般模样,是他们的辛勤劳动一代代地流传下来,成就了今天的繁荣。我们应该感恩于先人,给我们留下了如此清丽的古镇风情。游览与此,余兴未尽,留诗为证:
周星辰,系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散文学会理事,辽阳市第五届作家协会理事,辽阳市红楼梦学会会员。作品以诗歌、散文为主,曾在《人民日报》《辽宁日报》《人民代表报》《辽阳日报》副刊和《鸭绿江》《北方作家》《中国诗歌网》《辽宁作家网》等发表诗歌、散文、随笔500余篇。2000年出版诗集《世纪花雨》、2004年出版散文集《河谷行舟》、2020年出版散文集《人在路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