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一璀被免职内幕近日,为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困惑、就业创业、人际关系、情感婚恋、工作压力等问题,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联合生活报开通“12355你的心事我来听”专栏,为龙少年服务。专栏推出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一些读者纷纷来电咨询,诉说他们的烦恼。《锻炼孩子专注力》《如何养育男孩》……近日,市面上有很多心理学相关的育儿书籍遍布市场,从相关的专注力训练到儿童心理家长心理,涉及面很广。如此繁多的心理书籍,究竟靠不靠谱呢?近日,记者就根据这一现象和心理专家王宇老师一起分析。
今年6岁的小小,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6岁的年龄已经可以背诵上百首古诗,乘法口诀也是张口就来,认识好多动物,还了解很多百科知识,但是小小的妈妈发现小小在与小朋友的沟通上出现了问题,“这孩子有点特,她不喜欢和小朋友互动,她有时候说话别人也听不懂,我觉得可能她比同龄孩子成熟有关。”小小的父母都是哈尔滨某大学的教师,均毕业于顶尖的大学,虽然他们也意识到孩子不合群,但是妈妈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和爸爸说孩子没有问题,孩子的智力甚至还超出了同龄的孩子。
“问题就发生在最近,孩子要上学了,可是她幼儿园老师和我说让我带孩子去看看医生。”起初小小的妈妈还不相信,觉得小小这么聪明的孩子不会患病,而且书上说的孩子的发育阶段小小都达标,唯一缺点就是不爱沟通。后来小小爸爸找到王宇老师,王宇听完父母对小小的描述后建议领孩子去医院彻底检查一下。最终小小被确诊为“阿斯伯格综合征”,这属于泛自闭症障碍症候群之一,但与自闭症相比,其症状较为轻微。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智力及语言表达较自闭症患者好,但在社交互动上存在一定困难。
“你家孩子是否坐不住板凳,老师说老师的,他玩他的?如果你家孩子也有这个问题,那这本书一定能帮助他……”“孩子在学校里是个小霸王该怎么办?可以在家给他做这些训练……”“5岁孩子还不会这些,说明他的专注力不够……”育儿书籍千千万,心理辅导成首选。“我家孩子好像有多动症,没有闲着的时候,我就听我朋友推荐买了专注力训练的书。”哈市陈女士告诉记者,“一开始,我觉得还挺好用的,后来孩子兴趣减弱了,我又买了其他的书,还在网上报了一个课程,我觉得对孩子有帮助的都试试。”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像陈女士这样通过书籍和课程自行辅导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从书本中自行诊断孩子的问题,再从相关书中找到解决办法。然而,殊不知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用于任何孩子,很多时候正是家长的盲目相信,反而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开学前期,心理专家王宇老师接到了很多家长的求助,其中还有一位家长打来电话咨询,“她说感觉自己的孩子好像得多动症,在电话里就能感觉到家长很焦虑,原来是她在网上购买了许多关于儿童发展的书籍和一些课程,可当她家孩子成长到6岁时,妈妈发现孩子跟书上描述的样子越来越不一样。”比如,书上说孩子此时的注意力可以持续很久,甚至有好多孩子可以静静的自己看一本书,画一幅完整的作品,可是她的孩子却做不到,他总是喜欢跳来跳去,喜欢不停说话!现在马上就要上小学了,这位妈妈很担心,害怕孩子上了小学后会不听老师的指令,坐不住椅子。
家长热爱学习研究育儿知识,这是非常好的,现在是一个信息超多的时代,书的出版可能并不是全部针对家长用来育儿的,但是家长在选择上可能会出现错误,这也导致很多家长的盲目追随,有一部分可以用在孩子身上,可也有大部分不适用所有孩子。当遇到不适用自己孩子的书的时候,家长就会出现两种应对方式,一种进入焦虑状态,一种就是照着书上的方法去改孩子,最后把孩子改得不像自己,这样的情况就比较糟糕了。
市面上的育儿书多种多样,但是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家情况的书。在市面上购买心理类的书籍要学会分类,像实际操作类的,比方说,像舒尔特方格、视觉训练、迷宫,这些训练注意力的是可以做的,但是像市面上一些怎样教育孩子,如何养育男孩、养育女孩,我建议只是参考看一看,而不是去照着他的理论做,因为理论上的东西都是泛泛的,不一定符合我们自己孩子的成长特点,所以我建议理论类的,家长参考着去看、去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