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弈杉她身上流淌着美利坚的血,却似乎又糅合了些法式优雅的调调。有一丝略有略无的漫不经心。还有,她周身散发出来的
这样一副好品味,让她大学毕业后顺理成章地当上时尚编辑也算是十分符合她的「人设」。
可是 Joan Didion 被广为人知的并非仅仅是她的衣品和个人形象,而是她的另一身份——作家。严肃文学形式的作家。
她在文坛上的成就,似乎盖过了时尚博主的意象。但她高雅的格调,又为后期作家的身份,覆上了时髦的底色。
1934年,Joan Didion 出生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小时候因为军人父亲的工作缘故,不得不经常搬家。
也许当时 Joan 身边的小伙伴总是换了一拨又一拨。可她自小就酷爱阅读,书本即是她更为亲近又长久的朋友。
大学的最后一年,她报名参加了美国版《Vogue》赞助的写作比赛。因其妙文巧思,被 Vogue 慧眼识才,从而水到渠成地拿到了杂志社的 offer,顺而在纽约成为一枚时尚编辑。
在美国 Vogue 工作的岁月里,不仅让 Joan 的事业小有成就,还让她收获一段颇为美满的婚姻。
Joan 将写作才情匹配到一个高端又专业的平台,同时与自己相爱的男人结婚,并相濡以沫了四十年,而且又和女儿 Quintana 之间,有着深厚又和谐的母女关系。
这种事业与家庭都兼顾得风生水起的状态,与其说是运气,不如说是能力与情商等综合因素,所形成的良性结果。
2003年,深爱了几十年的丈夫突发冠心病,从此离开了 Joan。2005年,她唯一的女儿也因为疾病的缘故,先她而去。
悲伤、痛苦、崩溃、失落、无助…… 像一波波冰冷的浪潮,在暗夜里奔涌而来。
在没有色彩的孤寒地域里,Joan Didion 将内心无处宣泄的情绪,流注笔端,汇聚成一部她的代表作——《奇想之年》。
巨大的痛苦,可能会让人沉沦,但也会让人重生。似乎许多惊人的成长,都源于生命中一个个不确定的阵痛。
生活,始终贯穿着衣、食、住、行。这四个字,为什么要将「衣」放在首位?也许纯粹只是因为语序的顺溜。
可细细想来,一个人再食不果腹,他若是个行思正常的人,也是做不到衣不蔽体的。同样,再居无定所,或出行不便的人,也不能不穿衣。
人们常说「人不可貌相」。一个人的长相难以直观地传递ta的才能和审美高低,然而我们却可以通过ta的整体衣着,看出ta的审美修养,甚至性情格调。
而早在几十年以前,Joan Didion 就将这种风格穿出了自己的视觉形象。
作为时装编辑,Joan 是深刻且知性的;作为一名严肃文学的作家,她又是一道时尚优雅的风景线。
「追逐潮流」用在她身上,显然不得体。她那简洁利落,毫无赘饰的穿衣风格,完全就是她性格偏好的外在投射。
米色的宽松衬衫,似乎并不固执于干练,却始终酌情于温柔和知性。力量与包容感,兼容并蓄。像是对往昔的缅怀,又仿佛是对自我的和解。
女人最大的依靠,始终是自己。即使婚姻幸福,儿女情深,也未必会陪伴走到最后。
|